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洵笑笑,眼底划过几分动容,“主公大业未成之前,仆可不敢病倒!等到主公克定天下,能人贤士多如过江之鯽,也不差仆一人~”
梁广笑道:“纵使他日群贤毕至,你韦元庸也是我身边必不可缺的宰辅重臣!”
韦洵躬身,神情一如既往地恭敬谦卑,並没有因刚才的话显露出任何骄傲自满之色。
作为资歷仅次於李方的元老股东,韦洵的入伙之路更加崎嶇坎坷。
正因为如此,他在梁广心目中的地位,也更加特殊些,
更重要的是,他的能力、忠诚早已经受过考验,平阳政权两年来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他没日没夜的劳心劳力。
崔、王买德不禁向韦洵投去羡慕,君侯魔下臣僚,也只有李方、韦洵待遇属於独一份。
“崔君,此役过后,能否再介绍几位清河崔氏的才千之士,到孤治下供职啊?”
梁广看向崔,笑容似有玩味。
崔面上闪过些许尷尬,忙拱手道:“主公放心,崔氏必定全力支持主公!
只是。。::。只是宗族子弟泰半远在关东,且相当部分受到东燕徵辟,一时半会也难以前来平阳覲见主公。。。。。”
梁广莞尔一笑,打断道:“崔君且宽心,我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
之前你介绍的几位崔氏子弟,还有关东土人,才学都不错,我很满意。
清河崔氏泰半族人已成东燕治下之民,选择效忠谁自然不能强求。
我只是希望,崔君能代我多多安抚关东士民之心。
毕竟,他们来到平阳还不足半年。。。。。
崔心头微凛,郑重道:“主公放心,若有差池,仆以死谢罪!”
“崔君言重了“”梁广摆摆手。
自从拿下河东,收服以薛柳裴为首的河东士族以来,崔算是彻底认可了他,也对平阳政权越来越有信心。
大半年来,崔动用一切人脉关係,延揽了不少关东士人拖家带口迁徙至平阳。
其中崔氏子弟大概有十几人,才学令梁广满意的也有四五人。
其余多是些关东小姓士族,又或是大宗南渡之后留下的小宗人土。
如今,这些关东土人算上家口,大约有千余人,过半数供职於各司曹、各郡县府衙,成为平阳治理的基层部分。
梁广调侃崔,同时也是敲打他,让他约束好这部分关东士民,免得在大战爆发之际贰心生乱。
清河崔如今分作三个分支,崔宏在长安,崔显在平阳,剩下的几个叔伯兄弟留在中山,已经成为东燕国的公卿臣僚,
这也是士族门阀在天下割据分裂之际的必然现状。
崔的忠心不成问题,近三年来的相处,梁广对他还是有信心的。
只是关东土民迁来不久,还需要打好预防针。
梁广又看向王买德,这家万成婚两月,肉眼可见地发福许多。
“”来王司马新婚生活很是乱高呀~”梁广打趣道。
王买德老脸一红,连忙拱手做求饶状。
梁广”著三人,肃然道:“孤南下后,君三人务必齐心合作,共保平阳!”
三人下廊,齐声应诺。
贏带著个小童走进衙堂。
小童睡眼,不停打哈欠。
崔见到他大吃一惊:“崔浩?你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