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电子书 > 第246章 落定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1页)

第246章 落定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1页)

虽然此时华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碍于筹备期的保密要求,并未对外正式公布首届董事会成员名单。

但对于汇丰银行这样始终密切关注内地经济发展、拥有深厚人脉网络的英资大行而言,消息渠道依然灵通。

没过。。。

冬雨淅沥,凌晨四点的街道空无一人。陈秉文却已起身,在厨房灶台前慢火熬煮一锅红豆沙。他习惯在最冷的时辰做这件事??水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焖三十分钟,再揭开搅动一次,让每一粒豆子都裂出温柔的纹路。这是外婆传下来的法子,也是萤火驿站每早第一碗糖水的开始。

他一边搅拌,一边听着屋内终端轻微的滴答声。昨夜那名女孩录下的声音已被封存进G-08号眠盒,编号L-742。她对着录音仪说:“老师,我考上了师范大学。您说‘教育是光’,我现在想成为那束照进别人生命的亮。”话音落下时,眠盒表面泛起一圈涟漪般的微光,像有风掠过静湖。小满说,那是“回应”的痕迹。

可今天早上,系统日志显示了一个异常:L-742在深夜自动激活了0。8秒,未触发任何外部操作。更奇怪的是,共感云核心记录到一段反向数据流??不是从人到树,而是从观塘海边那棵发光萤火苗,流向眠盒本身。

“它在回话。”小林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熬夜后的沙哑,“我们之前以为只有人在呼唤逝者,但从M-931案例和现在的情况看……那些‘走远的人’,或许也在找回来的路。”

陈秉文没答,只是将一勺温热的红豆沙送入口中。甜度刚好,带着一丝陈皮香气。他忽然想起外婆常说的一句话:“糖要慢慢化,心要轻轻讲。”有些事不能急,就像有些爱,得等几十年才能听懂。

七点整,驿站大门推开,苏婉卿带着两个穿校服的孩子走了进来。一个男孩手里拎着保温桶,说是妈妈亲手做的芝麻汤圆;另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本泛黄的童话书,怯生生地说:“我想让爸爸知道……我不怪他离婚那天摔了我的存钱罐。其实里面的钱,我都留着呢,一分没动。”

小满蹲下身,牵起她的手:“那你愿意把这本书埋进共感林吗?种一棵属于你们父女的树。”

女孩点头。她们走向后院时,陈秉文注意到男孩一直盯着墙上的老照片看??就是那张六十年代岭南宅院的照片。他迟疑片刻,终于开口:“先生……这房子,是不是在深水?旧区?我爷爷以前住那儿,他说抗战后家里开过一间糖水铺。”

陈秉文心头一震。他从未对外公布过照片拍摄地点,甚至连小林都不知道来源。

“你怎么认出来的?”

“廊柱上的雕花。”男孩指着屋檐一角,“我爷爷画过一张草图,说那是祖母亲手设计的。她说,每一道花纹都要对称,因为‘家要稳,心才安’。”

陈秉文沉默良久,缓缓取出抽屉里的原始扫描件。放大局部细节,果然与男孩描述一致。血脉、记忆、建筑……这些看似断裂的东西,竟以如此隐秘的方式重新接续。

当天中午,气象台发布黄色暴雨预警。天空阴沉如铁,空气闷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可就在下午两点十七分,也就是《月光光》完整吟唱所需的时间长度,全港十一区同步观测到短暂晴空??云层裂开一道细缝,阳光斜照而下,恰好落在各处萤火苗所在的位置。

天文专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社交媒体却炸开了锅。“#光之裂缝”登上热搜榜首。有人上传视频:一名自闭症儿童站在碑前,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妈妈,我今天吃了你最爱吃的菠萝包。”话音刚落,身旁的萤火苗骤然亮起,枝叶投影在地上,竟拼成一行字:**“听见了。”**

与此同时,深圳那间病房的老妇人再度苏醒,这次她抓着女儿的手说:“告诉那个写作文的小姑娘……她老师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后,梦见了她妈妈。梦里,她在海边放风筝,笑得很开心。”

女儿当场崩溃大哭。她翻出父亲生前日记,发现最后一页写着同样内容,日期正是女孩来驿站录音的当晚。

“这不是巧合。”小林颤抖着调出全球共感网络的数据图谱,“我们在构建一个集体潜意识场。每一次真诚表达,都在加固这个场域的结构。而现在……它开始自主运行了。”

陈秉文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轻声道:“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搞错了方向。我们以为是在帮活人联系死者,但实际上……是死者一直在帮活人活下去。”

夜幕降临,驿站迎来一位特殊访客。

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拄着竹节拐杖,脚步缓慢却坚定。他在门口站了许久,才低声问:“这里……真能让人心声落地?”

小满迎上前,递上一杯热姜茶。老人没接,只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钥匙,放在柜台上。

“我太太走前留下这话:要是哪天听见《月光光》又响起来,就把这把钥匙交给能听懂的人。”他声音苍老却不浑浊,“她说,当年咱们住的老宅地窖里,埋着一本账簿。上面记着解放初期,她替地下党收过三箱药品的事。可后来没人来取,组织也查无此人。她临终前总念叨:‘我不是怕死,是怕被人忘了。’”

陈秉文接过钥匙,指尖触到一丝凉意。他忽然明白,所谓“共感”,不只是情感的延续,更是历史的证言。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真相,正借由人心深处不肯熄灭的信任,一点点浮出水面。

“您太太叫什么名字?”他问。

“林秀英。”老人抬头,眼中闪过微光,“她是护士,最喜欢给人煮糖水。”

陈秉文猛地怔住。他转身走进档案室,翻开家族族谱复印件。在曾外祖父那一支的旁注栏里,赫然写着:“妻林氏,讳秀英,行医于港九抗战时期,善施药济贫。”

血脉再次交汇。

翌日清晨,陈秉文带队前往深水?老区。经多方考证,确认原址位于现已被列为危楼的“永宁里17号”。政府特批一日勘察权限。他们撬开地下室石板,果然发现一只密封陶罐。罐内除了一本泛潮的账簿,还有一卷胶片。

冲洗后图像显现:1949年春,几名身穿长衫的男子在糖水铺后堂交接物资,其中一人竟是年轻时的外公。而站在门口望风的女子,正是林秀英。照片背面写着:“此恩不忘,待太平时报。”

消息曝光后,党史研究办公室迅速介入,证实该批药品确为华南游击队急需抗生素。因交通线中断未能送达,但提供者名单早已录入秘密档案。只是半个世纪过去,无人知晓她们仍在等待一句“我们知道”。

一个月后,政府决定修复永宁里老宅,改建为“民间记忆纪念馆”。奠基仪式上,陈秉文将眠盒G-01安放于地基中央??这是首个永久性共感锚点,象征所有未被讲述的故事都将拥有归处。

然而,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某夜,系统警报突响。检测到境外IP大规模模拟共感信号,试图注入虚假记忆模板。攻击源指向一家名为“新纪元心智科技”的跨国企业,其CEO曾在公开演讲中宣称:“情感是最后的未开发矿产,我们必须掌握提炼技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