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要求別人承认他是首领时,这个过程必然伴隨著暴力和剥削,但当无数人要求一个人站出来时,所有人都会看到奉献和牺牲。
陆渊和老太监赖恩的谈话自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陆渊也不准备提醒杨知府,而是默默思考著一些事情。
海寇的尸首全都被装进了袋子里,公然堆放在粥铺旁边,不少好事者闻讯而来,有些身份的人,则是在对著那些装尸首的袋子嘖嘖称奇之后,来到陆渊面前主动介绍自己。
县里所谓的大户,陆渊已经见到了好几家了。
吃完早饭,有很多人想帮陆渊给钱,粥铺老板一拍胸脯说这顿饭他请了。
“刚才都看见听见没有,鄞县上下的父老乡亲都看得起你们了,本官不会领著你们往歪路上走,只要听本官的话,不仅是你们,你们的家人,还有鄞县的父老乡亲们,全都可以过上好日子!”
陆渊不失时机地再度对著这些手下宣讲了几句“纲领”,或许他的这些话也並非完美无缺,但至少从现在开始,这些经歷了一整夜廝杀的卫所兵心里有了一条朦朧的底线。
卫所兵们虽然都背著尸袋,却难掩脸上的喜悦,陆百户遵守承诺,允诺会將其中几个军功最卓著的人提拔为小旗,其余人则是按各自功劳予以奖赏。
歷史上,戚继光奉命开始在沿海备倭的时候,他也发觉了这些地方的卫所兵早已不堪大用,所以向朝廷请命另外募兵,也就是所谓的“营兵制”,武將的权力又被提升了许多。
同时,朝廷那时候又开始陆续调动广西一带的土司狼兵入驻沿海各处,协助备倭,这些土司兵只要精心训练之后,往往悍不畏死,战斗力较强,也是一股容易掌握的劲旅。
不过那些事情暂时还轮不到陆渊来决定,就如同赖恩所嘲讽的那样,他这个百户的官职依旧是太小了,朝堂上的风浪越大,反而越吹不到他的头上。
虽然说明代中后期的党爭確实很严重,但只要仔细去看歷史,就能发现那些朝堂上的彼此倾轧往往是在皇帝的推动下进行,更何况如今这位少年天子,一定是正在等待时机。
时至今日,陆渊依旧没看到这位有什么突出的治国才能,但他能肯定,今年年仅十六岁的嘉靖皇帝必然在权术上颇有成就。
这种城府极深的皇帝,他会贸然亲自下场?
陆渊是不相信的,他倾向於皇帝只是用一些话术稳住了已经在狗急跳墙的赖恩,然后等著布政司的人一到,就会立刻拿下赖恩和整个寧波市舶使司。
但,这毕竟只是猜测。
。。。。。。
“不用猜了,布政使司和御史等人是过来拿下那个老太监的。”
陆渊带著所有海寇的尸首回到府衙,杨知府这次亲自下堂迎接,然后又把陆渊迎到了后堂敘话,可谓是將看重之意做到了极致。
为此,他也对陆渊放心下来,说了一些要紧的消息。
“这些人明日就到,本府会派人清理寧波会馆供他们居住,另外本府再告诉你一件事,这次赖恩已经在朝堂上惹得杨公大怒,当朝唾骂『阉祸尚未尽除。”
这几个字很有意思,杨知府看陆渊不说话,以为他不懂,又解释道:
“先帝在朝时,错信阉人,以至於刘瑾等『八虎逆阉在朝中作乱,蒙蔽天听,就算是先帝驾崩之后,也依旧有逆阉在朝中横行不法,杨公当时坐镇京城三十三日,扫清各处妖氛,这才。。。。。。”
听得出来,杨知府对当今大明首辅杨廷和很是敬佩。
不过从他的言语里,陆渊也听出了一些蹊蹺,那就是这位大明首辅手段向来凌厉,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次已经闹大的事情上却如木头人一般,毫无作为。
骂几句话,固然能表现出態度,但如果杨廷和真要当朝坚持,皇帝绝对不会因为一个昏了头的老太监与杨廷和作对。
而且最让陆渊起疑心的,则是杨知府表现的和那个老太监没区別,两个人说话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同时,陆渊也能察觉到杨知府对自己隱匿了不少关键信息,就连明日究竟会有谁到这儿,杨知府都没细说。
“那卑职该做什么?”
“本官已经帮你请赏了,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就將你的百户卫所编入寧波卫之中,所有將士一律论功行赏,当然,朝廷奖赏的银子是少不了你的。”
陆渊想了想,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卑职只想报效皇恩,那些財物,倒是无关紧要。”
“哦,你说皇恩?这正好提醒本官了,据说,陛下在朝堂上问了一句。”
杨知府故意顿了一下,才道:“陛下当时看了奏疏,问了一句说这个陆渊是谁,首辅便回了一句,说你是杀倭的有功將士。”
“这话,你可能不能对外人说。”
“卑职明白,一定谨守口舌。”
杨知府摆摆手,开始客气地送客:“最近不需要你再忙碌什么事情了,你让段坤带你去本地的青楼或是教坊司署逛一逛,你长到这么大,也该找个相好的泄泄火气了。”
“呵呵,多谢府尊教诲,卑职告退。”
离开府衙后,陆渊立刻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一百两犒赏手下,就算是少部分没有杀到贼寇倭人的兵卒都跟著分到了一些赏钱,大家一片喜气。
段坤似乎也从知府那里得到了什么指示,主动找上陆渊,客客气气地表示自己请客,想要请陆渊去鄞县本地的教坊司署“乐一乐”。
江浙女人温婉如玉,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所谓的扬州瘦马。
只不过陆渊才听说过,昨晚寧波卫的大小千户百户,就是因为合伙去了青楼玩女人才误了大事,陆渊既然知道朝廷的人明天就过来,他自己不去,反倒是鼓励手下多去“开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