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马可不是真正的马,它大致是一种状如小船或短雪橇的木制工具。
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凳子底部加一块长约三尺、宽约五寸、两端翘起的底板,这样就形似一叶扁舟,方便在水田中滑行啦。”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淼淼在地上找了一根木枝,然后在土里简单地画了一下秧马的形状。
徐家人围拢过来,仔细观察着地上的图案,不一会儿便明白了秧马的构造。
“哦,原来是这样啊!”有人恍然大悟地说道。
“那为什么叫秧马呢?这跟马也没啥关系啊?”小山挠了挠头,疑惑地问道。。
淼淼略微思考了片刻,然后解释道:“这其实和它的具体操作方式密切相关。
当农民使用秧马时,他们可以选择坐在或者半蹲在这个特制的座椅上。然后,他们的双脚会分开,通过蹬地或者划水的方式来驱动秧马在水田里向后移动。
与此同时,农民的双手会从身旁放置的秧篮(或者直接漂浮在水面上的秧盆)中取出秧苗。
接着,他们会微微弯腰,将这些秧苗准确地插入泥中。这个过程有点像骑马的动作,而且主要是用于插秧,所以我才给它取名为‘秧马’。”
徐二伯在一旁也附和着补充道:“确实如此啊,农民坐在这个木座上时,身体的重量就有了一个稳定的支撑点,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再需要完全依靠腰腿的力量来维持平衡和保持正确的姿势了。
这样不仅能减少体力的消耗,还意味着他们可以持续工作更长的时间呢。”
徐二伯说完后,还特意看向淼淼,似乎是想从她那里得到肯定的答复,确认自己说得是否正确。
淼淼见状,立刻对着徐二伯比了一个大拇指,表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紧接着,淼淼继续说道:
“二伯说得太对了!使用秧马进行插秧,其效率相比现在要提高大约三倍呢。
所以,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秧马,就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顺利完成这次插秧任务啦!”
徐家人听了之后,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纷纷议论起来。
大伯娘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提出了她的疑问:“这个秧马,是不是不是所有的地都能使用?”
淼淼微微一笑,解释道:“大伯娘,您说得对,秧马的滑行确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秧马下
淼淼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它比较适合在那些平整、泥浆适中且有一定水深的稻田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