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能有什么经验传给你,都是她们自己争气,我不拖她们后腿就行。”
看着屋里正忙着给大女儿梳妆打扮的两女儿,谢母倍感欣慰。
谁能想到,曾经让人最看不起的存在,现在却成了别人艳羡的对象。
她家的三个小棉袄,终于不用再看别人的眼色,也不用再畏畏缩缩。
谢母欣慰,对自家两个女婿也是满意的很。
大女儿出嫁的那天,二女儿和二女婿张罗着在家里办了席。
现在开放了,没人管你铺不铺张浪费,谢欣怡就拿出自己的钱往席里又添了不少东西。
陈大聘礼还是沿用之前风俗,考虑到缝纫机那些谢母有了,就托人买了台彩电。
八十年代初,彩电在大城市逐渐开始普及,只是要的人多,又不要票后,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陈大这台是找顾屿帮的忙。
开放后,不仅市场发生了变化,就连人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年代倒卖的多,很多东西的途径来的有问题,陈大担心被骗,就让顾屿帮忙问了下。
顾屿上次出了趟远门,回来后就做起了倒卖的生意。
从一个地方买进一样东西,然后哪里缺少,哪里价格卖的高就卖到哪里去。
有点倒爷的那味儿,但因为他卖的是大件,再加上途径安全,基本都是朋友介绍朋友,倒跟实际意义上的倒爷有点区别。
把物品当成流通品,哪里缺就送到哪里,赚的是信息差的钱,有点像后世的那些投资者。
电器,顾屿没卖,但找人帮陈大买到了,原价,没有收他介绍费。
为这,陈大感谢了他好久。
彩电送到谢家时,刚好申大娘在,当下就引起了不小轰动。
谢家作为巷子里第一家用上彩电的老百姓,还是女婿送的,把那些刚结婚,没结婚的都给艳羡坏了。
小妹说她们做了出头鸟,背后不知有多少人骂,谢欣怡无所谓,大姐更是回了句,谁叫她们女儿没找个好女婿。
她谢欣悦找到了,男人不仅给她办了场热闹的婚礼,还照着她习惯把原来的家重新装修了下。
结婚当天,谢欣怡和小妹送亲到陈大家的时候,陈大的三个丫头带着她俩把她们的新家看了个仔细。
“……我爸爸不仅给妈妈打了衣柜,还买了西洋床,说是西洋床矮,这样妈妈每次起床的时候要方便一点。”
大丫今年十五岁,比上次见她的时候开朗了不少。
她身后跟着二丫和三丫,三姐妹亲切地称谢欣怡她大姐叫“妈妈”。
没有意料中的那种不习惯,也不似其他单亲小朋友对后妈充满敌意。
三个小孩在谢欣怡两姐妹面前丝毫不隐藏对她家大姐的喜欢。
虽然大姐和三个孩子相处时间不长,但看的出,肯定是用心对待的。
所谓真心换真心。
大姐待人处事真诚大方,三个小丫头自然也能感受的到。
这不,介绍完陈大和大姐的房间,大丫就带着谢欣怡去看了她们三姐妹的房间。
“漂亮吧,我妈妈让人给弄的。”
谢欣怡晃了眼眼前窗明几净的房间,一间大房间隔出来的三个小房间,中间用一个休闲区连接起来,是个功能性强又实用方便的套房。
整个房间用了很多蕾丝元素,白色为主,粉色点缀,很适合小女孩,一看就是用心设计过的。
谢欣怡猜测大姐肯定是受了果子巷她新搭的那间小套房启发,回来就趁着这次装修给三个孩子弄了这个大套房。
“很漂亮。”
谢欣怡由衷地发表了一句表扬,大姐对三个孩子这么好,难怪三个孩子一说到她,眼睛都在发光。
其实一开始说到陈大有三个女儿的时候,谢母还挺担心她大姐的。
陈大的三个丫头都不小,老大老二都已经到懂事的年纪了,一般这个时候都很介意自己的爸爸给她们找后妈,从前果子巷就有这么一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