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新生活 张平 > 第二十六章(第1页)

第二十六章(第1页)

第二十六章

几株干枯的蒲公英,在墙垣,瓦缝中顽强站立,此前,那曾经一把把打开的小伞,庇护过这一家老小,告诉人们生活中什么叫轻盈。眼下,能不能再变成一顶顶飞翔的帐篷,再次庇护这家流离失所的老小,并唤醒老人。

武祥心里打定了主意。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武祥给他的同班同学,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李翔龙打了个电话,希望他能带两个医生给岳母会诊一下,看老人的情况到底如何,还有没有恢复的可能。哪怕有百分之十的功能恢复,即使能认得出人,能听懂人说话就行。

李翔龙副院长前年评职称时,武祥曾帮他在省里的刊物上发表过两篇文章。平时武祥与他关系不错,凡岳母有恙,有个什么病症时,也经常找他帮忙。

李翔龙很够意思,一点儿也不含糊,不到下午四点便带来三个大夫,一个是神经科专家,一个是心血管专家,还有一个是中医大夫。几个医生都很认真、全面地给老人做了检查,看了片子。中医大夫还号了脉,仔细地看了岳母的舌相。

几个人最后的结论一致:老人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已经到了弥留之日,若再能撑个十天半月的,就算奇迹了。

“不行。”武祥坚持说道,“李院长,你们一定得想办法,不管花多少钱,怎么也得让老人活到春暖花开了,哪怕是再活上两个月也行。”

武祥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期盼妻子魏宏枝能赶紧出来,能亲眼看到母亲活着时的样子,能亲自为母亲送终。

他的心在哭泣,他知道自己对岳母和妻子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和职责,大概也只有这一点了。

李翔龙沉思片刻,答应了武祥的要求。但有一个条件,要在县医院住院治疗。目前老人由于脑神经压迫,已经丧失吞咽功能,每天只能喝水,再发展下去,估计喝水都会是问题。只有尽快地给老人采用鼻饲,才能争取让老人活得更久一些。

武祥同意。

至于住院费用,李翔龙说:“这个我已经给你算过了,按医保规定,大概每个月得一万左右,这还不包括日后鼻饲的营养剂的费用。同时还得有两个陪护人员,如果堂姐和堂姐夫可去,陪护费你们自己处理,估计每人每个月两千左右就够了。当然这不算两人吃饭的费用,我可以安排让他们在医院食堂吃饭,估计两人每个月至少也要五百元左右。晚上他们可以轮流在病房里休息,我会给他们安排一张宽点的折叠床。这样算下来,估计每个月得花费两万左右。这已经是最好最省钱的方案了,你如果同意,我们今天就可以给老人办理住院手续,你明天就可以让老人入院。然后你看情况,如果稳定了,你就可以回市里去了,如若这里再有什么情况,我们随时再联系你。”

武祥明白,每个月两万,这已经是李翔龙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照顾和安排了。

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去年春节时,他和妻子魏宏枝,跟随魏宏刚和妻子马艾华一起去看望延门市的老领导,这位老领导曾经提拔过魏宏刚,也认识武祥夫妇。其实去不去的就是做个样子,那个老领导早在两年前突发脑梗住院,已经完全没有辨识意识。那时候魏宏刚刚刚当了书记不久,前呼后拥地跟了一大群人,连市电视台的也跟着来了。老领导斜躺在病**,两眼呆滞,面无表情,对魏宏刚的问候浑然不知。旁边陪护的老领导妻子和儿女不断地说,书记您看,他认出你来了,眼睛在动,手也动了。武祥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老领导其实什么地方都没动,什么也没看见。偶尔抽搐一下,无非就是一些机械的生理反应,其实任何人来了都会那样。但魏宏刚仍然显得很激动,很动情的样子,捧着老领导的手摸了又摸。魏宏刚除了即兴表演,还会控制住即兴表演,他认真地对医院的院长说,一定要全力救治,精心护理,一定要确保病情稳定,力争早日康复……

武祥后来才知道,这个老领导早已没有任何希望康复,已经在医院高干病房住了两年多。医院多次告诉家属,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但家属坚决不同意。因为老领导只要躺在病房里,每天老领导的工资,家属的全额工资和补助,还有陪护费、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几乎是平时收入的两倍还多!医院的开销也同样巨大,在这样的重症监护室,不算治疗费用,光每天的收费就得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今天想来,对老领导的病情和他所有的这一切,魏宏刚并不是不清楚不知情。但魏宏刚坚持要那么做,无非就是两层意思,对上面来说,我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谁对我好,我自然会对他更好。对下面,则是要告诉每一个人,你看我是怎样对待领导的,所以你们一定要鞠躬尽瘁,忠于职守……

至于医院的费用,对一个偌大的延门市来说,真的是微不足道,根本不用魏书记来操心。据说那个老领导至今还活着,还在高干病房里日复一日地口里流涎斜躺着。

想到这里,武祥长长地叹了口气。

第二天,武祥按照李翔龙的安排,办好了一切入院手续。堂姐堂姐夫也愿意到县医院为老人做陪护,眼下还不到春耕时节,地里也没有什么农活儿,吃住在医院,还省得每天做饭。

连着三天输液等项治疗,老人渐渐清醒了不少,脸色也红润了起来。

李翔龙悄悄给武祥说,现在农村的假药劣质药太多,好多老人不是病死的,都是假药给治死的,我们反映过很多次了,都是治标不治本,雷声大雨点小,下面照样还是假药泛滥,让老百姓防不胜防。你看一样的药,在你们村里用就什么效果也没有,一到了县医院或者大点的医院,马上就能见效。老人我们再慢慢观察看看吧,奇迹肯定不可能出现,但疗效好了,对老人病情的稳定、生命的延长一定有益。

武祥看到岳母这里一切就绪,心里渐渐也安稳了一些。而绵绵那里的情况却一直是令人焦虑不安的问题,武祥每天都要给绵绵打好多遍手机,要么绵绵不接电话,要么就是关机。武祥给任颖也打过几次电话,也是一样,任颖要么不接,要么也是关机。

今天早上不到六点,任颖突然给武祥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武祥伯伯,绵绵肯定出问题了,这几天不知道你们联系过没有,太刻苦了,整宿整宿地学习,几乎不跟任何人说话,有时候还会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哭,是不是绵绵的妈妈出什么事了?再过几天就要摸底考试了,我觉得绵绵现在很需要你的帮助。我和我爸爸也说了,希望你们能早点来。”

任颖说得对,也提醒得非常及时。

绵绵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帮助和关爱!

还有,孩子压力这么大,情绪这么令人堪忧,一定是知道了妈妈的情况。其实,只凭感觉也能感觉出来了,什么是家人啊,家人就是心心相印,无需语言,也能感同身受!哪有一个母亲快十天了,还不给离家在外,第一次独自生活的女儿来个电话!

绵绵不接自己的电话,就是要郑重地告诉你,我知道妈妈出事了,我不想再听你给我说的任何谎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