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郑和平的《盛唐芳华》主要从唐玄宗的视角展开故事。
杨贵妃只是故事的一个配角,一个情爱的符号。
而沈默打算写一个以女性视角展开的故事。
将故事的核心放在女性的自我救赎和解脱上。
很多人将王朝的衰落归咎在某一个女人身上。
给她们戴上红颜祸水的帽子,为那些无能的男人寻找失败的借口。
沈默的剧本要一反这种套路。
让那些被符号化的女性人物生长出丰满的血肉。
当然,沈默这样立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开解杨玉。
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古人,杨玉作为那段历史上的亲历者。
以寿王王妃的身份被唐玄宗看中,先被下旨出家,又被召入宫中封为贵妃。
最后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于马嵬驿兵变中沦为牺牲品。
她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身为皇帝的李隆基手中。
即便如此很多人还要将盛唐衰落的原因归结在她的身上。
这无疑是十分残酷的。
沈默就是要借着话剧,替杨玉环发声,让世人知道她的无奈。
借此让饰演自己的杨玉在现实世界中得到解脱。
随着沈默的构思,内景舞台上相应景物轮番浮现。
宏伟的宫殿,热闹的长安街,幽深的宫墙,安史之乱的烽烟,马嵬驿的香消玉陨。
杨玉环的人物弧线逐渐变得丰满。
一开始的懵懂无措,之后在虚假的爱情中沉浸。
最后的幡然醒悟,和自己的命运达成和解。
内景舞台上,杨玉环跳起“霓裳羽衣舞”,舞姿飘然,如脱离尘世的精灵。
摆脱了俗世权谋的桎梏,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沈默全身心沉浸在剧本的创作中,待到剧本完成,心中也似有一块石头落下。
好的作品,最先愉悦的是作者本人。
看到舞台上获得解脱的杨玉环,沈默发自内心地替她感到高兴。
幕布拉开,接受台下观众们的检验。
随着故事的展开,沈默时刻关注着台下观众的情绪变化。
将不如人意的部分默默记在心中,好再做出调整。
当台上故事表演完毕,沈默很快收到观众们的反馈。
百分之七十九的满意度,距离沈默心中的预期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
不过没关系,他可以不断修改,直到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