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场
之后的几天,沃尔夫一直没有出现在海德面前。
海德偶尔看见他的几次,骑士都行色匆匆过,偶尔视线对上的时候,那双金色的眼睛总是会率先移开。
海德甚至短暂地难受了一下,随即又想开了,这样对谁都好——这样最终离别的时候才不会更加痛苦。
计划的事情沃尔夫似乎也在配合,至少通过寇拉或者尤菲米娅传来的消息都是如此。几位骑士们都在遵照海德的计划行动,虽然这一举动并不光明正大,但是为了正义和和平,他们都执行得毫无纰漏。
至于自家副团长和魔法师之间微妙的氛围,他们都默契地闭口不谈。
随着事态朝着预期发展,海德的名字几乎和赫隆巴一样臭名昭著,人们共同诅咒着这些恶魔,对于“圣人”的推崇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高度。
海德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计划中,他并没有和任何一个人细说,但是他预计这个计划有八成把握能将幕后之人暴露出来。
那才是他真正的夙愿。
事实上,是尤菲米娅的话提醒了他。
就像是“圣人”身为异国的潜伏者,渴望给帝国带来混乱使母国崛起一样;那位幕后黑手的目的也许并没有那么复杂。撇开一切政治立场、王位争夺这些花哨矛盾的干扰,他做了那么多,爆发北部战争、歼灭曾经的北部部队、开展西部魔法实验、毒死爱德华和洁丝敏,甚至助力“圣人”,这一切的一切,可能只是为了带来混乱。
海德想起了之前黑暗神,还有圣人传教的时候,那些反复出现到甚至透出点可笑的话语。
黑暗诞生自灾厄,力量应咒诅而生,苍白的疫病、鲜红的战争、漆黑的饥荒、灰暗的死亡,黑暗即是永恒。
他一直觉得幕后之人的目的是为了一些表面的、能够想象的东西,权力、帝国王位,或者夸张一点,毁灭帝国——
但是如果撇开这些世俗的东西,他的目的更加不正常一点呢?
就好像他放出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教义。也许他最开始就把他的目的摆在了表面,看虫豸一般的人群围着他放出的饵食团团转悠,却始终摸不到门槛。这符合他自恋又高傲的心理,对于所有进行无声的嘲弄,对于自己不断吹嘘。
温特人牲畜的草种荒芜,牛羊饿死,是为饥荒;北部的战乱,是为战争;西部的魔法实验,是为疫病;而饥荒、战争和疫病相辅相成、碰撞加剧,带来无数死亡……不,追溯起来甚至所有的举动都引发了各种灾厄。
那么灾厄是为了什么?纯粹的混乱吗?对于生灵涂炭的幸灾乐祸?
可能。
但是也有可能——就像他第一次听到黑暗神这个名字时内心挥之不去的疑虑——和其它灾厄的描述相同,直接铺在了明面上:为了黑暗神的降临。
当然,不是那么虚无缥缈的神明,而是指代暗魔法。
或许,幕后之人想要研究暗魔法……?
海德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将计划在内心回想了一遍又一遍,不断调整着细节。
海德自己恰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极其稀有的堕落魔法师。
如果是这样,幕后之人决不会放过自己,而海德用自己的危险作为诱饵,有很大的把握将那个隐藏在幕后的人一举抓出。
一旦想到这点,之前的一些细微的不和谐好像都能解答。
托荷利临阵背叛的原因,海德躲过了赫隆巴的追杀,但即使他早就心怀不满,为什么偏在这么巧合的时机背叛了上司?
在海德被妲丽雅囚禁时,芙洛拉城的“圣人”恰好崛起,整个都城乱成一片,各方势力的目光都被吸引,迫使妲丽雅不得不改变计划,将海德提前放出。
这些事情并不普遍意义上的可疑,只是回想起来,时间节点的巧妙以及似乎有更好时机的疑惑交叠,透出了那么一丝微妙,就导致妲丽雅也只是若有若无的怀疑。
太复杂了,海德甚至联想了更多,特别是那些在关键时刻带来混乱的变化,比方说霍克的死,布兰布尔的背叛,艾芭消息的泄露。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只手,纵横捭阖、运筹帷幄,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为了所谓的黑暗神,只在关键的时候稍微施加一点力道,就带来了帝国内外这许多的混乱,那该是怎样一只执棋之手?
海德心里隐隐有一个猜测的人选:面具总是戴在意想不到的脸上
……不过没关系,他已经等候了那么多年,他有足够的耐心再等待几天。
一切终究会结束。
他平复着加快的心跳,坐在漆黑的房间中,沉浸在深沉又孤独的黑暗中。
光明教会。
“……当众宣讲教义?”亚玻伦重复了一遍,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亲切的微笑,没有让人察觉到内心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