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小组由园长、副园长、教科研主任(教科研主任必须参加)、园区执行园长、园区保教主任(至少一名参加)、园区资料员、教研组长(每个园区4名教研组长)、教师代表(每个园区至少1名)共同组成。(说明:因劲松园区保教主任刘蕾担任保育组组长,劲松园区可以补充一名管理人员或教师代表参加)
(四)具体要求及活动阶段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确定本组展示方案初稿,与本组对接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最终形成活动的基本活动方案,并于2016年1月11日之前将最终的展示方案以电子版形式发给园区执行园长和教科研主任。
在方案思路基本确定之后,各组成员按照本组展示方案的基本要求,进行前期的准备(2016年1月13日前),准备材料包括:本组教研活动计划(学期),本组教研活动方案(至少8次),本组教研活动记录(至少8次),本组业务学习记录(至少8次),本组教研活动过程性资料(学习资料、照片、视频等),本组教研活动成果(如学习笔记或学习感受、教学活动方案、培训材料等)。并在园区档案资料员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性的整理。
2。活动开展阶段
各组按照本组展示方案展示宣传专栏、文本材料,评审组按照评审标准对文本材料进行现场评审(20分钟以内)。
各组进行现场教研成果展示,展示形式可以多样。
3。活动总结阶段
评审组对参加展示评比的教研组进行综合考核,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教科研主任对展示活动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要求。
八、评选标准
本次展示交流评选本着相互学习、成果共享、共同成长的原则,围绕教研组宣传专栏、教研组教研成果(文本资料)、教研成果现场展示情况三个内容进行。具体评选标准见附表。
九、有关要求
(1)每个教研组于2016年1月12日前上报本组教研展示的具体负责人。
(2)每个教研组展示时间在2小时以内,合理安排教研展示的内容。
(3)本次评比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重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不能为了评比而采用不正当手段或流于形式。
(4)两个园区教研组负责本组交流展示的所有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按资料归档要求,确保资料的规范、完整。
(5)与所在园区教研组对接的管理人员,要主动参与并指导本组教研成果交流展示方案的制定和展示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
2016年1月7日
附件:教研组展示交流评比标准
教研组展示交流评比标准(100分)
3。经验介绍与交流
教科研成果推广还可以通过面向内部成员、同行专家、上级主管部门等途径进行经验介绍。在进行经验介绍时,一般都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这个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归纳等的过程,这也将有助于经验介绍者系统地了解教科研成果的整个形成过程,并能对成果后期的推广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获取和沟通的速度在增快,渠道在拓展,因此,园长们也认识到,教科研成果要得到推广,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在交流和分享中获取和交换信息,要“打开大门”向同行介绍经验,“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这样才能使教师在信息指引和推动下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前沿动态,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改革的灵感。经验介绍与交流不仅仅是交换教科研信息的过程和途径,更是一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园摆脱教科研工作“一潭死水”的困境。所以,园长要积极搭建教科研工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分享,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同时,积极引进园外先进的思想,使优秀的同行与专家走入幼儿园,定期举行讲坛、沙龙、研讨等活动,在宣传和推广幼儿园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扩宽教师的视野,积极引导教师科学系统地开展教科研活动,这样将有助于幼儿园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形成幼儿园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建设幼儿园的教科研队伍。
4。公共出版
成果推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成果的物化,物化成果的推广需要更多的推广媒介,对于园长来说,要善于借助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受众的专业载体,如期刊、出版社等,扩宽成果的宣传渠道,扩大成果的推广范围,从而提升幼儿园教科研成果的影响范围和效果。一般常见的物化方式就是文字性的出版或发表文章。成果出版或文章发表,既是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又是对成果的宣传,而这种宣传面向的范围更大,影响的对象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