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渔村赶海旅游攻略 > 第48章 增氧机与浅滩渔获(第1页)

第48章 增氧机与浅滩渔获(第1页)

上午的阳光斜斜洒在合作社的水泥地上,把暂养池的水面照得波光粼粼。林海蹲在池边,手里攥着扳手,正往池壁上固定新到的小型增氧机——昨天虾苗池溶氧不足的事让他记挂,今早特意去镇上花300元买的,机身是银灰色的,连着根黑色的出气管,按下开关就能往水里送氧。苏晓月从仓库里搬来extension线,线轴在地上滚出半圈,她弯腰把线理直,顺手递过一把螺丝刀。两人没说话,只听见扳手拧螺丝的“咔嗒”声,还有远处施工队收拾工具的动静。增氧机固定好后,林海插上电,细密的气泡从出气管里冒出来,像串不停歇的珍珠,很快就在池面铺了层白沫。他掏出水质检测仪,探头放进水里,屏幕跳成【溶氧量71gl】,比适宜值还高了点,他回头朝苏晓月弯了弯眼,苏晓月也跟着笑,手指在账本上飞快记:“3月16日,虾苗池加装小型增氧机,支出300元,溶氧量达标。”院门口的小摊还没支起来,昨天林溪画的招牌靠在梧桐树下,彩色粉笔被露水打湿,扇贝图案晕开点,但“10元斤”的字迹还清晰。林海去网箱捞今天要送超市的扇贝,网兜沉入水里时,带起串细碎的水花,他特意挑外壳完整、用手敲着发脆响的——这种扇贝闭壳肌壮,煮出来不会散。苏晓月拎着泡沫箱在旁边等,箱底垫了层湿海草,每捞满一箱,她就弯腰把海草铺匀,防止扇贝在运输时磕碰。120斤扇贝分两箱装,电子秤每次跳停都精准卡在60斤,她在箱角贴好标签,上面写着“惠民超市,3月16日”。送扇贝的电动三轮车刚推出院门,就撞见林溪背着书包跑过来,手里攥着个油纸包,是妈妈早上烤的红薯干。“哥,妈让我给你和晓月姐带的,说你们忙得没空想零食。”她把油纸包往苏晓月手里塞,眼睛往泡沫箱里瞟,“今天的扇贝比昨天还大,超市肯定抢着要。”林海揉了揉她的头发,把车斗里的草莓盒子递给她——昨天从镇上买的,一直放在合作社冰箱,“拿去吃,别跟同学抢。”林溪抱着盒子,蹦蹦跳跳往学校走,辫子上的蝴蝶结晃得人眼晕。到超市时,李姐正站在海鲜区核对货单,看见林海来,伸手掀开泡沫箱闻了闻:“还是这个鲜气,比昨天的还浓。”收银台递来960元现金——120斤按8元斤算,一分不少。林海接过钱时,瞥见货架上摆着的自家扇贝,旁边贴了张手写提示:“今日特惠,蒜蓉粉丝贝做法附后”,字是李姐的笔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返程时他没直接回合作社,绕去镇东头的渔具店,花50元买了包虾粉饵料,打算下午去浅滩钓鱼。下午的浅滩没什么人,退潮后露出大片平整的沙地,远处的礁石像蹲在水里的黑兽。林海把折叠钓椅撑开,鱼竿还是上次钓石斑用的,手柄上系着林溪编的小鱼挂饰。他往饵料里掺了点虾粉,揉成小团挂在钩上,鱼线抛出去时,在空中划了道浅弧,铅坠带着饵料沉入水里,浮漂立在水面,像根细细的芦苇。风里带着沙粒的轻响,偶尔有小螃蟹从沙洞里钻出来,横着爬过他的鞋边。浮漂动了两下,他以为是小鱼啄食,没在意,直到浮漂突然往下沉,鱼竿弯成了弓,他赶紧收线,手里传来明显的拉力——是条黄翅鱼,银灰色的身子在阳光下闪,尾巴拍打着水面,足有一斤重。他把鱼放进鱼护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看见苏晓月拎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两瓶冰红茶和几个饭团。她没说话,只把保温袋放在钓椅旁,蹲下来看鱼护里的黄翅鱼,手指轻轻碰了碰鱼身,鱼尾巴又晃了晃。林海重新挂好饵料抛线,这次没等多久,浮漂又动了,拉上来是条黑鲷,比黄翅鱼还重,足有一斤半,鱼身带着淡红色的光泽。苏晓月从包里掏出个小电子秤,把鱼放上去称,数字跳成15斤,她抬头看林海,眼里带着点惊讶,林海笑着指了指饵料:“加了虾粉,招大鱼。”太阳快落山时,鱼护里已经有五条鱼——三条黄翅鱼共3斤,两条黑鲷共28斤。林海收拾渔具时,苏晓月在旁边算:“黄翅鱼按120元斤算,3斤360元;黑鲷按150元斤算,28斤420元,总共780元。”她把鱼放进保温箱,往里面加了点海水,防止鱼缺氧。路过合作社时,正好遇见老根叔扛着铁锹回来,他凑过来看鱼,咂着嘴说:“这鱼品相好,镇上的餐馆肯定愿意收,比卖扇贝还赚。”晚饭是在合作社吃的,苏父从家里带来了锅,在院子里支起个小灶,把刚钓的黄翅鱼清蒸了,撒上葱花和姜丝,香气飘出老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林溪放学来蹭饭,夹了块鱼肉,眯着眼睛说:“哥钓的鱼比妈买的还鲜。”苏晓月也尝了一口,点头说:“确实鲜,下次钓鱼带上我,我帮你递饵料。”天黑后,林海把鱼护里剩下的鱼放进暂养池,增氧机还在冒泡,虾苗在气泡间窜来窜去。他掏出手机看合作社账户,今天收入960元(超市)+780元(鱼获)=1740元,支出300元(增氧机)+50元(饵料)=350元,净收入1390元。虚拟屏幕在视野里亮着:【当前气运值:93100】,比早上多了8点,大概是解决了增氧问题,又有了钓鱼收获。苏晓月收拾碗筷时,林海靠在暂养池边,看着水里的鱼和虾苗,突然想起明天要分花蛤苗——南方苗已经长到指甲盖大,能分给村民的塘口了。他回头喊苏晓月:“明天早点来,咱们先把苗池的膜掀开,让苗透透气。”苏晓月从厨房探出头,应了声“好”,灯光落在她脸上,柔和得像池面的月光。晚风把梧桐叶吹得沙沙响,合作社的灯还亮着,增氧机的气泡声混着远处的海浪声,像首慢节奏的曲子。林海知道,明天分苗时肯定又要忙一阵,但看着池里活跃的生物,还有院门口那幅晕开的扇贝招牌,心里满是踏实——这些日常里的细碎收获,比任何大额订单都让他觉得安稳。:()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