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灵是极为单纯的,他们总是真诚地对待周围一切事物。在幼儿文学中,作者常常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现幼儿的纯真。如在《快住手》(张继楼[4])中,描写一个孩子与欺负小鸟的老猫的对话:
你这个淘气包,
为啥要欺负小鸟!
老师没有告诉你吗?
这样顽皮可不好。
你要是肚子饿了,
我请你吃奶油蛋糕;
你要是想做游戏,
我来当一次小鸟。[5]
作品通过一个“打抱不平”的小孩同老猫的对话,把幼儿平等、善良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很真实。
(三)荒诞美
幼儿的心理特征中具有“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它与童话中拟人、神化、变形、荒诞等表现手法,与幼儿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正好吻合,使幼儿文学作品呈现出荒诞美,以神奇怪异、违情悖理的艺术特色深深吸引着幼儿。如儿歌《颠倒四季歌》,就是用荒诞手法表现周围生活中的事物:
春天到来树叶黄,秋天桃花开得多,
爸爸哭着要吃糖,哥哥的弟弟是哥哥,
给他抽烟他不要,爷爷进了幼儿园,
奶奶抱他到街上。排排坐来吃果果。
夏天里,大雪飞,冬天青蛙叫得响,
河水结冰像硬铁,石板地上好插秧,
我穿棉袍晒太阳,妈妈睡在摇篮里,
火热的西瓜真有味。妹妹给她喂饭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