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西史学差异 > 第一节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概论03(第2页)

第一节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概论03(第2页)

马其顿人与希腊人之间的内争,不但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为西部强国罗马的东进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罗马与马其顿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错估形势,把消灭罗马的希望寄托在汉尼拔身上。公元前215年,他与汉尼拔结成同盟,联手反抗罗马。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汉尼拔失败。次年,罗马以腓力五世攻击罗马盟邦为借口,向马其顿宣战,对马其顿实施报复。公元前197年,罗马将军弗拉米尼努斯和腓力五世在帖撒利亚激战,马其顿军大败。罗马军团的优越性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公元前196年,弗拉米尼努斯以希腊保护人的身份裁决并安排了马其顿和希腊的事务。公元前179年,腓力五世去世,其子百尔修斯继位。百尔修斯对内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对外强烈反对由罗马建立起来的马其顿、希腊秩序,积极干预希腊内政。百尔修斯的这些活动引起了希腊世界各城邦的不安,他们纷纷要求罗马出面干预。公元前171年罗马正式向马其顿宣战,并将军队开进希腊,公元前168年,双方在皮德纳发生大战,百尔修斯战败投降。马其顿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为地中海强国的地位。

公元前150年,一位自称是百尔修斯之子的马其顿平民安德里斯库斯发动了反抗罗马的起义,但遭到了罗马军队的镇压。马其顿从此失去独立,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不久,罗马又对希腊进行大清洗。公元前146年,希腊仅存的反抗地科林斯被其夷为平地,希腊被置于新近任命的马其顿总督的统治之下。科林斯的毁灭,标志着古代希腊政治的独立时代业已结束。

亚历山大帝国及其以后的希腊化帝国的出现固然有其内在发展的必然,但确实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偶然。其最后的结果显然是当时的征服者所不能预见的。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文化各自独立发展的模式,使其相互交流,合二为一。它催生了无数新的思维模式,使人们能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探求事物发展的真谛。征服者带来的希腊文明在东方文明的影响下又有了新的升华。所以,希腊化不纯粹是希腊文化的简单移植,而是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交融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世界性文化。它是一朵奇葩,是一朵把所有芳香都给予世界的美丽奇葩;它更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赋予文化以新的内涵的创造。

(三)罗马地中海帝国的形成及其衰落

1。罗马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当希腊化国家正日益削弱的时候,在他们的西部却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国家,它不仅将改变意大利的命运,而且也将改变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命运。这个国家就是赫赫有名的罗马。

古罗马城的原址位于意大利拉丁姆平原,北靠第伯河下游,距第勒尼安海很近。这是一片山冈地带,其中较大的分别是帕拉丁山、卡皮托尔山、奎里那尔、维里纳尔、厄斯魁林和凯里苏斯。各山冈之间的谷地,在远古是沼泽地区,后经不断的改造,才变成一些平坦的广场。罗马最初是一些小山村,是农牧者的乐园,拉丁人的一个移民地。

据传说,罗马人是特洛伊人的后裔,其始祖是特洛伊战争时期特洛伊的王子伊尼阿斯。罗马城的实际创立者是罗慕路斯。据罗马作家瓦罗推算,罗马建城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54至前753年之间。

从罗马出现在历史舞台到共和国建立这一历史阶段,历史上称为“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前509年)。在塞尔维乌斯改革以前的王政社会是氏族社会。其居民由300个氏族组成,每10个氏族联合成1个库里亚(Curia),10个库里亚组成一个部落(特里布斯)。3个血缘部落共同构成了“罗马人民”(PopulusRomanus)。其重要管理机构有:由成年男子组成的库里亚大会;由氏族长老组成的元老院(Senatus)和军事首长勒克斯(Rex)。王政时代共经历了七位勒克斯(国王)。在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当政的时期,罗马人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塞尔维乌斯把三个旧的血缘部落从国家中排除出去,设立四个新的地区部落,并给予其一定的政治权力,设立新的政治机构森都里亚(turia)大会。同时,他还按照财产的多少把居民划分为六个等级,规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谓王政被废除之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炸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公共权力在这里体现在服兵役的公民身上,它不仅被用来反对奴隶,而且被用来反对不许服兵役和不许有武装的所谓无产者。”[157]据说最后一个国王高傲者塔克文独断专横,终于引起了罗马人民的暴动。公元前509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共和国时代。

共和国是罗马人的一大创造。拉丁文的共和国由ResPublica组成,Res为事物之意,Publica为公共之意。ResPublica则为“大家的国家”,或“人民的国家”之意。ResPublica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公民”,而不是属于君主。这个国家要定期召开公民大会,选举执政官等国家官吏。国家官吏是罗马国家的一部分,要受任期的限制,要接受公民的监督。他们的权力来自公民,是公民授权的结果。由于执政官等任期短,而且经常受到同僚的牵制,所以真正在共和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罗马的元老院。

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历史,由于后世学者有意或无意的渲染,已经变得难以辨别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在共和早期,罗马的势力十分弱小,处境也很艰难,随时都有被邻国吞并的危险。北边的埃特鲁里亚人(Etruria),南边的伏尔西人(Volsci),东边的厄魁人(Aequi)和第伯河左岸的萨宾人(Sabines)都是实力较强的民族,其文明程度也比罗马人高。对于罗马人来说,新共和国最初一百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连绵不断的战争史。不过,残酷的环境并没有把罗马人打败,相反却锻炼了罗马人的队伍。他们战厄魁,打伏尔西,还与维伊人连续打了三次重要的战争,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些战争不仅使罗马的领土和财富倍增,而且也消除了罗马的埃特鲁里亚之患,罗马城一跃成为拉丁姆的第一大城。

从公元前4世纪40年代开始,罗马又向意大利中部的“萨莫奈人”开战。萨莫奈战争可以说是意大利半岛的霸权争夺战,意大利中部的许多城市都卷入了这一长期的战争。经过三次长时段的战争,罗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萨莫奈人被迫称臣。

皮洛士战争是罗马征服意大利的最后一战。皮洛士是希腊伊庇鲁斯的国王,希腊化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统帅。公元前280年,皮洛士应他林敦之邀亲率2。2万名步兵和射手、3000名骑兵及20头战象在他林敦登陆。罗马人与其交战三次,先输后赢。公元前275年,罗马人与皮洛士在贝温尼敦附近打了最后一仗,皮洛士溃败,被迫退回希腊。3年以后,他林敦投降。罗马基本上征服了意大利的南部地区。至此,罗马已经成为意大利半岛的唯一强国。

罗马在征服意大利以后,根据被征服地区的各种不同情况,对其实行“分而治之(divideetimpera)”的政策,依靠各部落和各地区社会上层对意大利进行治理。同时,也派遣一定的殖民地对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进行监督或渗透罗马人的思想。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政策对于罗马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保证了当地贵族的特权,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又使他们对罗马保持忠心,忠心耿耿地为罗马服务,从而保证罗马后方的稳定。所以,蒙森认为:罗马战后的意大利政策使“新意大利在政治方面成为一体,在民族方面也正在成为一体。占统治地位的拉丁民族业已同化了萨宾人和沃尔斯克(伏尔西)人,并且使单个的拉丁民社遍布意大利全境;这些萌芽发荣滋长,以致后来一切有权穿拉丁长袍的人莫不以拉丁语为国语。罗马人惯于把拉丁名字推广到提供援兵的意大利同盟体,可见他们已明确认识到这个目的。”蒙森继续评论道:“不论从这个宏伟的政治结构中还可得出什么认识,都足以证明那无名的营造设计师的高明的政治见解;组成这个同盟的分子如此众多,如此多样,而以后遇到最沉重的震撼时,竟仍非常团结,可见成功对于他们的大业颇有影响。这个覆盖意大利的罗网张得既巧妙又坚固,自从他的纲维集中于罗马民社之手以来,罗马民社便成为一个强大国家。”[158]

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大大地扩大了罗马人在地中海世界的影响力,公元前273年,埃及派遣使者来到罗马,接着罗马也派使者到埃及。这本身表明罗马已经进入了地中海主要国家的行列。罗马势力的发展就必然与活跃于西部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发生直接的冲突。从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曾进行三次战争,历史上常常将这场战争称之为“布匿战争”。因为迦太基是腓尼基人的后裔,而罗马人又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Poeni)。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双方打了23年。公元前241年,迦太基因受经济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无力再战,被迫向罗马求和。和约规定:迦太基将西西里岛与意大利之间的所有岛屿让给罗马;迦太基赔款3200他连特,十年之内付清。第一次布匿战争至此结束。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西部地区的霸权问题,但在罗马人的历史上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这次战争,罗马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而这是建立地中海帝国所必备的。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后,罗马和迦太基都积极备战,准备迎接双方更大的战争。不过,真正把战争带到意大利的是迦太基的天才将领汉尼拔。公元前218年春天,汉尼拔率领已经训练好的迦太基雇佣军从反罗马的军事基地西班牙出发,跨越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本土,并取得节节胜利。汉尼拔在意大利北部地区的突然出现是罗马人所始料不及的,它本身表明战争初期罗马情报系统的滞后和意大利北部防线的薄弱。公元前217年,汉尼拔在特拉西美诺湖附近伏击罗马军成功。次年,汉尼拔又指挥迦太基军与罗马军激战坎尼,取得重大胜利。罗马军5。4万人被歼,1。8万人被俘,而迦太基只损失了6000人。坎尼战役后,罗马曾一度出现危机。南部、中部和北部意大利的一些地区纷纷脱离罗马,坎佩尼亚的加普亚和西西里的叙拉古等城也都投向迦太基。汉尼拔虽连战皆胜,但也暴露出单兵作战所带来的巨大困难。公元前207年,罗马人消灭了迦太基由西班牙派去的援军,切断了汉尼拔的后援。公元前204年,罗马开辟第二战场,遣军直趋北非,汉尼拔速回迦太基救援。公元前202年,罗军与汉尼拔军在北非的扎马决战,指挥这次战斗的分别是西庇阿和汉尼拔。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将军,一位在西班牙战绩辉煌,一位在意大利屡获胜利。他们都明白这次战斗对于他们或对于他们的国家意味着什么。战斗的结果汉尼拔失败。次年,双方订立和约,迦太基沦为罗马的附属国,罗马终于征服了可以与它一决高低的迦太基,从而确立了其在西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公元前149—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又进行了“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至此,罗马的实力明显增加。

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开阔了罗马的政治视野,加快了罗马向东扩张的步伐。此后,罗马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利用叙利亚实力严重衰落这一机会,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并在新占领区建立了叙利亚行省。罗马的另一位大将恺撒征服了山外高卢,将罗马的疆域扩大至不列颠地区,从而大大地解除了意大利半岛的后顾之忧。公元前30年,屋大维击败政敌安敦尼,消灭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使埃及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军事上的胜利不但扩大了罗马自身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打断了地中海沿岸其他国家发展的连续性,对地中海文明中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罗马从一个小山村变成为大帝国这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它与以往的各大帝国都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它不是君主制,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征服者所创建。它是第一个共和政体的帝国。第二,罗马并没有像以前昙花一现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那样迅速地衰落下去,而是欣欣向荣,不断向前发展。第三,它没有被被征服者所同化,而是不断地同化被征服地区,使被征服地区罗马化。克劳狄元首对此有过认真的分析。他认为:斯巴达人和雅典人,在战场上英勇的强悍,但却不能享有长期的繁荣。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把以往的敌人融化于本国之中,老是把敌人当成外人区别开来的缘故。然而,罗马的建国者罗慕路斯,却非常明智地选择了与希腊人不同的做法。原先的敌人在战败之后,他就让他们加入公民之列。克劳狄元首深刻地指出:大家深信不疑的传统,其实在这些事物成为传统之初,一切都是新的尝试。国家的要职也是长期以来一直由贵族担任,后来开放给罗马的平民,接着是住在罗马之外的拉丁人,再后来是居住在意大利半岛的平民。[159]正是因为罗马人善于使用妥协,从而化解了许多很难化解的矛盾,团结了内部的公民,争取了外部的联盟,使罗马的资源不断扩大。

总之,罗马的成功依赖于群体的力量,它是罗马公民集体力量的体现,同时也是罗马公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罗马的胜利是军事上的,但更是外交、政策和策略上的。

2。罗马地中海文明中心的形成和衰落

公元前30年罗马内战的结束以及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建立,基本上确立了地中海地区的和平局面。在未来的200余年中,罗马主要经历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安敦尼王朝和塞维鲁王朝。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元首制时期”或“罗马和平(PaxRomana)”时期。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14—68年)是继奥古斯都之后在罗马历史上产生重要作用的王朝,共有4位元首,他们分别是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和尼录。这一王朝基本上继承了奥古斯都对罗马帝国的治理政策。在这一王朝时期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而元首的权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元首为中心的官僚机构日趋完善,作用日趋加强。

弗拉维王朝(69—96年)由韦斯帕芗建立,因韦斯帕芗属于弗拉维家族,故名。这一王朝共有三位元首,他们分别是:韦斯帕芗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提图斯和图密善。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家族王朝,不过,只统治了27年。

安敦尼王朝为帝国前期统治时间最久的王朝,安敦尼王朝(96—192年)共经历了7位元首的统治,他们分别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奥里略、维鲁斯和康茂德,历时96年。人们常常用“涅尔瓦的智慧、图拉真的光荣、哈德良的英勇和安敦尼、奥里略的美德”来赞美这一王朝。在所有元首中除涅尔瓦外,其他人都出身于行省。除奥里略和康茂德是父子相继外,其余的都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都是前任元首在经过多次考察以后亲自选择的接班人,通过过继形式继承元首位。从大部分元首来源于行省这一点来看,行省已经成为罗马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奥古斯都开始至塞维鲁王朝时期是罗马地中海文明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期。不过,罗马的地中海文明中心在这以前已露端倪,因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以前,希腊人和罗马人所知道的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件都是“地方性的”,相互之间没有多少关系。但从这时开始,世界各地已不再是“孤立”的了。在意大利半岛或在阿非利加发生的事情都会对希腊和亚细亚等地产生影响。原先孤立的状况已经变成了关系密切的整体。波利比乌斯对此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以前生活在这个已知世界之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分散的,每一行动无论是就目的、结果和发生的地方而言,都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没有关系。而从我所说的那个时期开始,历史已经成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了:意大利、阿非利加、希腊以及亚细亚,各地所发生的史事相互间都有联系,而所有那些史事的发展趋势是最后归于统一……”[160]这个统一到奥古斯都时期确实变成了现实。

地中海文明的中心地区是以罗马为首都的意大利。罗马文明通过意大利而辐射到帝国各地。文明中心的东部包括: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等。虽然融东方文明与希腊化文明于一体的社会生活模式一直存在,但罗马独特的治理方法、理念及拉丁文化也随着罗马人在这些地区统治权的巩固而逐步深入。

阿非利加、昔勒尼等行省位于地中海文明中心的南部,罗马化的迅速发展是这一地区的重要特点。阿非利加的农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其产量远远超过了西西里,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粮食产地和罗马城的粮食供应地。

西班牙、高卢等地位于地中海文明中心的西部。这里是罗马化推行得最好的地区。罗马文明和拉丁语在这里占主导地位。经济生活和政治管理都按罗马的形式进行。在帝国初期,西班牙和高卢也是经济和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帝国的许多政治领袖、学者和军队士兵都来自这些地区。

罗马帝国是继亚历山大帝国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鼎盛时期的罗马版图向西直到大西洋;北到莱茵河、多瑙河及北苏格兰高地;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达撒哈拉沙漠。地中海是它的内湖。帝国全盛时期的面积将近350万平方千米,其领土包括今日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格兰、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部分)、希腊、马其顿、叙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24个国家和地区。所辖人口约5400万,是雅典全盛时期人口的135倍,其人口数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帝国的边境都由军队或相当复杂的边墙来保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