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怎么是我登基[基建 > 200210(第3页)

200210(第3页)

厅内几人话音顿落,绮华率先从声音里判断出来人是谁,“是李清墨,他应是今日送工坊产出的羊毛织物回府衙。”

见雁萧关点头,绮华便让人进来。

李清墨忐忑地跨进厅内,越往前走,心里越是发紧。

等进了门,在四双灼灼目光的盯视下,李清墨额角的薄汗越渗越多,满脑袋打转的话不知怎么就拐了个弯,“小的听闻府衙在募兵,特来……特来问问章程。”

雁萧关眉梢微抬,没说话。

绮华眉眼依旧带着几分温和,只是掌权后脸上的笑意淡了许多,此时眼风扫过去,带着几分审视,“若我没记错,李吏员家中似乎只有你一人,难不成是有亲朋要入伍?”

李清墨心头一紧,回道,“不是亲朋,是邻里。半山坡上住着好些家户,都没有户籍,日子过得艰难。他们听说募兵能得优待,心里都动了念头,只是……只是怕没有户籍的人,府衙不肯收。”

雁萧关这才开口,声音带着点好奇,“为何没有户籍?”

李清墨脸色一白,手指下意识地绞着衣角,沉默半晌,终究还是咬牙道:“他们祖上乃是战乱之时逃役才到元州的,这些年一直给城中豪强做佃户,故而到现在都没有户籍。”

说到此,他“噗通”一声跪下,额头抵着冰凉的地砖,“王爷,大人们,乡邻们都是老实本分的,绝无……绝无作奸犯科之事,求王爷给他们一个机会。”

厅内一时静了下来,只有李清墨压抑的呼吸声。

游岑极皱了皱眉,刚要说话,却被雁萧关抬手止住。

雁萧关指尖轻轻叩着案面,目光落在李清墨微颤的肩头,“你倒是敢为他们求请。”

李清墨身子一僵,忙道,“我自定居在半山坡,得邻里相助良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们真的想有户籍,做个堂堂正正的元州百姓。工坊里的活计虽能糊口,可没有户籍,始终像飘着的浮萍,哪天风一吹就没了……”

他抬起头,眼里带着些恳切,“若是能入伍,既能挣份前程,又能盼个户籍,他们定会拼命干的。”

游骥面上神情忽而动了动,他动了同意的心思,不过他没开口,双眼看向雁萧关,显然也在等他的决断。

毕竟这些人是逃役而来,按律本就不该容留,更别说纳入军中。

雁萧关沉默片刻,忽然问道,“这些人里,青壮有多少?”

李清墨愣了愣,连忙回,“约莫……约莫有三十多个,都是能扛能打的汉子。”

“哦?”雁萧关语气听不出喜怒,“你倒记得清楚。”

李清墨脸上泛起红意,“小的……小的平日里跟他们走得近,知道他们的底细。”

绮华在旁补充道,“属下先前查过工坊雇工的情况,李吏员说的这些人,确实在元州住了有些年头,除了没户籍,倒没犯过什么事。”

雁萧关缓缓颔首,目光扫过厅内另三人,眼神交流间意见一致,视线最后落回李清墨身上,“起来吧。”

李清墨一愣,迟疑着站起身,手还紧紧攥着。

“没有户籍,不是不能入伍的理由。”雁萧关缓缓道,“但军中铁律如山,入了伍,就得守规矩,至于户籍……”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果决,“若他们能在军中熬过三年,且无过错,便由府衙补录户籍,与元州百姓同等看待。”

李清墨猛地抬头,眼里瞬间亮起光来,嘴唇动了动,竟一时说不出话,只重重地磕了个头,“谢王爷!”

李清墨喜不自胜地往半山坡赶,脚步轻快得像是踩着风。他并非不征求乡邻们的意见就擅自替他们应下入伍的事,实在是太清楚这些人对户籍的渴盼,为了能堂堂正正地做个元州人,他们什么苦都肯吃,什么代价都愿付。

早在数年前,他就曾听见乡邻里几个健壮的汉子凑在一块儿叹气。那年元州守备军扩军,看着那些军籍的青壮欢天喜地进去守备军,个个不说吃香的喝辣的,日子却是过的比寻常百姓还好,他们眼里满是羡慕。

“要是咱们也能入伍,哪怕当个军户……”汉子声音闷闷的,“就算是沦为贱户,能换个户籍,也值了。”

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没户籍,走到哪儿都像偷来的日子,真能成了军户,好歹是个正经名分。”

那时他们都知道,军户虽算不得多体面,甚至在有些地方被视作贱籍,可比起他们这些连身份都没有的流民,已是天壤之别。更何况如今元州并无战乱,当兵不必立刻奔赴生死场,反倒能得实打实的粮钱,三年后还能稳稳当当拿到户籍。

这般好事,乡邻们盼了多少年?

李清墨越走越快,远远看见半山坡上那片低矮的土坯房,脚步愈发急切。他要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他们熬了这么久,总算等来出头的日子了。

这头,雁萧关等人也总算解了难题。只要有半山坡这群人报名开了头,再由他们往外放出风声,军中月月能拿到实打实的粮饷,有衣穿、有食吃,总能吸引那些家里日子过得紧巴,或是与家人不睦,生活不如意的青壮。

果然,不过第二日,便有半山坡的青壮来府衙报名了,几乎家家都出了一个汉子。他们本是抱着只要能为家中挣得户籍,便是吃苦送命也值得的念头来的,没成想入了军营,日日不过只是操练,除此之外,日子过得可比原先好上不止一星半点。

游骥又特意在五日后放他们回家见了家眷,待归家后,他们更是惊喜的得知府衙给半山坡各家发的户籍并非军籍,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籍。

得了户籍,又有工坊发的工钱,这群往日里在山里隐匿,几乎不与外人接触的无根之人,在李清墨的带领下,第一次堂堂正正走进了元州城。

农户进城,无非是想给家里添些东西,扯几尺新布给孩子做件衣裳,买些粗盐改善伙食,再称点糖果哄逗哭闹的小儿。他们攥着钱袋,在市集上挨家比价,嗓门洪亮地同商贩讨价还价,一举一动都透着新奇与踏实。

买卖的过程中,自有风声悄悄传开。有人问起他们为何突然有钱置办物件,汉子们便拍着胸脯,得意地说起军营的日子,说起家里刚拿到的民籍文书,言语间满是对府衙的感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