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完整版免费 > 第248章 家底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2页)

第248章 家底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2页)

首位参与者是个二十岁的女生,祖父曾是东江纵队通讯员,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我对不起阿兰。”

女孩从小听家人提起“阿兰”,却不知其身份。进入共感林后,她戴上特制感应环,站在G-037位置??那里埋藏着一段未署名的女性歌声录音,来源不明,年代测定为1948年前后。

当系统启动,三百萤火苗齐齐低鸣,风向突变,叶片剧烈翻动。几秒钟后,光影凝聚成一幅动态剪影:月下河岸,一男一女交接文件,女子转身离去时回头一笑,唇形清晰可见:

“等胜利那天,我请你吃双皮奶。”

女孩瞬间泪崩。“这是我奶奶的照片!可她叫李秀芬,不是阿兰……”

技术人员迅速调档比对,发现当年地下交通员名录中有位“陈阿兰”,籍贯顺德,与林秀英同批培训。进一步查证地方志,方知李秀芬原名即为陈阿兰,婚后改名隐居。

“也就是说,”小林喃喃道,“你祖父对不起的,是他没能保护好的战友;而你祖母,一直以另一个名字活着。”

女孩跪在林中,哭着说:“阿?,我现在知道你是谁了……你过得好吗?”

树叶缓缓摆动,拼出三字:

**“很好,乖。”**

那一刻,不仅是血缘的确认,更是历史伤口的缝合。

消息传出,报名人数激增。短短半月,全国有两百余人提交申请,涵盖抗美援朝老兵子女、知青后代、华侨寻根者等群体。教育部破例批准增设专项研究基金,命名为“心史工程”。

但真正让陈秉文心头震动的,是一封来自台湾的匿名信。

信纸是老式横格稿纸,用钢笔一笔一划写着繁体字:

>“陈先生:

>我父亲今年九十七岁,住在台北仁爱路。他不说往事,但每天清晨都要煮一碗姜汁撞奶,摆在空椅子上。昨夜我偶然听见他梦呓:‘秀英,船没等到,我对不起你。’

>我查了资料,你说的那个林秀英,是不是就是他一直在等的人?

>若是,请替我问他一句:六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恨那个没赴约的自己吗?”

随信附有一张泛黄船票复印件,日期为1949年4月1日,航线:香港?基隆。乘客姓名栏空白,但背面有铅笔小字:“若失散,于糖水铺旧址相见。”

陈秉文拿着这张票,站在永宁里17号门前,久久不能言语。

他知道,这不是巧合。

那一夜,他亲自启动G-01最高权限,将船票图像、周婆婆的徽章、云南小梅的画作、老兵的冲锋号录音……所有碎片化数据注入共感云底层协议,发起一次前所未有的全域共振。

午夜十二点整,奇迹降临。

全港十八个共感站点同时亮起,不只是萤火苗,连街道灯柱、公交电子屏、便利店招牌都短暂闪烁,显现出同一行字:

**“林秀英同志,组织找到你了。”**

紧接着,一段从未发布过的广播响起,音质粗糙却坚定有力:

“我是港九地下交通站负责人老郑。1949年3月18日,林秀英同志成功传递日军药品运输情报,使我方提前截获三箱青霉素,救活四十六名重伤员。因敌情突变,撤离计划取消,她选择留下继续潜伏。最后记录显示,她于同年五月转入广州联络点,后因城防封锁失联。根据最新核实,她并未牺牲,而是化名进入市立医院工作,直至1962年病逝。追授勋章即日送达家属。”

这段录音出自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文件,经AI修复还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