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太太请安分笔趣阁在线 > 第207章 她们俩的秘密(第2页)

第207章 她们俩的秘密(第2页)

当天傍晚,村里小学的老师们送来一批手工画作,是孩子们为“和顺堂”画的祝福图。有的画着医生扶着盲杖走山路,有的画着病人康复后送来鲜花,还有一张特别打动人心:一个小女孩跪在地上,双手贴着大地,耳边飞舞着无数发光的文字。

沈如枝指着那幅画问校长:“这是谁画的?”

“是那个失语男孩的妹妹。”校长说,“她哥哥现在能说简单的词了,每天都在练习发音。”

沈如枝鼻子一酸。她记得那个孩子,初见时蜷缩在角落,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被抽离。是李正声用针灸结合心理疏导,一点一点唤醒了他的语言中枢。如今,不仅他会说话,连他的家人也开始相信??命运并非不可改变。

晚饭后,众人围坐在院中,谈起未来规划。阿普提出想建立一个“流动盲医队”,定期巡诊偏远村落;刘松砚建议开发一套语音日志系统,让每位医生都能留下自己的诊疗心得;谢晨广则计划将整个重建过程拍成纪录片续集,命名为《守山之人》。

“我不想再做观众了。”沈如枝突然开口,“我想加入这支队伍,不止是记录,而是真正参与每一次出诊、每一味药的采集、每一个生命的救治。”

阿普看向她,眼里有惊讶,也有欣慰。“那你得先学会辨药。”

“我已经开始背《滇南本草》了。”她笑着掏出笔记本,“昨天背到‘黄精,甘平,补中益气’,做梦都在嚼它。”

众人哄笑起来。

就在这时,天空再度阴沉,风起林动。一名村民匆匆跑来报信:上游水库泄洪,通往邻县的唯一吊桥被冲垮,几名外出采药的老人被困山中。

阿普立刻起身:“带上应急包,出发!”

一行人迅速集结,打着手电筒踏上湿滑山路。沈如枝紧跟其后,这次她没有摄像机,只背了一个小型药箱。雨水很快打湿了她的外套,鞋子里灌满了泥水,但她咬牙坚持着。山路崎岖,阿普走在最前,竹杖探路,口中不断提醒身后的人注意落石与断枝。

两个小时后,他们在一处悬崖凹陷处找到了三位老人。其中一人脚踝扭伤,无法行走;另一人因淋雨引发哮喘,呼吸困难。

阿?主动上前施针,手法虽显生涩,但准确找到了定喘穴。刘松砚则打开“手之心眼”设备,协助判断是否有肺部积水。沈如枝翻找药箱,找出随身携带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速溶颗粒,用热水化开喂服。

整整一夜,他们在岩洞中轮流值守,监测病情,更换热敷包,轻声安抚老人。天快亮时,救援直升机终于抵达。

返程途中,阿普落在最后。沈如枝放慢脚步陪他同行。

“累吗?”她问。

“不累。”他说,“只是想起师父说过一句话:‘行医如渡河,舟不怕旧,只怕无人撑。’今天我们六个人一起撑船,河再急也不怕。”

沈如枝望着东方初升的朝阳,轻声道:“所以你要建的不只是医馆,而是一艘永远不沉的船。”

回到“和顺堂”,已是第三日清晨。所有人疲惫不堪,却无人抱怨。阿普烧了一锅姜汤,让大家驱寒。沈如枝靠在门框上喝着热汤,忽然听见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声。

她走进教室,发现是那台“触见”设备自动启动了。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段预设语音??李正声的声音缓缓响起:

“今日宜诊咳喘,忌饮酒劳神。若遇虚劳之症,可用归脾汤加减,佐以远志安神……”

原来这是系统内置的“每日一方”功能,由阿普提前录入师父生前的诊疗日记。每一天清晨,都会自动播放一条当年同日所治病例的总结。

沈如枝静静地听着,直到整段语音结束。她拿出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科技的意义,不是取代记忆,而是让逝去的声音继续说话。”

几天后,第一批由“和顺堂”自主培养的学员顺利结业。他们在毕业仪式上集体宣誓,承诺终身服务乡村医疗,并签署“师徒契约”??每人必须在未来五年内收至少一名视障学徒。

仪式结束后,沈如枝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外的邮件。是一位瑞士纪录片学者写的,他在看过《听山之人》后深受触动,希望邀请她参加苏黎世人类学影像论坛,并发表关于“非视觉知识传承”的主题演讲。

她犹豫良久,最终回复:“抱歉,我无法出席。但我可以寄去一段声音??来自云南怒江,一位盲医每日清晨读方的声音。也许那比我的话语更有力量。”

对方回信:“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