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剧照:水洗与血洗
《教父》剧照:涂油隐喻
行洗礼段落,还表现了声音与画面对立的音画关系,画外施洗礼的声音贯穿在画内暴力屠杀中。画外神父在问:“你弃绝撒旦吗?”建筑物外的高台阶上仇敌被伏击身亡(枪声)。特写,迈克尔面无表情地说:“我弃绝。”迈克尔毫无表情地站在神父面前的特写镜头与血腥屠杀的画面形成对比,以静制动,迈克尔是黑帮清洗的幕后指挥。杀手机枪旁的《圣经》与被害者喊出“我的上帝”,是一个呼应主题的讽刺,神父念祷文、施洗礼的柔和声音与激烈的枪声形成对比。行洗礼一场,彻底暴露了迈克尔的残忍与虚伪。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这个**戏在小说原著中是一个很次要的情节,并且不是为婴儿行洗礼,屠杀也没有集中安排在教堂礼拜的情节里。电影做了移花接木的改编,把这个细节放大,使电影叙事更紧凑,寓意更深刻。行洗礼是整部影片的总结,神圣的洗礼成为渎神活动的掩护,展示了社会秩序与无法无天的黑帮世界的冲突。
六、黑帮分子的情感叙事:《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根据哈里·格雷的回忆录《黑帮分子》改编,由意大利裔美国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它是继《教父》之后另一部史诗性黑帮犯罪片。
1。犹太裔黑帮的故事
《黑帮分子》里的黑帮犯罪、爱情与友情、忠诚与背叛等叙事元素让莱昂内着迷,他为了这部影片准备了16年,甚至拒绝了执导《教父》的请求。它的成功在于把文学作品的宏大叙事与复杂的情感纠葛和艺术电影的影像叙事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部被电影界誉为极具纯粹性的电影。
《美国往事》讲述了纽约犹太裔黑帮的故事。一个外号叫“面条”的黑帮头子在少年时代和同伴马克希共同领导纽约下东城地区的一个犹太裔黑帮,它由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少年伙伴组成。1934年,黑帮同伴都被杀害,“面条”只身逃出纽约,34年后,当老年的“面条”重新返回纽约,才知道他遭到马克希的背叛。
2。中心内容:情感关系
美国黑帮犯罪片通常以黑帮犯罪内容为中心,家庭与个人情感都是枝节情节。唯有《美国往事》将黑帮分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作为中心内容进行描述,取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美国往事》描写的友情关系是黑帮分子之间的友谊与背叛。主要写“面条”和马克希的关系,附带写“面条”和其他兄弟的关系。面条重情义,第一次入狱,是为死去的小兄弟报仇。为了阻止朋友抢银行的冒险行动,他向警察报告,却终身陷入背叛友谊的自责中。马克希工于心计,他真正背叛了友谊,私吞黑帮共同财产,使“面条”在外漂泊30多年,最后马克希自杀。
《美国往事》描写的爱情是“面条”和戴博拉的感情,以及马克希和戴博拉的感情。经典黑帮犯罪片中的女性,只是黑帮分子的欲望对象,但戴博拉在《美国往事》中却影响了两个黑帮主角的命运。正直的“面条”一生挚爱戴博拉,为了戴博拉,他可以放弃犯罪。戴博拉却虚荣心强,嫌弃“面条”穷酸,离他而去。马克希忌妒“面条”和戴博拉的关系,他用金钱俘获戴博拉,夺了“面条”之爱,与之同居几十年。
《美国往事》剧照:情感关系
3。叙事结构:时间剪辑点
《美国往事》故事时间的跨度延续45年(1923—1968),分为3个时间段:少年(禁酒时期,20年代)、青年(30年代)、老年(60年代)。影片的时间长度接近4个小时,以情感关系作为时间叙事的主线,采取在3个时间段里来回跳切的手法结构故事。
第一个时间转换剪辑点是从1934年“面条”逃亡到1968年返回纽约的转换。影片运用“面条”进出纽约中央火车站售票厅来完成这个34年跨度的转换。老年“面条”几十年都怀念他少年时代的女友戴博拉。他来到朋友肥仔餐馆的洗手间,透过墙上的孔眼,偷看面粉仓库,看到了过去的影像,少年时代的戴博拉正在练习跳舞。镜头再切回来,偷窥者成了两眼发直的少年“面条”。
《美国往事》剧照:从青年到老年的切换
《美国往事》剧照:从老年到少年的切换
老年“面条”是被一封匿名邀请信召回纽约的。原来是当年的伙伴马克希良心发现,要“面条”回来接收他当年私吞的黑帮财产。“面条”从存钱密码箱提出巨款。担心有人抢提包,一张迎面飞来的飞碟把故事转向青年时代,他出监狱,马克希来接他。
《美国往事》剧照:从老年到青年的切换
《美国往事》是一部经典的黑帮犯罪片,它具有宏大的主题、复杂的情感结构、艺术电影的建构和强大的艺术驱动力。影片结尾,“面条”目睹了马克希跳进垃圾车自杀,镜头通过皮影戏,切换到唐人街鸦片馆,在烟雾缭绕中,呈现出“面条”最后一个诡异的微笑,影片在此定格结束。
《美国往事》剧照:最后一笑
七、小结
美国犯罪片是好莱坞类型片中的一个大类,它产生于美国20世纪早期禁酒令时代,从现代走向当代。犯罪片以城市为背景,表现文明社会的暴力犯罪。经典犯罪片都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内涵,引起人们对社会犯罪的思考。
思考题
1。解释:犯罪片、黑帮片、警匪片、强盗片。
2。犯罪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犯罪片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4。分析《教父》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5。分析《美国往事》的表现内容与结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