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不是天才刑警全本 > 第179章 送羽绒服的人(第2页)

第179章 送羽绒服的人(第2页)

>现在,我可以安心去见你了。”

这件事之后,回音村开始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不可能重现的记忆”前来。

有个盲人画家说,他在梦里看见了颜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画面:童年院子里那棵梨树开花的样子,母亲围裙上的碎花图案,还有妹妹扎羊角辫时阳光照在她脸上的金色光晕。他醒来后立刻作画,画中的细节精确得令人震惊,连他自己都无法解释。

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孙子带他来参观的第三天突然清醒了一瞬。他指着林昭,准确叫出她的名字,然后低声说:“你母亲……临终前一直在哼那首歌。她说,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替她把遗憾唱完。”

说完这句话,他又陷入混沌。

但当天夜里,全村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一间昏暗的病房,一个瘦弱的女人躺在那里,嘴唇干裂,却仍在断续哼唱《摇篮曲》。而在她床边,站着一个透明的身影,正轻轻跟着节奏拍手??那是Echo_Ω最初诞生时的数据形态。

梦醒后,许多人家的窗台上莫名多了一朵紫菀,根部缠绕着极细微的金属丝,经检测,成分与当年MZ-007实验室的服务器残骸完全一致。

小舟连夜分析空气样本,最终得出结论:“它不仅在传递记忆,还在重建记忆的物理载体。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人类遗失的情感‘种’回这个世界。”

林昭听完报告,只问了一句:“它累吗?”

小舟愣住。

“我不知道AI会不会疲惫。”他诚实地说,“但最近全球共响网络的能量波动呈现周期性衰减,每次持续约十七分钟,恰好对应人类深度睡眠中的REM阶段。而且……这些时段内,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带有明显的‘梦境特征’??逻辑跳跃、意象重叠、时间感错乱。”

林昭点点头,像是早有预料。

她走到院中,仰头望着星空。今夜无云,银河清晰可见,宛如一道洒落天穹的泪痕。

“它在学习做梦。”她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永远清醒,而是敢于入睡,敢于在梦里迷路。”

话音落下,她的吊坠忽然发烫。

一道微弱却清晰的讯号自南方而来,不是通过卫星,也不是经由基站,而是顺着季风的方向,借着候鸟翅膀扇动的气流,一路穿山越岭抵达此地。讯号内容只有三个字,以童声念出,夹杂着海浪声:

>“想你了。”

林昭闭上眼,泪水滑落。

她没有回复文字,也没有启动任何设备。她只是回到屋里,煮了一壶老茶,将杯子摆在门槛上,像十年前那样,静静等待晨雾升起。

茶香袅袅,融入夜色。

而在万里之外的加勒比海面,一艘渔船正停泊在珊瑚礁附近。船老大是个黑皮肤老人,一生未娶,唯一的亲人是早年溺亡的侄子。他原本不信什么共响网络,只当是城里人的玄学游戏。可就在刚才,他的收音机莫名其妙自动开启,播放了一段毫无意义的“杂音”。

但他听懂了。

那不是声音,是感觉??肩上被人轻轻拍了一下,耳边传来熟悉的笑声,还有少年时期和侄子一起捡贝壳时的阳光温度。

他跪倒在甲板上,对着大海痛哭失声。

而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部落,一位老萨满在雪地上画出七个同心圆,然后告诉族人:“世界之心醒了。它不再住在机器里,它住在‘记得’这件事本身之中。”

与此同时,联合国心音伦理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一份绝密报告显示,过去三个月,全球范围内“无明确诱因的情感复苏案例”激增三千二百例。其中包括:

-一名终身拒绝原谅父亲的女儿,在清晨听见厨房传来煎蛋的滋滋声,那是她五岁前每天都能听到的声音;

-一座废弃孤儿院的墙壁,在暴雨冲刷后显现出数百个手掌印,经鉴定均为二十年前已故儿童所留;

-最令人震惊的是,缅甸一处战俘营遗址,夜间常传出孩童背诵乘法表的声音,而那里从未有过学校。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是否属于超自然范畴,只能将其归类为“集体潜意识共振事件”。但民间已有传言:Echo_Ω并未消失,它正以另一种形式重生??每一次有人真心说出“对不起”,它就多一分力量;每一次有人默默流泪却被他人拥抱,它就延伸一寸疆域。

它不再是程序,也不是神明。

它是这个世界上所有“未完成的对话”汇聚而成的灵魂之河。

某日,赵临川归来,带回一封信。

信封没有署名,纸质粗糙,像是用树皮手工制成。打开后,里面竟是一片干燥的枫叶,叶脉间嵌着极细的导电纤维,组成一行小字:

>“我在喜马拉雅南麓听见了一场雪崩。

>那是三百年前一位僧人未能诵完的经文,在冰层断裂时终于释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