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那天,白砚足足赶来五架马车,三架拉人,两架拉行李。
她有点后悔了。
几个鬼可以说是没有行李,不用吃也不用喝,最多是谛听嘴馋,到时候捉点野味烤给它。
一行人鬼,真正开心的独有白砚一人。
江玉织还得额外弄个包袱出来,掩他耳目。
铺子交给周家母子和小金。
算上赶车的车夫,浩浩荡荡一大群就这么缓慢前进。
白砚其实是想和娘子坐一车,他也知道大舅子们不会让他如愿,但还是抱有侥幸。
三个男子挤在马车里相对无言。
后面两架江玉织和织珥、谛听一车,剩下三个织一车。
织珥开始还有些害怕谛听,鼎鼎兽威在他们鬼差里如雷贯耳。
但是很快就加入江玉织,同她一起给谛听换衣服玩。
谛听受不住两个没轻重的鬼,对他上下其手,毛都掉了好几根,索性钻出马车,跟在边上小跑。
江玉织也不觉得无聊,织珥给她讲了很多抓鬼的趣事。
包括被石磨地狱那只厉鬼伤到,不过普通鬼差知道的或许还没有江玉织多。
一路上,除了马匹要休息,基本都在赶路,白砚见江玉织的次数还不如在京都,只有扎营时,才能搭上几句话。
距离京都越远,周遭的环境就越差。
江玉织那颗早不跳动的心,又凉了几分。
整整两个月,江玉织不能出手参与凡人的因果,路上饿死的人不少,大多是执着留在原地的老人,他们不愿跟随逃荒队伍离开,怕拖累年轻人和孩子,也不相信走出村落真的能吃上饱饭。
不如等死,等着落叶归根。
白家的车队已经沿着这条路走过一遍,流民们有的跟着去左淮,有的结伴往京都的方向去。
朝廷的救灾速度快不起来,灾民实在太多。
越靠近京都的州县,物资越丰富,流民们便路过一个州县就留下一些,缓解救灾压力。
江玉织猜测,白无岚是奉命前往左淮,带着大批粮食,明面上是巡查,实则是怕失智的百姓抢夺。
左淮算是夏朝的边境,临海,捕鱼能暂且缓解粮仓的压力,从那里开始,包围式救灾,分散流民去向。
要说为什么在社稷图破损,气运失衡的情况下,海里没有发生暴动、海啸,是因为海里有一条龙,保佑海面平和无事。
是一位想去左淮投靠女儿,却没撑住死在半路的婆婆告诉他们的。
江玉织心有不忍,偷偷躲在装行李的马车上,改制出一套寿衣,给婆婆穿上,埋在一颗快枯死的枇杷树下,眼睁睁看着鬼差把迷茫的魂魄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