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展昭传奇无错版 > 第一百四十章 答案揭晓(第1页)

第一百四十章 答案揭晓(第1页)

“东西拿到了。”

走出方丈院没多远,夜风拂过,云水现踪,楚辞袖带着卫柔霞返回寺中。

展昭正好问道:“铁剑门那边情况如何?”

楚辞袖道:“张寒松只留了两名弟子看守青锋别院,其余人都被他。。。

风起时,万物低语。

少年站在千言园最高处,指尖轻抚青石砚台上的刻字,仿佛触到了百年前展昭执笔时的温度。那夜流星划过,并非天象异变,而是南岭残网最后一搏的讯号??热气球携带《对照录》升空后,在西域边境被高空雷达锁定,随即失联。但据西北线报,数日后,敦煌以西的牧民在沙丘间拾得一只烧焦的金属舱体,内藏胶卷完好无损。如今,那些文字正通过骆驼商队、牧区电台、甚至口耳相传,渗入大漠深处。

而京城的雪,仍未化尽。

宫墙之内,太子病情持续恶化。御医院对外宣称“风寒未愈”,可知情太医私下记录:皇子每日咳血三次以上,舌苔黑紫,脉象沉涩如断弦。真正病因早已在民间流传??为求长生,太子暗中服用由国师献上的“九转金丹”,实则含汞铅剧毒。更令人震惊的是,三名曾提出异议的御医,一人暴病身亡,两人调往边疆疫区“疗疾”,从此音信全无。

监国皇子借此机会全面接管政务,推行“信用言语体系”愈发严苛。凡在社交媒体发布“未经核实信息”者,轻则扣减积分、限制出行,重则列入“静默观察名单”,子女升学、配偶就业皆受影响。一时间,街头巷尾噤若寒蝉,连孩童嬉戏也少有高声。

然而,沉默之下,暗流奔涌。

东江市某老旧小区的电梯里,居民发现每天清晨都会多出一张手写便条,贴在按键面板背面:“昨夜又有三人被带走,因转发林婉儿书信片段。”字迹不同,纸张各异,却都署名“我说话了”。物业多次清理,次日又现。不久,全市二十三个区的电梯、公交座椅、自动售货机缝隙中,陆续出现同类留言。人们开始模仿,用口红、碳笔、甚至指甲油在隐蔽处书写真相。一场“微光运动”悄然成型??不聚众,不发声,只留下一句话,然后离开。

察言司疲于应对。他们查封打印机、监控复印店、追踪墨水批次,却发现这些字条大多出自家庭文具,书写者遍布菜场主妇、退休工人、在校学生。更有甚者,一位聋哑女孩每日用手语对着监控摄像头比划:“我说话了。”她无法发声,但她坚持“说”。

与此同时,“回声”APP完成第三次升级。新版引入“记忆链”机制:每段录音不仅加密分散存储,还会自动生成语义摘要,嵌入千万条无害日常语音中??比如外卖订单、天气播报、儿童背诵古诗。一旦原文件遭删除,系统将从这些碎片中重构内容。技官们崩溃发现,他们监听一万条“今天要下雨了”,其中可能藏着一句“强拆致人死亡”。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教育系统内部。

清明诵读日后三个月,全国高考模拟考爆发大规模“作文雷同事件”。数十万考生在语文作文题《论诚信》下,齐刷刷写下同一段话:

>“尔欺天下耳目,焉能欺万民心?此语出自展昭绝笔,今我书之,非为得分,只为存证。”

阅卷组陷入瘫痪。若按规处理,几乎半数试卷需判零分,势必引发社会震荡;若放任不管,则等于默认反叛思想合法化。最终,典籍院紧急召开会议,宣布该句“属历史文献引用,不予扣分”,但严禁后续考试再次出现。

此举形同承认失败。

更让朝廷震怒的是,有教师在校本教材《公民读本》中私自添加附录,收录“说话角”经典留言,并标注出处与后续影响。一名初中生据此完成社会调查作业《我家楼下黑板的故事》,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颁奖典礼上,孩子朗声道:“展昭爷爷写了书,我们写了黑板。他不怕死,我们不怕说。”

这句话当晚登上热搜,虽被迅速屏蔽,却已通过“回声”留存,并转化为盲文、手语视频、摩斯电码音频,在特殊群体中广泛传播。

监察机构终于意识到,敌人不再是某个组织或领袖,而是一种**语言的觉醒**。它不在朝堂,而在饭桌;不靠旗帜,而依日常。你说一句,我记一笔;你删一段,我存十份。真相比病毒更难根除,因为它不需要传染,只需要共鸣。

于是,正言卫调整策略,不再一味封堵,转而发动“话语净化行动”:扶持一批“正能量讲述者”,在街头设立官方“倾诉亭”,鼓励民众“合法表达”。亭内配备录音设备、心理辅导员,承诺“所有言论将被妥善处理”。

起初有人尝试,结果发现反馈石沉大海,且不久后便遭遇审查??曾提及拆迁问题者,被通知“不符合保障房申请条件”;举报环境污染的渔民,遭渔政突击检查并罚款。消息传开,无人再踏入倾诉亭半步。

反倒是有年轻人扮作“讲述者”,在亭中安装微型摄像机,直播内部审讯流程。画面显示,工作人员每日将录音带投入焚化炉,火焰腾起时,墙上投影打出四个大字:

>**“太平无事。”**

这场讽刺剧迅速引爆舆论。“倾诉亭”沦为笑柄,却被某些地方官员当作政绩上报,称“群众满意度达百分之九十六点七”。报表层层美化,最终成为监国皇子向皇帝呈递的《社会稳定评估报告》核心数据。

而在南岭余脉的一处山洞中,幸存的联络员正围坐火堆旁,复盘局势。

“他们学会了伪装倾听,”女教师低声说,头发已剪短,脸上多了道疤痕,“这是最危险的阶段。当压迫披上关怀外衣,很多人会误以为风暴已过。”

少年点头:“所以我们要让光变得更细,更密,更贴近生活。”

他们决定启动“种子计划”:不再依赖固定据点,而是将信息载体彻底日常化。比如,一位糕点师傅研制出新型糖霜,遇热水会显现隐藏字样:“昨日粮价上涨,官方未通报。”一名裁缝在童装标签上绣上二维码,扫码后跳转至儿童权益保护手册。甚至连寺庙功德箱旁的祈福签,也被动了手脚??抽到“下下签”的人,背面印着真实疫情死亡数字。

最精妙的设计出自一位盲文书匠。他制作了一批凸点读物,表面是《孝经》《弟子规》等合规典籍,可在特定角度触摸,指尖能感知到另一层文字:“展昭未亡,火种犹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