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哥说我天下无敌电子书 > 第410章 宇文三兄弟(第1页)

第410章 宇文三兄弟(第1页)

宇文府。

自宇文述回到洛阳之后,宇文府就变得热闹起来,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门外的道路完全被马车所堵塞,当初齐王杨?府前的盛状,也不过如此。

门口的奴仆神色倨傲,看着前来拜访的众人。

。。。

宇文述的大军缓缓停在了官道尽头,尘土飞扬中,铁甲铿锵作响。李玄霸翻身下马,面无表情地朝李世民走来,脚步沉稳如山。两人相距不过十步,却仿佛隔着千军万马的杀伐之气。风从黎阳仓外吹过,卷起残灰断草,掠过战旗猎猎。

“你倒是活得比我想的久。”李玄霸终于开口,声音低哑,像是被战火灼烧过的铁器。

李世民微微一笑,手按剑柄,却不拔出:“七哥向来心狠手辣,若真想杀我,何必等到现在?”

李玄霸冷哼一声,目光扫过身后那些归顺的将士,又落在张镇周等人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讥诮:“你借他人之力成事,如今倒像是天下无敌一般,连父帅旧部都为你所用。可你别忘了??”他猛然逼近一步,“骁果军还在宇文述手中,洛阳城门未开,你这‘许国公’,不过是皇帝一道诏书就能削去的虚名!”

李世民不退反进,直视其目:“那又如何?我以数百人破你七千精锐,夜劫营寨,斩将夺旗,百姓传颂,将士归心。你说我是借势,可谁又能借得如此天衣无缝?七哥啊七哥,你统兵多年,却始终不明白??人心,才是最大的势。”

话音未落,远处鼓声骤起,宇文述已策马而来,银甲映日,威仪凛然。他抬手止住欲言的李玄霸,目光如鹰隼般落在李世民脸上。

“世民。”宇文述缓缓道,“你在黎阳所为,本帅已悉数知晓。劝降守军、整肃溃兵、安抚百姓、犒赏三军……桩桩件件,皆合兵法,亦合仁政。老夫虽奉旨监军,却也不得不说一句:你确有过人之才。”

李世民拱手行礼:“元帅谬赞,晚辈不敢当。此番行事,皆因天下动荡,黎阳乃漕运要地,若任其荒废,百姓饿殍遍野,盗贼趁势而起,则中原危矣。故不得已而为之,非为私名也。”

宇文述眯眼打量着他,良久方道:“你年纪轻轻,竟能有此见识,实属难得。但你要记住,功高震主,自古忌讳。你兄建成尚在长安辅政,你却在此立下滔天功劳,朝中已有流言,说你意图割据河南,另立朝廷……这些话,你可听过?”

李世民神色不变,只淡淡答道:“若有此心,何须等到今日?我若真想割据,便不会放粮赈灾、修桥铺路、重建驿传,让四方文书得以通达洛阳。我若真想自立,也不会亲自迎候元帅大军,更不会将俘虏尽数交由仲文公处置。是非曲直,自有圣上明察。”

宇文述点点头,忽而转头看向李玄霸:“你弟弟说的话,你听清楚了吗?”

李玄霸咬牙,拳头紧握,终究没有反驳。

就在此时,一骑飞驰而来,尘烟滚滚,马上骑士高呼:“急报!急报!!荥阳以东发现大批溃兵集结,自称‘赤眉军’,已攻陷中牟县城,杀县令,掠府库,正向汴水推进!另有消息,河北窦建德遣使联络各路豪强,声称要共举义旗,清君侧,诛奸臣!”

众将闻言色变。

陈棱立刻上前:“此贼若与河北呼应,恐将连成一片,届时黄河以南皆不得安宁!”

周法尚沉声道:“必须速派大军围剿,否则等其坐大,再动兵则难矣。”

张镇周则看向李世民:“郎君既有安民之策,不如由你主持讨逆之事?”

李世民尚未回应,李玄霸冷笑:“他才刚得封国公,就想掌兵权?笑话!剿贼之事,当由正统将领统领,岂能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指手画脚?”

“七哥说得对。”李世民忽然接口,语气平静,“我不争兵权,也不贪军功。但我有一请??请元帅允我率本部亲兵先行出发,不带大军,不扰地方,专司联络各县,查访贼情,绘制地图,设立哨探网络,并组织乡勇自保。待大军随后跟进,便可有的放矢,不至于盲目进剿。”

宇文述眉头微皱:“你不要兵,只要人手和钱粮?”

“正是。”李世民朗声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今贼势未明,情报先行更为紧要。我愿以私人名义出资三千贯,用于招募细作、修缮烽燧、购置快马。若元帅允准,三日内我即可启程。”

来护儿在一旁听得心头震动,忍不住插言:“郎君此举,看似退让,实则抢占先机。一旦他布下耳目,掌控信息,日后无论谁领兵,都不得不倚仗他的情报系统……高明,实在是高明!”

宇文述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准了。但你要记住,不得擅自开战,不得私自募兵超过五百,一切行动需报备主帅。若有违令,军法从事!”

“遵命。”李世民躬身领令。

当晚,骁果军驻扎于黎阳城外。营地篝火点点,如同星河落地。李世民并未回帐休息,而是独自一人登上仓城高台,俯瞰全城。

月光洒在废弃的粮仓之上,残垣断壁间仍有百姓蜷缩取暖。远处传来孩童啼哭,夹杂着老妇低声祈祷。他望着这一切,久久不动。

身后脚步轻响,来护儿悄然走近,递上一件披风:“郎君何必如此自苦?今日你已占尽先机,何必还来此处受寒?”

李世民接过披风,却没有披上:“我父亲曾对我说,治世之道,在于藏富于民。可你看这里??仓廪空虚,田野荒芜,官吏逃亡,百姓易子而食。这不是乱世,这是人间地狱。”

来护儿叹道:“自仁寿末年以来,徭役繁重,赋税苛酷,加上连年征战,天下早已疲惫不堪。便是杨素、高?复生,也难以挽回。”

“所以更要有人去做。”李世民转身盯着他,“来将军,你随我多时,可知我为何执意要先做这些琐碎之事?”

“愿闻其详。”

“因为人心散了,就得一点点聚起来。朝廷失信于民太久,百姓不再相信官府会给他们活路。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哪怕只是一顿饭、一口井、一条能走通的路。”

来护儿动容:“郎君志向远大,可这天下,不是靠仁政就能平定的。刀兵一起,血流漂杵,再好的心思也会被战火吞噬。”

“所以我不仅要施仁政,还要掌握力量。”李世民目光如炬,“宇文述虽表面支持我,实则处处提防。李玄霸更是恨不得我死。但我不能与他们正面冲突,只能迂回前行。今日我不要大军,就是要让他们放松警惕。等我在河南织成一张网,到时候??”他轻轻握拳,“便是十万大军压境,我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来护儿默然许久,终是跪地抱拳:“末将愿效犬马之劳,生死追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