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低幼儿童文学导读 > 第一节 童话(第1页)

第一节 童话(第1页)

第一节童话

一、童话的起源和发展

(一)什么是童话

“童话”一词,是清朝末年在我国开始使用的,原指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所讲的故事,不完全是现在的童话形式。现在所说的童话,主要是指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二)童话的起源——童话和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的渊源关系

童话最早是口头创作,属民间文学。它和神话、传说、民间童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浓烈的幻想色彩。

1。神话

神话产生最早,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低下的原始时期,原始人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现象所做的幻想性理解。重点是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以及种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黄土做人”等,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主人公大多是神、魔、仙、妖之类,讲的是神的活动。

2。传说

传说是在神话流传演变的基础上产生的。传说中也有神,但更多的是人,而且往往是不平凡的人,多和历史人物与事件、地方古迹、自然风景、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传说中的主人公多为英雄,内容偏重歌颂英雄人物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他们对人类做出的功绩,如大禹治水、鲁班的传说等。传说不一定虚构,常以史实、社会现象为依据,因此,传说总是具体指出时间、地点、人名。

3。民间童话

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是具有虚构和假想的内容、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性较强的故事和幻想性较强的故事两大类。

由此可以看出神话、传说是童话的渊源。很多民间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有的神话、传说就成了现代童话的原始材料,有些表现手法也为童话所借鉴。民间童话中的《射太阳》《寻太阳》就是由神话演变来的。安徒生童话中的《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野天鹅》是在传说基础上整理的。但是,童话和神话传说有明显不同。童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仙英雄,也可以是人世的凡人,还可以是动植物、杂物,在人物选择上不受拘束;在叙述上,时间、空间也很自由,童话的时间是个模糊的概念,地点是个抽象的环境,而传说的人物、时间、地点则要尊重史实。

4。童话与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的区别

神话、传说、民间童话是动态的文学样式,是经过无数人的修改、变形而成,体现了集体情感、集体认定的表现形式。

童话与神话传说、民间童话接受对象不同,后者接受对象是成人,由此决定神话、传说、民间童话不具有儿童性。

(三)童话发展的历程

童话最初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这些创作在千百年流传过程中,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地给以补充、改造。后来,一些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作者被民间童话所吸引,对它们进行搜集、整理,或以民间童话为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这就是作为文学样式出现的童话作品。经过不断发展,作者掌握了童话的特点,就由加工改写进而独立创作童话。这时童话终于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问世,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民间童话阶段

最早的民间童话都是口口相传的,只有部分作品散见于各种古籍杂著中,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更多的古代童话保存在志怪小说中,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也有部分作品具有童话特色。

2。搜集、改写民间童话阶段

最早将民间童话改写、介绍给儿童的是法国的贝洛尔(1628—1703),他根据当时在欧洲广泛流传的故事,改写了《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等八篇童话,集为《鹅妈妈的故事》于1679年刊行,这是最早的童话集。

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进行了大量的民间童话的收集整理工作,于1812—1822年出版了三卷本的“教育童话”——《格林童话》(原名《德国儿童和家庭童话集》),这对以后童话的研究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创作文学童话阶段

在作者掌握了童话体裁之后,便开始独立创作童话,即进入文学童话创作时代。

为文学童话创作奠定基础的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1875),他以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劳动为孩子们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用艺术的手法改写了不少民间童话,如《豌豆上的公主》《打火匣》等。安徒生不是一般地改写,而是把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强烈的爱憎情感汇于其中。后来,安徒生由改写进而创作“新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等,则纯粹是创作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直接反映了当时丹麦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安徒生为文学童话创作奠定了基础,他的创作道路正表现了从民间童话发展到文学童话的过程。

19世纪以来,从世界范围来说,出现了不少童话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如金斯莱的《水孩子》,罗斯金的《金河王》,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都已进入了世界文学宝库。

进入20世纪后,童话创作更加繁荣,题材、主题、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也更丰富多彩。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自然之谜不断揭开,为童话创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出现了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科学童话。科学童话的主要功能是向儿童传播科学知识、启迪智慧,它是科学文艺的一种体裁。

中国创作文学童话始于五四前后,叶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国最早创作的现代童话集。20世纪40年代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使我国童话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童话就这样在人民集体智慧的锤炼下,在历代杰出童话大师们辛勤的艺术实践中,逐渐积累了自己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成了儿童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

二、童话的艺术特征

(一)童话是一种非写实性文学

我们考察童话的内容可以发现,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想形象;所描绘的环境,是人世间没有的虚幻境界;作品中所描述的种种情节,也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

童话虽然是非写实的文学,但童话中的幻想是植根于现实的。安徒生曾说: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童话中种种幻想情节,表面看来虚无缥缈、荒诞不经,其实,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幻想形象也是这样。幻想,从它的本质说来,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而已。

(二)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是通过生动的幻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任何文学形式都存在想象,甚至有幻想的成分,童话的不同之处是,童话中的幻想占着优势,幻想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从古到今,所有的童话都是借助幻想,将许许多多常见的人、事、物交错编织成一幅幅奇异的图景,展现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发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在小读者面前展开一个“幻想世界”。童话中的假想形象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亦虚亦实、似幻尤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如《神笔马良》,描写穷孩子马良得到了一支金灿灿的奇异的神笔,马良用它画了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空,叽叽喳喳地唱起来。马良又用它画了一匹骏马,跳上马背,在大路上奔驰……童话里面充满了这样神奇而又美妙的幻想。

(三)童话中的幻想是一种“艺术幻想”

童话中的幻想与心理学中幻想的概念含义不同。心理学中的“幻想”是指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而艺术幻想则是伴随作者的情感,以创作出非写实性艺术作品为目的的艺术想象,它可以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如《神笔马良》),也可以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指向未来(如茅以升的科幻故事《兰兰过桥》),也可以不指向未来(如《稻草人》)。

美学家王朝文说:“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定的形式,而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1]童话正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它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艺术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对生活做折光式的间接反映,这正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点。如民间童话中的山魔水怪、凶神恶鬼,常常是现实社会残暴的统治者、掠夺者或某种邪恶势力的化身;“千里眼”“顺风耳”“田螺姑娘”和“隐身人”“万能桌布”“飞毯”等幻想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当童话成为文学的一种体裁,作者更是有意识地运用艺术幻想这一创作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