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择日走红奇书网 > 不能一起同场共赏(第2页)

不能一起同场共赏(第2页)

一个月后的深夜,暴雨突至。狂风撕裂了两顶帐篷,电路中断,卫星信号频繁闪断。陈屿正忙着检查录音舱防水性能,忽然听见车内传来急促敲门声。

是努尔,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护着一台录音笔。

“快!快录!”她喘着气,“哈桑终于肯说话了!但他只愿意现在说,说完了就要烧掉稿子!”

陈屿冲进车厢,打开应急电源。哈桑坐在麦克风前,脸色苍白如纸,手里攥着一张被雨水浸湿的纸条。他没有抬头,只是用颤抖的声音念了起来:

>“我叫哈桑,十一岁。

>我的家在一座桥下面,桥上有七道裂缝,爸爸说那是战争咬的伤疤。

>妈妈死的那天,她在煮汤。土豆还没熟,炸弹就落下来了。

>我记得她最后的动作??掀锅盖的手停在半空,像要接住什么。

>我逃出来时,嘴里还含着一块浮在汤里的胡萝卜。

>现在我每次吃饭,都会先咬一口胡萝卜,然后等三秒钟……假装她还在看着我吃。

>我不想忘了这个习惯。

>因为如果连这个都没了,她就真的消失了。”

录音结束,他立刻撕碎纸条,扔进水洼。没人阻拦。陈屿关掉设备,轻轻问:“为什么要现在说?”

“因为今晚打雷。”他低声说,“雷声太大,我就分不清哪些是我记忆里的爆炸声,哪些是真的……所以,趁我还听得清自己的声音,赶紧说出来。”

那一夜,陈屿彻夜未眠。他在系统后台调出过去三十天的所有录音数据,发现一个惊人规律:**每当外部环境越混乱(如风雨、警报、人群骚动),内部录音量反而上升32。6%**。仿佛越是动荡,孩子们越想抓住一点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他写下新的观察笔记:

>**7月12日凌晨3:15**

>恐惧催生沉默,但也可能激发反向爆发??当世界喧嚣到几乎吞噬个体时,有些人会选择以更用力的方式宣告“我在”。

>这不是疗愈,而是生存策略。

>而我们的任务,是确保每一次“我在”的呐喊,都不会坠入虚空。

三天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抵达营地。他们带来了粮食、药品,也带来了一份正式协议:将“萤火计划”纳入全球紧急心理援助标准流程试点项目,并承诺在未来一年内支持建立五个新型移动声频庇护站。

签字仪式上,法蒂玛作为孩子代表发言。她没读稿,只说了短短几句:“你们总说要‘重建家园’。可家不只是房子。我家烧光了,但我还记得妈妈叫我起床的声音。所以,请别只修墙,也修耳朵??修一双能听见孩子哭泣而不嫌吵的耳朵。”

全场静默数秒,随后掌声雷动。

当晚,“声音之夜”迎来史上最多参与者??超过一百五十名孩子挤在空地上,围着篝火,每人手中握着一支蜡烛和一台录音笔。

轮到萨利姆时,他拿出一幅炭笔画:画面中是一位老人坐在门前摇椅上,膝上放着一本旧书。“这是我爷爷。”他说,“他已经死了。但我今天突然想起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关于一只不肯冬眠的青蛙。”

他开始讲述:那只青蛙坚信冬天只是人们编出来吓唬它的谎言,于是整个季节都在湖边跳来跳去,大声质问:“雪凭什么让我睡觉?”最后春天来了,它是第一个醒来的生物,也是唯一见证冰雪融化全过程的生命。

“我觉得我们就像那只青蛙。”萨利姆说,“别人告诉我们:闭嘴,躲好,等战争结束。但我们偏不睡。我们要睁着眼睛,看着黑暗是怎么退去的。”

故事讲完,全场安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声响。然后,不知是谁先哼起了《沙粒也有影子》,接着越来越多声音加入,最终汇成一片星火般的合唱。

陈屿悄悄退出人群,拨通晓晓的专线:“准备启动‘回声桥’计划。”

“已就绪。”AI的声音冷静而温柔,“目标节点:K-09,原Y-07最后活动区域。气象条件许可,卫星链路稳定。”

“传一句话过去吧。”他说,“告诉那边的孩子们:N-114的孩子们活下来了,而且他们在唱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