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史官是什么意思 > 二进士多多(第2页)

二进士多多(第2页)

五房中进士出身的人,包括通过科举正式录取为进士的人数,以三房表现最为突出,这与三房重视教育有关,也与老祖宗史若渐的经历有关。

史木有三子为若冲、若湛、若渐。

史若湛之次子史弥章是进士,迪功郎,海门主簿,为从九品下阶文散官。

史若渐,又名史渐1124年生。是史木的三子,因家境困顿,年近四十才有机会去太学。因未能考取功名,就立志教诲、帮助后学者成才。他为诸孙在明州近郊东吴孔家田建立东皋书院,对于他们学习的优劣、为人的善恶、表现的好坏都一一记录在册,以示奖惩与劝说,效果非常显著。他虽不富裕,但为家族、姻亲做了不少好事。他有七子:弥忠、弥恕、弥愈、弥愿、弥忞、弥应和弥巩(后嗣叔),五个儿子考上进士,其中有不少成就任高官的。1195年卒后,累次获赠太师齐国公名号。

史弥忠,1187年(淳熙十四年)登王容榜进士及第。1219年(嘉定十二年),在吉州任职期间,正好遇到大旱“岁饥”,他就建议免除农民田租,以抚恤民众,得到皇帝的批准,受到大众赞颂,大家异口同声说他使“八郡之人,如获更生”。后知庐吉鄱阳,都有惠政、有能名。之后由于儿子史嵩之入相,皇帝命其迎养,他则五辞不允。1244年(宋理宗淳祐四年甲辰)九月辛丑卒,享年84岁,封为忠献、资政殿学士、太师、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齐国公,谥文靖,有五子:嵩之、岿之、岩之、嶷之、荛之。

史嵩之,史弥忠长子,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尚书,右丞相。赐太师丞相兼大都督,安阳军节度使,赐熏黝加玉,鲁国庄肃公,谥庄隶。

史岿之,史弥忠次子,为漕解进士。朝奉郎大理寺丞,负责详断各地奏报案件及复审,为正六品上阶文散官。死后其父史弥忠为其作圹志。史岿之之子史瑚卿,为御赐进士,承奉郎佥书常德府判官,从八品上阶文散官。

史岩之是史弥忠三子,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史璟卿是史岩之之子,早亡。

史尧之,史弥忠四子,御赐进士。中奉大夫直秘阁知宝庆府劝农事,为正四品下阶文散官。

史弥恕,是史渐次子。史弥恕之子史受之是漕解进士。官至朝请郎通判太平府,为正七品上阶文散官。

史弥愈,是史渐三子,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登王容榜进士,中奉大夫江西通判除刑部郎官,为正四品下阶文散官。史弥愈之子史仝之,为进士。官至奉议郎通判饶州赠朝奉郎,为正六品上阶文散官。

史弥忞,字勉叔,是史渐的五子。1173年(宋孝宗乾道九年)十月十九日生于明州。1214年(宋宁宗嘉定七年)41岁时,登袁甫榜进士第。后调昌化簿任职。官至朝议大夫直宝章阁,为鄞县开国男,正五品下阶文散官。他有众多善行、德录,为人们多处传诵。1259年(宋理宗开庆元年)六月己卯卒,享年87岁。

史弥忞次子史望之,1229年(宋理宗绍定二年)登王朴榜进士,朝郎大理寺少卿直秘阁,为正六品上阶文散官。

史渐六子史弥应,1214年(宋宁宗嘉定七年)登袁甫榜进士。朝请大夫知彬州。有一子史一之。

另有史损之之三子:史世卿,为进士。

四房史禾系统

史禾(1090—1132年),是八行越国公史诏四子,有三子:史溶、史济、史浤。

史济,为史禾二子,正六品下阶文散官。有二子:弥谦、弥谨。

史弥谨,字信步,是史济的次子。1199年(宋宁宗庆元五年)登曾从龙榜进士,仕至朝奉郎通判安吉州,相当于尚书省各部的高级官员,分掌各部事务,有实际职掌,为正六品上阶文散官。以弥谦之子安之做为嗣子。

史浤,字深翁,自幼嗜学文词,深得史浩喜爱,召之家塾中同读。因思虑过度而致疾,以致早年英逝。获赠中散大夫。因其无子,史浩命史渐之子史弥巩为其嗣子。

史弥巩,八行越国公史诏之曾孙、史渐之子,又是史溶的嗣子,史弥远之从弟,进士。历任陕州教授、中奉大夫、知溧水县、提点江东刑狱等职,办事有能力,深得好评。后召为司封郎中,这是一项主管封爵、赠官、宗室诸亲和命妇奏荫、承袭等事务的官职,郎中又是正职,权限很大,是一个肥差。但是,他又因其兄之子史嵩之入朝为相,只能“引嫌乞辞”,避开此官,后到直华文阁知婺州任职。1250年(宋理宗淳祐十年)二月卒于家中,享年80岁。有六子,都考上了进士。

史肯之,字子堂,号师善,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正月八日生于明州,是史弥巩长子。1226年(宋理宗宝庆二年)26岁时,“以周礼魁漕举”为漕解进士。1237年(嘉熙元年丁酉),调至汉阳卫就职。1240年(嘉熙四年)知无为县、1242年(淳祐二年)知江都县,这两个地方都是北边蒙古军队入侵之地,他都能击败对手而取胜。1244年(淳祐四年)知高邮军,他又带亲兵取得连战六捷的战果,得到皇帝的御笔褒奖,于此他就成为入仕者学习的楷模。1269年(宋度宗咸淳五年)致仕退休,当年十一月三十日,病卒。获赠中奉大中大夫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鄞县开国男,紫金鱼袋,为正四品下阶文散官。

史蒙卿,字景正,号果斋,又号静清。1247年(宋理宗淳祐七年)生。1265年(宋度宗咸淳元年)18岁时,史蒙卿与史唐卿同登阮炳榜进士。授景陵县主簿、后为江阴军学教授,为从九品下阶文散官。侨居天台八年,从者益众,每每议及忠义之气,喜形于颜色。1306年(大德十年)七月十二日卒,享年60岁。

史肖之,史弥巩次子。进士,朝奉郎通判泰州,后任扬州知县,为正六品上阶文散官。

史育之,史弥巩三子,漕解进士。曾任通仕郎、朝散郎,后任通州通判、鄂州大中大夫等职,获赐绯银鱼袋,为正四品下阶文散官。

史能之,史弥巩之四子、史弥炳嗣子,1241年(宋理宗淳祐元年)能之与胄之同登徐俨榜进士。第二年出任常州知府,积极备战抗元,后回朝中任奉直大夫,宗正丞改知无为军,官至太常丞,为正五品下阶文散官。

史有之,史弥巩五子。史有之登1253年姚勉榜进士。朝奉大夫京寺丞,为正五品上阶文散官。史有之嗣子史莘卿,为正八品下阶文散官。史莘卿之子史驹孙,1324年(元朝泰定元年)登张益榜,是国子发解进士。曾任仁和县尹。

史胄之,史弥巩六子。1241年(宋理宗淳祐元年)胄之与能之同登徐俨榜进士,朝奉大夫知建德府,后又任通仕郎、峡州教授、建德知府,为正五品下阶文散官。

五房史光系统

史光,又称史师光,字显道,是八行越国公史诏第五子。关于他的生卒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详见第六章中的讨论。

这一系统是史光有一子史澄——史弥炳,无人为进士。

总之,从史浩为家族的兴旺打下基础,经过史弥远、史嵩之及各房子孙的努力,明州史氏家族成就达到了高峰。这时,各房长辈、同辈与下辈人聚集了不少成功的事例。如弥字辈中有弥大、弥端、弥正、弥远、弥坚、弥高、弥胜、弥邵、弥广、弥宁、弥隆、弥纶、弥亮、弥久、弥林、弥厚、弥贤、弥逊、弥迥、弥遵、弥进、弥迈、弥明、弥文、弥章,弥著、弥忠、弥恕、弥愈、弥愿、弥忞、弥应、弥巩、弥年,弥茂,弥谦、弥谨、弥彰、弥厚、弥迈、弥正、弥坚共41人;之字辈有岩之、嵩之、佺之、望之、及之、本之、能之、胄之、有之、即之、常之、分之、举之、岿之、伟之、受之、肯之、育之、损之、持之、采之、道之、尧之、百之、衍之、华之、宅之、宇之共28人;卿字辈有唐卿、蒙卿、鲁卿、卫卿、佑卿、伍卿、世卿、经卿、申卿、愚卿、介卿、同卿、瑜卿、瑚卿、舜卿、苏卿、伟卿、纪卿、周卿共19人,都各有成就。孙字辈也开始崭露头角,如驹孙、经孙、纪孙等。他们之中或为进士,或为高官,“位极人臣,仕宦满朝,不绝如缕,皆衣宗积德之所致也”,明州史氏家族实现了“史氏之居鄞者”的光荣任务。[1]

这些成功事例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有人说:“史氏家族可以说是簪笏满门,堪称极盛。数百年来,族丁兴旺,遍于各乡,并传向外府。唯有宁波这一支,在清初,从殿撰翰林相继而出,官至侍郎,人物辈出,从未断绝。”也有人说:“史氏的望族显赫发达起于宋代,至今仍然。”

[1]《四明史氏谱序》《录自鄞东下水史氏家乘》卷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