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技淫巧!僭越礼制!败坏风气!”
钱会长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词。
眼中闪烁著老派商人被挑战权威后的怨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
若放任清泉如此下去,整个行业的规矩都將被重塑,他这会长的地位也將名存实亡。
硬碰硬的封锁失败了。
钱茂才到底是浸淫行业多年的老狐狸,立刻改变了策略。
“到底还是年轻啊!太招摇了!”
钱茂才喃喃道:“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数日之间,
汴京诸多茶楼、酒肆、乃至一些看似公允的文人聚会中,开始出现一些不利於清泉的议论。
与钱茂才交好,常受其馈赠的老儒生,纷纷提笔作文,或是在诗会中慨嘆:
“《礼记》有云:『奢则不孙,俭则固。今观市井有奢靡之风渐起,一浴之费竟抵平民数月之资,华屋暖阁,堪比王侯,此非盛世之福,实乃僭越之始也……”
“听闻那地龙之法,耗费柴炭无算,岂非与民爭利?长此以往,汴京柴价恐要腾贵,苦矣小民!”
这些言论,披著忧国忧民的外衣,將奢靡、僭越、与民爭利几顶大帽子,隱晦却精准地扣向清泉。
流言在口耳相传中愈发夸张。
甚至衍生出地暖吸人精气、汤池污水毒害汴河等荒诞版本。
舆论只是造势,真正的杀招在於官府。
钱茂才亲自出面。
串联了汴京十余家大小澡堂的东家,以及部分受清泉影响生意的商户。
联名起草了一份措辞恳切,看似公允的陈情书,递交给开封府户曹和市易司。
书中绝口不提清泉二字,只言:
“近日市面有新式浴堂,虽颇新奇,然其营造多有疑似逾制之处,耗能巨大,恐存火患!”
“且其经营之法,奢靡无度,抬高了百物之价,扰乱了市场秩序,致使吾等恪守祖制、本分经营之商户难以为继,伙计衣食无著……”
“伏请青天大老爷明察,规范行业经营,统一法度,恤商爱民,以正风气!”
这一手极其老辣!
將商业竞爭巧妙转化为逾制、安全、民生和市场秩序问题,一下子把清泉摆在了官府和传统道德的对立面。
效果立竿见影!
不过两日,开封府户曹和市易司的胥吏便再次上门!
这次来的不再是底层小吏,而是一位姓王的户曹参军。
面色严肃,公事公办。
“徐东家!”
王参军出示公文:
“奉上官之命,核查贵號经营帐目、用工契约、营造备案,尤其是那地暖之法的防火安全细则,以及特许经营文书,还请行个方便。”
语气虽还算客气,但眼神带著明显的审视意味。
隨行的胥吏更是仔细翻阅帐本,测量房屋尺寸,查验消防水缸和通道,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严格。
压力瞬间笼罩下来。
郑三和张宏在一旁陪同,手心冒汗,心中忐忑。
若真被扣上“逾制”或“重大火患”的帽子,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