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历 说文解字 > 附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概况(第6页)

附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概况(第6页)

(2)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含1840年之后)六个历史单元编排选文。

(3)每课后有练习题,每单元后有练习文选。书末附有《古汉语常用词释例》《常用文史工具书书目》(包括大量的断代史研究所必需的索引类书目)、《简化字、繁体字对照表》《常用今字、古字对举》《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55。杭州师范学院的教材,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笔者尚未见到原书)

56。金少英选:《中国历史要籍选读》,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交流教材,出版年代不详。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此教材,笔者尚未见到原书)

57。陈一梅主编:《中国历史文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本书无前言。

(2)分五个单元,内容有:经部文献、史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出土文献。

(3)书后附有白话文练习。

58。周国林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中华书局,2006年版。

(1)《前言》:“我们认为,历史文选课顾名思义,主要就是‘中国历史文选’方面的教学,要以文章选读为主,其他内容为辅。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历史上的重要文章,接触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料,增加对历史文献的感性认识,了解古代历史的丰富多彩,了解古代历史的丰富多彩和传统文化的精致深邃。若干精选的文献名篇,还会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开拓胸襟,逐渐确立起厚实的历史观,进取的人生观。这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2)选文按时间顺序编排。

(3)本书无附录。

59。王育济、周作明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此教材在2001年版基础上作了如下修订:

(1)依据权威古籍底本对所有选文予以复核;

(2)对错误或不恰当的释文进行修改;

(3)对附录部分加以调整。

60。何晋主编:《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自序》:“在于让本系同学通过一年的阅读和学习后,能够获得充分的阅读中国古代各类历史文献的实际经验,提高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并熟悉古书体例,掌握最基础的文献知识,为进一步阅读和利用古代文献史料打下坚实的语言和文献基础。”

(2)选文分为“考古文献”、“经部文献”、“史部文献”、“子部文献”和“集部文献”五部分。

(3)书中穿插有二十七个有关历史文献常识的附表,书后附有《简化字总表》。

61。张大可、邓瑞全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前言》:“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能力。”

(2)选文按体例分为序篇;纪传体;编年体(附纲目体);纪事本末体;典志政书体、诏令奏议;别史、杂史;地理、方志;史论、史评、史考;传记、笔记;经书;子书;诗文集;民族文献;考古文献选读十三个单元。

(3)各单元后有练习文选和介绍古汉语基础知识的“通论”。

62。汝企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此教材在1999年版基础上作了如下修订: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教材的内容;将原书的三册缩编为两册,使之更为精练和更适于推广;纠正原书印刷中的错字与标点,从而进一步确保教材的高质量。

以上就是我们初步查找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文选》教材已经达到60余部,这个数字确实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历史文选学界同仁们60年来辛勤耕耘的累累硕果。

此外,21世纪以来出版的新教材,可谓是各有特色,这些特色的优劣不是我们在此需要评论的,我们关注的是:它们生动勾画出同仁们在教材编纂方面孜孜不倦的求索——无论是在编纂教材的整体指导思想、编排体裁,还是在选篇内容、注释、附属内容等细节上,总之,在与教材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全国同行们都在与时俱进地积极探索,力求创新,最终达到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们坚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好教材问世!

[1]陈垣先生于1955年为《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所写《后记》中说:“此稿为余十数年前讲课旧稿,继《史学要籍解题》之后辄讲授此课,以介绍同学研究历史时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其中所言“《史学要籍解题》”,即历史要籍介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