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穿越过来后,虽然差点被抄家,又几度险些丧命,可毕竟是前户部尚书的儿子,后来又当了尚书和钦差,对这个时候的农具并不了解。
可如果是曲辕犁,按理说不应该只有这个深度,除非……
“你们用的是长直犁?”
老头黝黑的脸孔露出几分不解,“俺们一直用的不都是长直犁。”
难怪这些棉花长得这么稀疏。
“还有,棉花最好种在砂质土壤里,这样也不占用耕地。”
砂质土壤不适合种稻谷粟米,而故城很多田地的土都是砂质的,正好适合用来种棉花,而且又不会与粮食种植相冲突。
老夫妇还是第一回听见棉花能够种在砂质土壤的田里!
老头有些激动地问:“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吗?”
因为种了两亩地的棉花,他家的粮食一直不太够,每日都千方百计地省下一点粮食来。
如果棉花能够种在砂质土壤里,这两亩田就能空出来种粮食了!
“当然可以,而且会长得比现在的更好。”
李祺沉吟片刻,“这两日我会给你们送新的犁具、轧棉机还有织机过来。”
故城的百姓不乐意种棉花,也有轧棉机和织机过于落后,无论是去棉籽还是纺棉布都需要耗费大量力气。
老夫妇高兴不已,不住地向李祺道谢。
“都护大人真是千载难逢的好官啊!”
“故城能够有都护大人,是俺们三生有幸啊!”
如果说李祺等人来时,这对老夫妇是紧张困惑地迎接,此时就是感恩戴德地将恭送李祺一行人离开。
“大人,即使棉花不用占耕地,可后续采摘、轧棉还有纺布都需要大量人工,成本太高,怕是不划算。”李永劝道。
他知道李祺打算和丘仲联手做生意,可棉布的生意在他看来,着实不好做。
“不用担心,这些都不是问题。”
回到都护府后,李祺就召集了故城内最优秀的十多位木匠。
指挥他们做了曲辕犁,还有改良后的轧棉机以及脚踏式织机。
将棉花放进轧棉机里,轻轻搅动几圈,棉籽就轻易地脱落下来。
而脚踏式织机更是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能够同时纺三根线,正是脚踏式织机给华夏带来了棉花革命。
做好这三样东西后,李祺就命人扛到了那对老夫妇的家中。
棉花已经被采摘下来了,老妇人,也就是赵大娘试了一下轧棉机和脚踏式织机,顿时惊喜不已。
“这……这比俺以前去棉籽和纺布快了一倍不止!”
赵大娘当天就织了一匹布出来!
李祺在老夫妇家中也足足待了一天,指挥他们把衣服缝两层,中间夹进一层棉花。
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只来得及做了一件穿在外面的大袄。
赵大娘抖了抖这件厚实柔软的棉衣,“妞妞,快来穿上试试!”
被换作妞妞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她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陌生的李祺等人,才怯生生地穿上大袄。
套上大袄的瞬间,浑身都暖融融的,整个人都陷在了柔软的棉花里。
“舒服吗?”李祺笑着问。
本是跟着来看热闹的朱光宇等人皆目光灼灼地看着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