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便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跃跃欲试。他们学着徐家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跨上秧马,双手紧紧抓住把手,准备一展身手。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一开始,这些小伙子们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秧马在他们脚下似乎并不听使唤,东倒西歪。
但他们并没有气馁,经过一番摸索和尝试,没过多久,他们就逐渐掌握了技巧,能够在水田里自如地滑行,并且准确地将秧苗插入泥土中。
众人见状,都被这神奇的一幕所吸引,纷纷摩拳擦掌,想要亲自体验一下这新鲜玩意儿的威力。
一时间,水田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家都沉浸在使用新工具的新奇体验中。
有了秧马的帮助,插秧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原本因为插秧而愁眉苦脸的村民们,脸上的阴霾也渐渐被笑容所取代。
大家一边忙碌着,一边相互交流着使用秧马的心得,整个田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景,村里的长辈们不禁感慨万分:“这女娃子脑子就是灵光啊!有了这样的好东西,以后咱们村里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秧马迅速在村里传播开来,就像一阵春风吹过田野,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无论是那些种植晚稻的人,还是那些原本不打算种植晚稻的人,都纷纷涌向徐二伯他们,学习如何制作这种神奇的农具。
大家围坐在一起,仔细聆听徐二伯的讲解,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徐二伯耐心地解答着,还亲自示范如何组装秧马。人们认真观察,模仿着他的动作,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在徐家人的齐心协力下,插秧工作顺利展开。无论是之前播种的秧苗,还是经过催芽生产的秧苗,都被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了地里。
每一株秧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生命,承载着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期望。
原本淼淼家的地还有一些剩余,但其他种植晚稻的人培育的秧苗都比预计的要多。
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多余的秧苗送给了徐家人,以表达对徐家之前帮助的感激之情。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在村子里传递着,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温暖。
徐家人对这份意外的礼物也感到非常惊喜和欣慰。他们欣然接受了这些秧苗,并将家里的地全部栽种上了秧苗。
看着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徐家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终于,在八月中旬,村里的插秧工作全部完成了。淼淼站在田埂上,望着那一片生机勃勃的稻田,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接下来的日子里,除草、除虫、养护和浇灌将成为农民们的主要任务。
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对于常年种地的农民来说,它们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农民人的骨子里。
大家都在默默地期待着两个月后的收获季节,希望到那时,金黄的稻穗会挂满田间,那样,晚稻将会是他们吃饱喝足的另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