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完,小月儿这才想起妈妈回来好像忘了一个人。
她问起顾屿去向,刚疑惑爸爸是不是像妈妈一样,也躲起来,想给她一个惊喜。
“爸爸呀,爸爸还有工作没忙完了,他派妈妈先回来陪小月儿。”
哦,原来没有惊喜,爸爸这次并没有跟着妈妈回来。
连体婴不再连体,别说小月儿不适应,就是文淑华和顾老太也逮着她问了好一会儿顾屿的情况。
“挺好,技术学到了,生产线也定了下来,现在就差回来找地方建厂了。”
改革开放后,京市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不仅新开了许多厂,就连街上的外国人也比之前多了许多。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淑华也从一开始的不看好变成了后来的默默支持。
听说顾屿什么都准备好了,回来就要选地址建厂,文淑华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建厂,那不是要买地。
她之前听张新他爸说,现在政府为了提高经济增长,专门在城郊划了一片空地给要办厂的人用。
地方很大,离京市也不远,就是吧,价格好像有点贵。
因为京市的改革春风吹的早,顾屿出去的这段时间好多新厂如雨后新笋般生的不是一般的多。
地价一天一个价,文淑华听顾屿还要一段时间才回来,有些担心。
“也不知他钱够不够?”
谢欣怡回来没多久,顾屿也带着他的技术和生产线回了京市。
跟见到谢欣怡不同,小月儿对自己这个消失许久的爸爸不是很care。
顾屿回来带着小月儿体验了一下父慈子孝的快乐时光,然后就开始投入到了自己厂区的建设当中。
他的粮油厂,选址没按照文淑华想象中的来,没找政府拿地,而是通过朋友介绍租了个闲置厂房。
厂房是化工厂一个干不动的车间,地方不大,但对刚起步的顾屿来说也够用了。
厂房租下来前,顾屿带着谢欣怡去实地看了下。
还行,没想象中那么破旧不堪,房顶那些都能用,就窗户那些需要稍稍整修一下。
“跟房管局直接签的合同,先租五年,房租朋友给谈到了最低,一年一给。”
没有一上来就交五年,这对到处都要用钱的顾屿来说简直不要太好。
谢欣怡也觉得挺好的,这几天把场地收拾收拾,生产线那些就能进场,不耽误时间。
顾屿带着她把整个厂区转了下,回去的时候,谢欣怡便把这段时间收的房租交给了男人。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顶事,反正你先拿着用,不够了我再想办法。”
做生意她不懂,但知道肯定不容易。
她不能帮顾屿拿主意,提意见,那就只能用金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支持。
不过好在,顾屿也是个能干的。
粮油厂收拾出来后,他就开始进货,安装生产线,每天忙的脚不沾地,总算在年底攻下了他们厂建厂以后的第一个大订单。
订单是顾屿亲自去谈的,一学校要采购食用油和大米,量很大,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男人跑了好几趟学校蹲下来的订单。
没通过任何人关系,也没打第一军区的转业军人旗号,就靠他那张从前惜字如金的嘴愣是把这单大生意给谈了下来。
钱交到谢欣怡手里的时候,那么厚一摞,谢欣怡有些恍惚,还是顾屿提醒她熟一数,她才一张张数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