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都没说话,底下王腾、姜让等一乾重臣也没说话,偏偏徐义跳出来质问他杨膺心里满满怨恨,就你徐义要挑我的刺是吧?
杨膺一脸哀戚之色不变,略微酝酿了下,哭呛道:“那日梁贼假意放臣归营,当时臣蒙在鼓里,以为敌人不曾发现,欣喜若狂直奔雀鼠谷。。::,
哪知赶到相约之地,却见杨辅正和贼军苦战。。::
臣身边只有三五人,派不上用场,便打算先行赶回介休,通知杨骆、张纂及时发兵救援。。。:
不想还未逃出雀鼠谷,臣就被梁贼派出的骑军一路追击,无奈只得逃往介休东南躲避。。。。。”
顿了顿,杨膺再度拜伏,泣声道:“罪臣一路逃,一路苦战,几名亲信部曲也相继阵亡,最终只剩罪臣一人拼死逃回~”
杨膺泣不成声,群臣尽皆默然,
从杨膺浑身带伤的悽惨模样来看,倒也符合他“千辛方苦,拼死力战逃回”的说辞。
据祁县传回的消息,介休陷落的主因,还包括杨骆、张纂在没有察明敌情,
判断失误的情况下轻易开城,让平阳贼军有了夜袭夺城的机会。
杨辅在雀鼠谷兵败被杀只是开端,后续平阳贼军用不到半日的工夫奔袭六十里,趁夜色掩护,在谷口假造营火麻痹介休守军。。。。
计划环环相扣,难怪杨骆、张纂会一时大意。
平阳贼军步骑混编,半日突进六十里,此等进兵速度,换做別人同样防不胜防。
介休失陷確实不应该,后果也的確严重。
不过按照杨膺的话来说,平阳贼军训练有素、精悍勇猛也是客观事实,更添梁贼使诈,杨辅、杨骆、张纂三人大意失察,种种因素叠加,才导致此次兵败。
徐义道:“大王派出三位使臣前往平阳,却唯独杨司马遭到梁贼扣押。
又因杨司马偏听偏信,求救心切导致介休陷落,三位守將被害,千余精兵覆没在雀鼠谷內,守城官兵半数投降被俘。。。。
介休失陷,大王只得放弃围攻定襄,撤军返回晋阳。。。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杨司马,真是巧合得令人难以置信,不能不细细琢磨其中蹊蹺之处~”
符不皱了皱眉头,看了眼杨膺,沉吟不语。
群臣交头接耳起来,殿內响起一片私议声。
杨膺麵皮颤颤,余光向徐义,划过一抹怨毒凶狠。
徐义这番话明显意有所指,梁贼为何不扣押姜让、寇遗?偏偏扣押你杨膺?
你杨膺做了人质,紧接著便是介休失陷。
这一切未免太过巧合了些!
可以解释成,梁贼早有图谋介休之意,打探得知介休守將杨辅父子和杨膺分属同族,一开始就打算利用杨膺夺城。
也可以解释为,杨膺有通敌之嫌!
杨膺被扣押在平阳这段时日,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保不齐他为了活命,向梁贼摇尾乞怜,做出卖主求荣之举!
徐义虽未明说,言辞间的意思却很明显。
杨膺登时泪如雨下,膝行几步跪倒在不身前,重重叩首:“自大王迎娶王妃,臣便一直跟隨在大王左右,安能相背?
若臣心存半分异心,又岂会一路逃脱追击回到晋阳?
介休失陷,的確是因臣活命心切,未辨明敌情便贸然向杨辅呼救!
臣罪责难逃,愧对大王,甘愿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