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袜子拉上脚,
他听无线电。
无线电啊听半天,
都快闭上眼。
他再拿起只袜子,
刚刚要穿上。
可是妈妈已经叫,
“快脱
衣服
去上床!”[30]
四、幼儿诗歌赏析
(一)柯岩幼儿诗歌赏析
柯岩(1929—2012),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她于1955年首次发表儿童诗《小弟和小猫》《坐火车》《我的小竹竿》,赢得了广大幼儿的喜爱。
《小弟和小猫》反映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但经过作者的想象、加工,变得非常有趣味。人格化的小猫不爱和脏孩子玩耍,这巧妙的一笔,比那种要孩子讲卫生而说教显得幽默、委婉,让幼儿易于接受,使得那个“满头满脸都是泥”的小弟弟立刻呼唤:“妈!妈!快快给我洗个澡!”
柯岩为幼儿创作诗歌的另一特色是充满游戏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柯岩对此深为了解,她的早期作品中有不少是反映幼儿游戏活动的。
如《坐火车》: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这是火车跑得快,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好,大家坐好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大站小站我都停,注意车站别下错。(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唉呀呀,怎么啦,你们一个也不下?收票啦。下去吧,让别人上车坐会儿吧。(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31]这首深受几代幼儿喜爱的儿歌,是一首活泼新颖的游戏儿歌。作者借用传统儿歌“排排坐,吃果果”的形式,赋以全新的内容。全歌四小节,表现了孩子们把小板凳摆成排做开火车游戏的全过程。其中既有“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好,大家坐好就开车”充满童趣的真实情景的描绘,又有“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富于想象的渲染,最后“收票啦。下去吧,让别人上车坐会儿吧”引导孩子游戏时要知道轮流、谦让。该儿歌词句整齐,韵律协调,节奏感强。特别是每一小节结束时都有“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的摹声句,仿佛是火车车轮的轰鸣声,更增添游戏的趣味性,使儿歌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又如《我的小竹竿》:我有一根小竹竿,每天跟我来做伴,我当车夫它当鞭,嘚儿!哦!吁!赶车赶得真正欢。我的竹竿很听话,叫它当马就当马,不喂水,不吃草,泼拉拉拉,泼拉拉拉,骑上它就满院跑。我的竹竿实在强,我当解放军它当枪,长枪,短枪,机关枪,乒乒乒,乓乓乓,把强盗土匪消灭光。[32]这是取材于幼儿最寻常的、把竹竿当马骑的游戏作品,小竹竿不仅可以当马骑,还可以让它当赶车的鞭,当解放军的枪。
柯岩的许多儿童诗都直接反映儿童生活,这是因为她注意深入幼儿园、学校体验生活,选取一些富有戏剧性的片断,使她能以第一手材料,通过生动的想象刻画人物形象,描绘情节,编织成有趣的故事,把儿童天真可爱的性格表现得惟妙惟肖,诗意盎然。
(二)刘饶民幼儿诗赏析
刘饶民(1922—1987),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儿童诗歌创作。他曾在小学、中学任教,熟悉、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其作品独具特色。
《大海的歌》是刘饶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儿童诗歌的精品。1980年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33]
《大海的歌》是一组赞美大海的儿童诗,它由“天和海”“海水”“浪花”“海上的风”“月亮”和“大海睡了”六首短诗组成。每一首都充满着浓郁的诗情,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意境优美。诗中的种种景象,大多是从幼儿的视角进行观察、描绘,显得纯真、稚气,洋溢着幼儿的情趣。
“天和海”:天在头上顶,海在脚下踩。我把它两个,拉着连起来。不信远处看,你能分出:哪是天?哪是海?
该诗从海天相连的景观中引发出孩子式的幻想,大胆而奇妙的想象与幼儿的思维方式吻合,作者还从他们生活经验出发,创造出有如小伙伴手拉手的海天连接的新奇意象,展现了天海相连、海水一色的壮阔景象,给人清新活泼的美感。
“海水”: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
该诗用了传统儿歌的问答式,正符合幼儿出于好奇而发问的特点,其构思、想象则新奇、别致。如“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诗中的发问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口吻,而那巧妙的回答不仅把海水拟人化,而且诗人化了。可以想象,浩淼的大海以其宽阔的胸怀拥抱着蔚蓝的天空,这一壮丽的景观将幼儿引进奇思妙想之中,启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愿望。诗的第二小节:“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海水笑着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诗中的巧妙回答不是科学,却胜似科学。孩子们长大后自然会明白海水为什么咸,但诗中渗透着对渔民的爱与深情,会让幼儿了解渔民的辛苦。
“浪花”:浪花家在哪?家在大海中。浪花几时开?请你去问风。浪花什么色?朵朵如白云。浪花开多少?千万千万朵。
该诗也是运用传统儿歌的问答式。它采用谜语的寓意手法,扣住谜底与谜面的某一点联系,以儿歌形式叙述本体(浪花)的特征。内容浅显、直观、形象,能使幼儿真切地感受浪花的形象。如“浪花几时开?请你去问风”。让幼儿联想到有风才有浪的现象。“浪花什么色?朵朵如白云。”让幼儿感受到浪花洁白起伏的形态。“浪花开多少?千万千万朵。”更是把幼儿带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广阔世界。作者生于海边,长于海边,非常了解大海的“性情”,作者又熟悉孩子的天性,所以他能以孩子的目光观察、捕捉到大海的这些特征,既从动态又从静态的景观中谱写出一曲大海的交响乐。
“海上的风”: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海上的风是琴师,她一来,就奏出万种歌声……海上的风是大力士,她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海上的风是狮子,她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
在该诗中,作者抓住“风”进行构思,把海风比作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比作琴师:“她一来,就奏出万种歌声……”比作大力士:“她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比作狮子:“她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这些比喻既新颖又富有情趣,使那些未亲眼见过大海的孩子易于理解,易于诱发孩子的想象力。
“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该诗所写的是月夜海景,作者先从静态描写入手:“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这一比喻十分贴切。“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作者由静态突然转为动态,晶莹的玉盘被活泼的鱼儿撞碎,是一派轻灵欢快的景象。“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这一“吓”字,是传神之笔,把拟人化的鱼儿比作淘气的孩子在恶作剧之后,匆忙地逃开。然而“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是幼儿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
“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
诗句把孩子们带入梦幻般的境界,作者描绘的是一幅恬静的海上月夜图,使用的语言来自孩子的生活,使幼儿倍感亲切。
这首用儿歌体写成的《大海的歌》语言朴素流畅,韵律和谐,与作者所追求的“谱曲可歌,徒歌能唱,读之顺口,听之顺耳,以便易于记诵,易于传播”完全吻合。
(三)圣野幼儿诗赏析
圣野(1922—),当代著名儿童诗诗人。出版了儿歌集《灯花开》、儿童诗《欢迎小雨点》《春娃娃》《雷公公和啄木鸟》《爱唱歌的鸟》《神奇的窗子》《鸡冠花》和儿童诗论《诗的散步》等。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幼儿写诗,创作数量与质量之高是儿童诗歌界所罕见的。
圣野的儿童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代表作是《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不要太少来一点不要太多来一点小蘑菇撑着小伞等来一点荷叶钻出水面来等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涡小野菊笑了一点敬一个礼[34]
《欢迎小雨点》语言朴实,口语化;诗的构思与意境独特,诗意在“等”字中凸出来,是什么在等?又在等什么?读下去,会发现诗人的机敏:小蘑菇在等,小荷叶在等,小水桶在等,小野菊也在等,大自然中美丽的小生命静静地等着——小雨点。“等”是被动的,小雨点则是主动的,可是主动与被动会悄然转换,故而最后才出现了“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涡”的快活,出现了“小野菊笑了一点敬一个礼”的轻松。小雨点及等候他的朋友们,可让人意会到这是一群快乐的儿童在进行日常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