任务二懂得服务至上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服务至上的基本内涵,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
确立“服务至上、老人第一”的理念。
能力目标:能把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第一要务。
工作任务描述
中秋节到了,一大早,独居的83岁的许大爷还和往年一样起得比平日早,吃过早饭后,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月饼、瓜子、花生和水果等各种食品一一摆好,等待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一家共度中秋。10点多的时候,儿子打来电话,告诉老人,单位要加班,不能回家过中秋了。这让一心期待一家团圆的许绍惠老人失落极了。本来已推掉上门服务的小王,又接到了许大爷的电话,要求他下午四点半到家里来照顾许大爷。
问题思考:
1。小王对团圆愿望落空的许大爷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小王如何帮助许大爷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中秋节?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了解服务至上的道德内涵
“服务”在古代是“侍候、服侍”的意思。
伦理学意义上的“服务”行为是一种“义务”行为,但不是所有的义务行为都可称之为人类至善的“美德”。康德曾把人的义务行为分为“符合义务的行为”和“以义务为动机的行为”两种,认为前者源于合法建立起来的外在权力的压力,但个人良心也承认了它的权威性,这种义务行为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迫性;后者则源于个人的良心自愿,是个人出于对道德原则的义务感,自主地去做那些自觉意识到的应该做的事情。
“以义务为动机”的服务行为才是追求至善美德、美满人生的道德实践,如“为人民服务”。
老年服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内在地包含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的道德践行。因而,“服务至上”是老年服务伦理道德的重要体现和内在要求。服务至上的基本内涵是:在符合行业标准或部门规章的前提下,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和期许值,并保证较高的满意度。
二、理解服务至上的社会价值
服务至上的社会价值在于:发展老年服务业,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帮助这一社会弱势群体,不至于因为退出劳动队伍而降低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为社会变革、利益调整而被边缘化,使他们始终能够融入社会大家庭幸福地生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至上的经济价值在于: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拉动消费增长,开拓新的市场,提供就业机会。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老年服务事业具有社会福利性质,老年服务业有其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和价值交换规律。发展老年服务业,低偿或无偿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既是政府和社会的义务,也是对老年人过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创造价值的回报,是老年人的权益。
三、掌握服务至上的实践要求
(一)学会倾听
服务人员在服务老人过程中,经常需要与老人沟通交流,学会倾听,这是与老人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那么如何正确地聆听老人所传达的信息呢?一是表现出兴趣,不要打断对方,体会背后深意,并加以复述,让对方感觉到被接纳。二是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努力弄清楚老人传达的信息,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要全神贯注聆听,不要做其他无关的举动。三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冷静,把握谈话的主要方向,不要钻牛角尖。四是边听边思考,分析老人传达的信息,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重要,不要让对方觉得在自说自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