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那紧致湿热的包裹与温柔的安抚双重刺激下,不消片刻,他便低吼一声,身体剧烈地痉挛起来,将一股滚烫的生命精华,狠狠地、毫无保留地倾泻进了母亲身体的最深处……
极致的释放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空虚与疲惫。
他有些颓然地停止了动作,额头抵在母亲汗湿的脊背上,声音带着事后的沙哑与一丝迷茫,低声说道:
“老婆……你……你让我再……再考虑考虑……等我放学回来……给你答复……”
母亲感受到身后少年的软化与妥协,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地。
她温柔地提上他的裤子,然后转过身,将依旧有些微微颤抖的儿子,轻轻地揽入自己温暖而丰满的怀中,如同安抚一个受惊的幼兽。
她低下头,在他汗湿的额头上,印下了一个带着怜爱、纵容的亲吻,声音柔得能滴出水来:
“嗯……娘等着你……放心吧……在你放学回来之前,娘保证……绝不去碰那麻将桌子……好不好?”
她的承诺,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少年那颗混乱而痛苦的心,暂时地、温柔地包裹了起来。
然而,那网之下涌动的暗流与即将做出的抉择,却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这片刻的温存,也染上了沉重而危险的阴影。
……
白日的时光,罗隐几乎是咬着牙,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心神,都强行按在了那些枯燥的课本与习题之上。
他试图用知识的壁垒,将自己与那个令人痛苦纠结的抉择隔绝开来,仿佛只要足够专注,就能将那蚀骨的烦恼暂时放逐到思维的边缘。
然而,时间如同指间沙,无情地流淌。
当日头西斜,放学的时刻迫在眉睫,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同阴魂不散的梦魇,再次清晰地浮现在脑海,带着冰冷的触角,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依然没有得到一个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答案,这让他感到一种深不见底的惶恐与无助。
最后,在那象征着解放与归家的放学铃声尖锐响起的瞬间,他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做出了一个决定——去求助那个在他心目中代表着理性与文明的苏老师。
他怀着满心的忐忑,如同一个走向审判台的囚徒,来到了教师办公室门口。抬起微微颤抖的手,在门板上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里面传来苏老师那特有的、带着书卷气的温和嗓音。
他推门而入,脸上写满了局促与不安,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老师……我……我有点事……心里头堵得慌……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想……想请教请教您……”
苏老师正伏案批改作业,闻声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目光透过镜片落在他身上,带着师长特有的关切。
她冲他招了招手,声音放得更加柔和:“来,到老师跟前来说。别站着,坐下慢慢说。”
罗隐依言走了过去,却没有坐下,只是僵硬地站在她面前,距离近得能隐约闻到她身上那股与村里女人截然不同的、淡淡的、像是某种高级香皂的清新香气,这味道让他混乱的心绪稍稍安定了一瞬。
苏老师将手中的笔放下,身体微微前倾,营造出一种安全而可信赖的氛围,声音很温和,带着鼓励:“说说吧,小隐。在老师这里,任何烦恼都可以说出来,不用害怕。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难题。老师跟你保证,绝对守口如瓶,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罗隐犹豫了许久,嘴唇翕动了几下,仿佛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后,他还是张开了嘴,选择了一种极其隐晦的、剥离了具体人物与事件的方式来描述他的困境,声音干涩:
“老师……如果……如果有一件事情……摆在了两个人面前……如果做了,会让其中一个人心里非常非常难受,甚至……会很痛苦,像是心被挖掉一块那样……但是,同时……又能得到天大的好处,是那种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好处……您说……该怎么做呢?”
苏老师闻言,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起来,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话语中的关键因素,沉吟着重复道:“两个人?”
罗隐沉重地点了点头。
苏老师试探性地进一步询问,试图理清这“痛苦”的归属:“这两个人……都会感到痛苦吗?”
罗隐猛地一愣,像是被这个问题刺中了要害。
他的神情在瞬间变幻了无数次,挣扎、矛盾、羞耻……最终,他还是艰难地、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回答:“不……不一定……另一个人……可能……可能不会痛苦……甚至……甚至可能会……觉得……快乐……吧?”最后那个“吧”字,带着极大的不确定与自我怀疑。
苏老师看着眼前这个聪明却显然早熟得令人心疼的孩子,心里更加迷糊了,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奇怪而抽象的问题。
她思索了片刻,决定按照自己基于常理与道德的逻辑,给出一个相对普世的见解:
“小隐,老师先假设你说的这两个人是一家人,关系很亲密。那么,一份巨大的好处,加上其中一个人的快乐……如果那个感到痛苦的人,非常有责任心,或者……他愿意为了家人的快乐和家庭的利益,去承受这份短暂的痛苦……那么,从结果来看,整体的‘收益’似乎就大于了‘坏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个人……可能会倾向于……接受。”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严肃,强调道,“但是,必须是为了家人!并且,这种痛苦必须是短期的,比如仅仅承受一天,或者一次性的痛苦,才勉强算得上‘划算’。如果这种痛苦是长期的,会持续折磨人,那么无论如何,都不划算!老师会坚决倾向于拒绝。”
她看着罗隐依旧迷茫的眼神,又补充了一句,希望能获得更多信息以便精准判断:“小隐,如果你能把事情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是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人,老师或许……能给你更准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