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得到你的认同,至少是眼神鼓励了。”
“术业有专攻!蹴鞠,我不行。每每被罗中郎将讽刺,我都是斯文扫地啊。”
小芝麻在门口探头望进来,沈寄招手道:“快进来。”
小芝麻小手指着外头,“下米米!”很高兴的样子。
沈寄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下雪了!
魏楹大笑一声,“要是天上真下米那可就太好了。”出去和小芝麻一起站在屋檐下看下雪。
沈寄走出来,“今年不是丰年么。怎么,还有饥民?”
“再好的年景,也有老百姓吃不饱饭啊。邑有流亡愧俸钱!”
沈寄是饿过肚子的人。
现在一想起刚到魏家,天天喝照得见人影的稀粥。
半夜饿醒喝水扛着,心头还是一抽一抽的。
魏楹虽然没有饿过,但自小长于乡间,却也见过不少人饿得皮包骨头,甚至饿死的。
“瑞雪兆丰年”
沈寄的话还没有说完,魏楹已经道,“开始下雪了,我去前边看看。需要安排地方收容无家可归的人。”
小芝麻歪着脑袋看着疾步出去的父亲,拉拉沈寄的手,满脸的疑惑。
“爹爹有事出去。”
辖下有饿死、冻死的百姓,这有害政绩。
魏楹因为在乡野长大,对百姓疾苦更看重一些。
所以,这于他而言不单单是政绩。
沈寄想起了自己要做慈善的想法,让人去请刘同知夫人过来商量。
“施粥这样的事往年也不是没做过。只是,一旦开了头,来的民众会越来越多。如果要一直做下去,甚至是外地逃荒的,不属于咱们扬州治下的灾民也会来。到时候就怕弄出乱子来,而且要一直养着数额庞大的灾民,银钱也有限。突然断了搞不好灾民是要闹事的。而且,没有上峰的命令府衙也不敢开仓赈济的。所以每年也就是那么三五天会有人施粥。”
这其实说的也是很现实存在的问题。
光是有好心,不一定办的都是好事。
如果真的吸引了大批外地灾民来,那可真是个问题。
关在城门外,肯定只有被冻饿而死。
那可是造了大孽了!
人家不闻风而来,说不定还能能有条活路。
可要是放进城门,扬州肯定不可能无限量的接纳灾民。
她想扬名立万的慈善大业,难道就要成为泡影?
不甘心!
“哎哟!”
刘夫人关切的问:“夫人您怎么了?”
沈寄笑着摆摆手,“没事儿,孩子动了一下。这都四个多月了,我估摸着也该动了。”
刘夫人委婉的道:“扬州府今年是丰年,夫人无须太过担心。即便有少数人有冻饿的烦恼,知府大人也定然会妥善解决的。您安心养胎便是。”
沈寄点点头,“好,我知道了。”
这是人家不怎么想掺和呢。
也是,做个三五天粥场,就像活观音关夫人一样,把好名声收了就是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身在这个时代,谁能真的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的新政、改革也只能是缓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