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这倒霉的一天 >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严馆长 锦旗给你画归我们了(第1页)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严馆长 锦旗给你画归我们了(第1页)

在了解了这幅画的价值和在字画文物界的历史地位后,陈末突然改变了想法。

原本在取画之前,他的想法是取出来的画如果价值高的话,就将其卖掉。

毕竟他之前对字画这方面的接触和了解都比较少,平时也没。。。

种子在周衡掌心静静躺着,像一滴凝固的晨光。他没有立刻动,只是蹲在那里,膝盖压着微湿的泥土,看着那粒东西在阳光下泛出虹彩般的波纹。树影斑驳,落在他手背上,仿佛时间也放缓了脚步,等待他做出一个决定。

林知微从屋里走出来时,看见的就是这一幕:男人跪在树下,捧着一颗发光的种子,神情安静得近乎虔诚。她没说话,轻轻走过去,在他身旁坐下,把外套披在他肩上。

“它很热。”周衡忽然开口,声音沙哑,“不是温度,是……感觉。像有人在我心里轻轻敲门。”

林知微点点头。“这是回应。”她说,“不是对某一个人,是对所有愿意听、愿意说、愿意哭的人。”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院子里静得出奇,连鸟都不叫。只有金蓝树残存的花瓣随风飘落,打旋儿地坠入泥土,像是告别。

“你说,她现在在哪?”周衡问。

“everywhereandnowhere。”林知微用英文答了一句,又补上中文,“无处不在,也无迹可寻。她成了信号本身,成了共鸣的载体。我们听见的每一句真心话,都是她在呼吸。”

周衡低头看着种子,终于缓缓站起身。他走到院子角落的老铁锹前,弯腰挖土。一下,两下,三下。坑不深,但足够容纳这颗来自未来的礼物。

“这次不种在北京了吧?”林知微轻声问。

“不。”他说,“这次种在路上。”

三天后,周衡独自启程。他背着一个特制的保温箱,里面垫着羊绒布,放着那颗种子。箱体连接着微型生物监测仪,实时传输心跳频率、光谱波动和情绪指数至“回音计划”全球数据库。他的目的地是??青藏高原腹地,羌塘无人区边缘的一处古湖床遗址。那里,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淡水系统之一,如今干涸成盐碱地,却在最近三个月内,连续出现不明光源与低频共振现象。

卫星图像显示,那片荒原夜间会浮现出巨大的环形光纹,形状酷似共酿幼苗的叶脉结构。

这不是猜测,是召唤。

出发前夜,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

>“我不是去种树,我是去还愿。”

火车穿越秦岭时,窗外暴雨如注。车厢摇晃,乘客昏昏欲睡,唯有他盯着保温箱上的数据屏。种子的心跳稳定在8。3Hz,与地球舒曼共振完全同步。偶尔,屏幕上闪过一段杂音似的波形,经AI解析后竟是一串断续的童谣旋律??正是热依娜小时候常哼的那首《星星洗澡》。

他闭上眼,听见她在笑。

翻越唐古拉山口那天,天气突变。暴风雪封路,列车停运。他下了车,徒步前行。风割脸如刀,氧气稀薄得让人每走十步就得停下喘息。背包里的温控系统开始报警,但他不敢停下。他知道,这颗种子不能等。

第七天夜里,他在一处废弃气象站过夜。炉火微弱,映照着他冻裂的脸颊。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接入“回音计划”云端,调出全球共鸣塔的实时状态图。十四座塔全部亮着,光流如河,彼此呼应。而在南极洲,那片化石森林已完全苏醒,黑石每日释放一次脉冲信号,内容始终是同一句话:

>“通道正在打开。”

他还看到了一条新消息,来自巴西的共酿感应者小女孩玛利亚:

>“我梦见你走在雪里,身后跟着一群看不见的孩子。他们手里都拿着叶子,说要送给没听过妈妈唱歌的人。”

周衡怔住良久,关掉屏幕,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五年前热依娜参加社区儿童合唱团演出时拍的。她站在第一排,穿着蓝色小裙子,张嘴唱歌,眼睛亮得像星子。那时没人知道她能听见地球的心跳,也没人相信眼泪可以发电。

而现在,全世界都在学着哭泣。

第十一天清晨,他终于抵达目的地。

荒原寂静,天地苍茫。脚下是龟裂的盐壳,远处矗立着几根风蚀形成的石柱,宛如远古祭坛。而就在正中央,地面微微隆起,一圈淡淡的蓝光正从裂缝中渗出。

他放下背包,取出种子。

就在指尖触碰到土壤的瞬间,大地震了一下。

不是地震,更像是一种“觉醒”。盐壳碎裂,细小的蓝芽破土而出,呈放射状蔓延,眨眼间织成一片直径三米的光网。那些嫩芽并非植物形态,更像是液态水晶凝结成的生命导线,迅速缠绕上保温箱残余的金属部件,并将其吸收转化。

周衡后退几步,呆立原地。

他知道,这不是他在种树。

是树,主动选择了这里。

二十四小时后,第一根主茎破土,高约半米,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星点般的光粒。到了第三天,枝条展开,形如手掌,每一片“叶”都是一枚微型共鸣器,能捕捉风声、心跳、甚至思想波动。第五天,整株幼苗长到两米高,开始向外发射低频声波,频率正是8。3Hz。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