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机械零部件常见的装配工艺有哪些 > 任务1 钻削(第3页)

任务1 钻削(第3页)

3。前角γO

它是在正交平面N1-N1或N2-N2(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同时垂直于切削平面和基面的平面)内,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γO1,γO2),钻头的前角在外缘处最大(一般为30°左右),自外缘向中心逐渐减小(图中γO1>γO2),在中心钻头直径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为负值,接近横刃处的前角为-30°,在横刃上的前角γO=-54°~-60°(图中A-A剖面)。

4。后角αO

图5-13横刃斜角

它是在假定圆柱截面O1-O1或O2-O2内,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αO1或αO2)。主切削刃上每一点的后角也是不等的。与前角相反,在外缘处最小,越近中心则越大(图中αO2>αO1)。后角越小,钻孔时钻头后刀面与工件切削表面之间的摩擦越严重,但切削刃强度较高。

5。横刃斜角Ψ

横刃与主切削刃平行的轴平面M-M之间的夹角称为横刃斜角。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50°~55°,如图5-13。

6。横刃长度b

横刃长度太短时会降低钻头的强度,太长则钻削时进给力增大,对钻削不利。标准麻花钻的横刃长度b=0。18D。

七、群钻

群钻是利用标准麻花钻刃磨而成的新型钻头,生产率高,加工精度高,适应性强,寿命长。

1。标准群钻

标准群钻主要是用来对碳钢和合金钢的钻削加工,是在标准麻花钻的基础上磨出月牙槽、磨短横刃和磨出单边分屑槽而形成的。标准群钻见图5-14。

图5-14标准群钻

(1)磨月牙槽

在麻花钻主后刀面上对称地磨出两个月牙槽,形成凹形圆弧刃,把主切削刃分成三段,即外刃、圆弧刃、内刃。圆弧刃增大了靠近钻心处的前角,使切削省力。由于主切削刃被分成了几段,所以有利于分屑、排屑和断屑。钻削时圆弧刃在孔底上切削出一道圆环筋,能起稳定钻头方向、限制钻头摆动、加强定心的作用。磨月牙槽还能降低钻尖高度,不仅使横刃锋利,还不影响钻尖强度。

(2)磨短横刃

磨短横刃后使横刃为原来的17~15,同时使新内刃上前角增大,这样不仅减小了轴向力,改善了定心,还提高了钻头的切削性能。

(3)磨出单边分屑槽

在一条外刃上磨出凹形分屑槽,有利于排屑和减小切削力。

总之标准群钻的结构特点就是三尖七刃两种槽。三尖是由于磨出的月牙槽,主切削刃上形成三个尖;七刃是两条外刃、两条内刃、两条圆弧刃、一条横刃;两槽是月牙槽和单面分屑槽。

2。其他群钻

(1)钻铸铁的群钻

由于铸铁较脆,钻削时切屑呈碎块并夹杂着粉末,挤压在钻头的后刀面,棱边与工件之间会产生剧烈的摩擦,使钻头磨损。磨损几乎完全发生在后刀面上,最严重的部位则是切削刃与棱边转角处的后刀面。因此,修磨钻铸铁的群钻,主要是磨出二重顶角(2ψ1=70°),较大的钻头甚至可以磨成三重顶角,以减少轴向抗力,提高耐磨性。另外,还要加大后角,把横刃磨得更短些。

(2)钻黄铜或青铜的群钻

图5-15“扎刀”时的受力分析

黄铜或青铜硬度较低,组织疏松,切削阻力较小,若采用较锋利的切削力,会产生“扎刀”的现象。“扎刀”就是钻头旋转时自动切入工件的现象,轻者使孔口损坏,钻头崩刃,重者将使钻头扭断,甚至会把工件从夹具中拉出造成事故。

造成“扎刀”的原因,如图5-15所示。P为工件作用于钻头前刀面的正压力,F为切屑于钻头前刀面的摩擦力,R为P与F的合力。当钻削黄铜和青铜材料时,由于摩擦力F较小,若r0越大,则合力F将越向下倾斜,其向下作用的分力Q则越大,而Q就是使钻头自动切入工件的向下拉力。

钻黄铜或青铜的群钻要避免“扎刀”现象,就要设法把钻头外缘处的前角磨小,这样,切削刃的锋利程度虽稍差,而向下分力Q可以减小。此外,为提高生产率,可将横刃磨得更短。主、副切削刃的交角处可磨成r=0。5~1mm的过渡圆弧,以改善钻孔表面粗糙度。

(3)钻薄板的群钻

图5-16薄板群钻

在薄板上钻孔,不能用普通的麻花钻。这是因为麻花钻的钻尖较高,当钻尖钻穿孔时,钻头立即失去定心作用,同时轴向力又突然减小,加上工件弹动,使孔不圆或孔口毛边很大,甚至扎刀或折断钻头。

薄板群钻是把麻花钻两主切削刃磨成圆弧形切削刃,如图5-16。这使钻尖高度磨低,切削刃外缘磨出锋利的两个刀尖,与钻心刀尖相差仅仅0。5~1。5mm,形成三尖。因此,当钻头钻穿时,两主切削刃已在工件上切削出圆弧槽,加强了定心作用,轴向力不会突然减小。在两锋利的外尖和圆弧刃的转动切削下,把薄板孔中间的圆片切离,孔圆整、光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