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低幼儿儿童文学 > 第二节 幼儿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第2页)

第二节 幼儿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第2页)

他赶紧跑到前门去,对司机叔叔说:“叔叔,请您开开门,我要下车!”

前门开了。大成跳下车,跑到后门那儿,排在队伍的最后面。

大成最后一个上了汽车,售票员阿姨笑着摸摸他的头。一位解放军叔叔拉着他的手说:“来,我搂着你吧,你真是个好孩子。”[7]

这个故事反映一个孩子向雷锋叔叔学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礼貌的行为,同时也表现一个人要改正缺点,要从现在做起的道理。

指出幼儿身上存在的缺点,启发他们改正,如《蓝色的树叶》(苏联奥谢耶娃):

卡佳有两支绿色的铅笔,可是莲娜一支也没有。莲娜向卡佳请求说:

“给我一支绿铅笔吧。”

但是卡佳回答说:“我得问一问妈妈。”

第二天两个小姑娘都到学校里去了。

莲娜问:“妈妈允许了吗?”

卡佳停了一下才说:“妈妈倒是允许了,可我还没有问过哥哥呢。”

莲娜说:“那有什么关系,再问问哥哥吧。”

第二天卡佳来的时候,莲娜问道:“怎么样,哥哥答应了吗?”

“哥哥倒是答应了,可是我怕你把铅笔弄断了。”

莲娜说:“我会小心些用的。”

卡佳说:“小心些,不要削,不要太用劲儿,不要放到嘴里去,不要用得太多啊!”

莲娜说:“我只要把那图画纸上的树叶画成绿颜色的就够了。”

“这可多啦!”卡佳说着,紧紧地皱着眉头,脸上还做出不乐意的样子来。

莲娜看了看她就走开了,也没有拿铅笔。

卡佳奇怪了,跑着去追她。

“喂,你怎么了?拿去用吧!”

莲娜回答说:“不要啦。”

上课的时候,老师问道:“莲娜,为什么你的树叶是蓝色的呢?”

“我没有绿颜色的铅笔。”

“那你为什么不跟同学去借呢?”

莲娜默默地不说一句话。

但是卡佳羞红了脸,像只大红虾似的,说道:“我给她啦,可是她没拿去。”

老师看了看两个人说:“要好好地给,别人才肯接受呢。”[8]

这个故事批评了不愿借东西给同伴使用的狭隘、自私的行为,启发幼儿认识并摒弃这样的缺点,对同伴应友爱、团结,要乐于助人。

奥谢耶娃所写的幼儿生活故事很受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儿童文学作者的重视,原因是她的作品都来自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且很多是实事,其中的人物也有原型,使小读者感到十分亲切。她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偏重向孩子介绍社会的行为准则,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珍惜纯洁的友谊,引导孩子有礼貌、善良、勇敢、不自私、尊敬老人和爱护弱小。作者的这些道德引领与劝告,在作品中渗透得十分智慧、巧妙,从不直白地讲道理。她总是用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让幼儿读者去思考其中的人物乃至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从而培养他们明确是非善恶的观念。奥谢耶娃的故事作品讲究结构艺术,一般比较短小,情节简单,但具有很强的生动感。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表达鲜明。

二、生动的故事性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故事则注重情节的完整和引人入胜,把故事写得生动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一)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设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给读者造成一种急切期待了解的心情。幼儿好奇心很强,悬念的出现会立即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但幼儿生活经验少,悬念不宜搁置太久。如《一亮一暗的灯》(任霞苓),作品写的是几个胆小怕黑的孩子的趣事。开端是小晴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来,天黑了,她心里害怕起来,想到门口去等。这时却发现小阁楼里的灯一亮一暗的。“幼儿园的小火车,车头上有两盏灯,火车一开,两盏灯一亮一暗。阁楼上的灯怎么也会一亮一暗呢?”这个悬念的设置,为情节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引发小朋友听故事的兴趣。可是小晴刚上楼梯,就听到一阵“窸窸窣窣——扑托”的声音,她觉得有个怪东西朝自己扑来,吓得转身就逃。到底是什么呢?悬念进一步加深,更让小朋友急于听下去了。这时,小晴喊来住在对门的兰兰,她俩走到楼梯跟前,又听到那“窸窸窣窣”的声音,而且“扑托”一声,小阁楼里的灯暗了。她俩吓得转身往外逃,又找来男孩虎娃,听小晴和兰兰说“那是个怪东西”,在楼梯上跨了三步的虎娃也害怕起来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紧张,达到**。听故事的小朋友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终于,三个孩子“并排着,手拉着手”,嘴里数着梯级的数一步一步跨上楼梯。这时谜底揭开了:原来是小晴家的小花猫在桌子上玩电灯线。“它咬住电灯的拉线,‘扑托’,跳了一下,灯暗了;‘扑托’再跳一下,灯又亮了。大家‘咯咯’笑了起来。”事情到此也有了结局,听讲的孩子也就恍然大悟,放下了紧张的心情。

(二)写活人物

幼儿生活故事虽然不像儿童小说那样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动要力求生动活泼才能引人入胜。把幼儿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写活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要注意写好人物的行为、动作、活动

幼儿好动,喜欢活灵活现的人物。写好人物的行为、动作、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幼儿对故事中人物的注意,也使情节变得明快、紧凑。如在前面列举的《谁勇敢》的故事中,没有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描述,但对几个人物动态描述很生动,尤其是对小勇的勇敢行为,一连用了五个动作:“回头一看,急忙跑回去,把钢钢拉到身后,抡起手中的小褂,拼命抽马蜂。”构成了一组连贯跃动的画面,使故事达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