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考重点12351 > 第二节 幼儿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第3页)

第二节 幼儿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第3页)

2。写活人物还要依靠写好细节描绘

幼儿生活故事篇幅短小,写人物只能抓住性格特征的最突出之点,因而细节描写不能过多,要选取表现力强,能准确、逼真地突出人物性格的细节。如在前面列举的《蓝色的树叶》中,故事的内容主要是以两个小姑娘的对话表现她们不同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卡佳小气、自私,不情愿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却又不直说,而是一再找借口,当不得不借时,又提出了一连串的“不要……”形象地反映了她实在舍不得借给别人东西的心态;而当莲娜不拿铅笔走开时,她意识到自己不对,又追上去给莲娜“拿去用”;最后老师问起莲娜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卡佳虽然嘴还硬,说自己已给莲娜了,但脸却红得像一只大虾,说明她已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害羞。文中对莲娜的言语和行为的描述可让人认识到莲娜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因为需要求助于人,才一再忍让,但她又自尊、倔强,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她走开了,宁可让树叶涂成蓝色,也不要卡佳的绿色铅笔。这个不到千字的故事能把两个小姑娘写得栩栩如生,的确是幼儿生活故事中的精品。

三、浓郁的趣味性

幼儿喜欢听故事但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受教育”的,而是因为故事中有活泼的人物、好玩的事情(情节)才屡听不厌。因此,作者的创作必须寓教于乐,让作品富有浓郁的趣味性,让幼儿听了(或读了)以后,发出亲切的笑声,感到愉快。

为幼儿创作富于趣味性的生活故事,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故事内容要来自幼儿的生活

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性来自幼儿充满童趣的生活。幼儿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思考问题的方式简单,不易理解一些大道理。作者欲通过作品给予幼儿某些影响,需要从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片断,以小见大,寓教育于启发之中。

如前面已列举的《李子核》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著名作家,他一生的创作活动贯穿着对人类美好道德理想的探索和追求。他在创作多本巨著的同时,还创作了四百多篇珍贵的儿童文学作品。《李子核》是一篇文字极为简约而又极富幼儿情趣的生活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顽童——万尼亚的形象。他挡不住李子的**,先“拿起来闻闻”,再“围着李子转来转去”,最后“抓上一个吃了”。当问起李子时,他嘴上说“没有吃”,脸却红得像龙虾,显然为自己的不诚实而羞愧。最后,还天真地说出:“我把核吐到窗子外面啦。”把万尼亚诚实的本性表现得非常传神。

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是本作品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闻闻”“转来转去”“抓”“哭”等动作,把幼儿既控制不住自己,又感到惊恐、羞愧、悔痛的复杂情感表现得十分生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始终没有出现偷吃的“偷”字。在作者看来,小孩馋嘴是人皆有之的事,不足为奇。他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运用幽默风趣的叙述语言

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还来自幽默风趣的叙述语言。追求快乐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爱笑,爱听笑话,故事作品有无趣味与语言是否生动、幽默、风趣有很大的关系。如《圈儿圈儿圈儿》(安伟邦):

大成爱看书,可是不爱写字,老师教他写字,他心里说:“我只要能看书就行了。”

一天,上语文课,老师要大家听写。大成一听慌了,他拿着铅笔,手有点发抖,只听老师念道:

“啄木鸟,嘴儿硬,笃笃笃,捉小虫,大家叫它树医生。”

大成有好几个字写不出来,只好在纸上写道:

“○木鸟,○儿○,○○○,○小虫,大家叫它○医生。”

大成写完,就交给老师。

第二天,老师让他把自己写的念一念。他念道:

“圈儿木鸟,圈儿圈儿,圈儿圈儿圈儿,圈儿小虫,大家叫它圈儿医生。”

念着念着,同学们哗的一声笑了,大成很难为情。

老师说:“大成,你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别人怎么看得懂呢?”

大成想:“老师说得对呀!我应该好好学习。要是别人把字也画成圈儿,我到哪里去找书看呢?”[9]

该作品的语言朴素、自然、浅显,口语化,人物语言个性化,有幽默感,如同学听着大成念他自己写的字时,同学哗地一声笑了,听着这个故事的孩子也会哈哈大笑起来,让孩子从笑声中悟出点道理。

小结

幼儿生活故事是叙事性文学中最短小的样式,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儿童文学中的“小儿科”,致使这个体裁的创作一直不够繁荣。本章列举的作品中有两个都是外国的作品。原因是我国儿童文学作者深入幼儿生活中的人较少,不熟悉幼儿生活,不掌握幼儿观察周围生活时的视角,不了解幼儿表述(描述、叙述)言语的特点。作者没有生活的源泉,就选择不好题材,构思不出生动的情节,对幼儿喜欢的、易于理解的、生动的言语没有储存。因此,就造成我国幼儿生活故事数量与我国幼儿的人数不成比例。这就影响了幼儿生活故事贴近幼儿生活、口语化的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是幼儿文学领域中的急迫任务。

思考题

1。故事《圈儿圈儿圈儿》的语言特色。

2。故事《蓝色的树叶》《李子核》的题材选择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1]鲁兵等。幼儿文学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鲁兵等。幼儿文学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转引自祝士媛。低幼儿童文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苏联]比安基。比安基科学童话选。王汶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4

[5]鲁兵等。幼儿文学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转引自祝士媛,张美妮。幼儿文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7]转引自祝士媛,张美妮。幼儿文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8]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作品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鲁兵等。幼儿文学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