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园长在园本教研中应充当什么角色? > 第二章 幼儿园园长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定位及能力构成(第2页)

第二章 幼儿园园长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定位及能力构成(第2页)

四、开展有效的园本研究是培育园本研究文化的根本

以往的园本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缺少对幼儿的实际发展的关注;不善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缺乏敞开自我的相互评论;研讨止于讨论,缺乏行为跟进;理论与实践脱节,或只谈理论,缺乏课例载体,或只罗列现象,抓不住关键环节,缺乏理性的诠释,等等。

走出误区,是开展有效园本研究的核心。该园通过点、线、面相连接的系列专题教研活动逐渐引领教师走出误区。点:从教师身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入手,点滴改进,付诸行动,取得成效,增强信心。线: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将教师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成问题链,开展系列研究。面:逐步形成有幼儿园特色的龙头课题,全园投入,分工协作,持续深入地研究。

通过不断反思和实践,该园总结并明确了在行动中研究的三个环节。

环节一:问题的梳理调查与归因

问题1:我们遇到的是什么问题?

问题2:该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问题3:该问题是普遍性问题还是特殊性问题?

问题4:出现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问题5:该问题对教育教学可能有何影响?

环节二:问题的对策设想与行动计划

问题1:研究将改变教育教学的哪些方面?

问题2:其中最值得探索的是哪些方面?

问题3:以往工作和研究中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

问题4: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问题5: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环节三:反思、总结并形成建议

问题1:研究初期对问题的界定是否明确?

问题2:行动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实际操作性如何?

问题3:需要对建议做哪些完善与修改?

问题4:研究的实际效益如何?

问题5:还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吗?

理念在行动中清晰,内容在行动中丰富。在这样持续不断的深入研究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教育思想得到了丰富,研究能力获得了提升。

通过园本研究文化的培育,该园改变了教师各自为战的工作状态,形成了共同研究幼儿、共同研究教育策略和方式、共享经验和成果的学习共同体,幼儿园逐步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资料来源:王恩侠。培育园本研究文化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2014(11):58~59)

(三)教科研实践的推动者与支持者

只有得到园长的大力支持,教科研工作才有可能得到扎实地、长久地发展。园长对教科研工作的支持与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教科研工作应有章可循。此外,还要监督教科研制度的落实情况,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制度保障,推动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2。资源支持

创造适宜的教科研条件。例如,为教师提供专业书籍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等,让教师获得更为全面、立体的信息;挖掘外部资源,聘请幼教专家来园进行指导或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教师接触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教育模式。

资料链接

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一般来说,业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强,她们在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权威。然而在现实中,往往有相当部分的业务管理人员自认是“教师的教师”,不管是新手教师、熟手教师抑或是能手教师,都要对其业务进行一番指导。事实上,如果管理人员不能端正态度,合理地处理与一线教师的关系,总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高人一等,那么不仅会误导幼儿园业务的发展方向,更会挫伤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的专业进取心。因此,笔者认为,业务管理人员在专业活动中还应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怀,学会尊重、倾听并适当采纳那些真正“术业有专攻型”教师的意见或建议,营造健康的科研氛围,做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者。

在开展的“园本利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实践中,幼儿园管理人员反思了长期以来园内采用的园本教研活动模式,即由保教组定期组织教学观摩与评议活动。虽然这一方式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忽略了教师间合作意识的培养;其次,活动缺失“教育行为跟进”环节;最后,这类活动逐渐畸变为业务管理人员的“一言堂”,教师的自由自主发展受到阻碍。

通过研究发现,若要解决以上问题,需改变固有的教研模式,代之以“普遍推广”“一课多上”的新模式,从教研组、保教组等多个层面去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教研过程,教师在既严谨又宽松的研讨环境中大胆地说、自由地说,通过畅所欲言分享各自观点,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在课题研究中,幼儿园先后开展了以“骨干教师优质课观摩”“青年教师赛课”“新教师献课”为主题的系列研讨活动,以每一期教学活动为契机,进行“一课多研”,全园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另外,幼儿园借助以上研讨现场,通过“说、看、评”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说、看、评”既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一位具备良好反思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的教师,其专业成长一定优于其他教师。因此,在园本教研的研讨过程中,尽可能锻炼每位教师的“说、看、评”能力:对于新教师,要求其“尝试说、能够看、敢于评”;对于青年教师,要求其“会说、会看、会评”;对于骨干教师,要求其“说得清、看得准、评得深”。

在与教师的日常交谈中,在教师的业务随笔中,笔者能够听到、看到教师对目前这种通过园本培训,立足教学活动,开展“说、看、评”教研方式的认可。同时,笔者也感受到了在“说、看、评”活动中教师日益提高的积极性和与日俱增的自信心。

(资料来源:李隽。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中国教育学刊,2011(S1):18~1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