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惠嫻微微一怔。
积架公司。
这个名字在岛內的it行业內,几乎无人不晓。
刘清明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一个顶尖的汽车工程师,知不知道gl一样。
这是一种明知故问。
但於惠嫻混跡商场多年,深知官场中人说话,向来字字珠璣,没有一句废话。
她迅速调整了状態,认真地回答:“刘主任,我们都是it行业的,积架公司的大名,我当然知道。”
刘清明在电话那头轻轻“嗯”了一声,似乎对她的回答並不意外。
“那好,我接著说。”
“黄书记,这份政绩,你要不要?”
刘清明的这句话,再次將皮球踢给了黄文儒。
黄文儒脸上的笑容已经收敛,取而代含的是一种审慎和专注。
他能坐到云州市委书记这个位置,靠的绝不仅仅是中庸隨和。
刘清明一个远在京城发改委的干部,通过电话,当著一个重要外商的面,两次提到“政绩”。
这背后,必然有深意。
“要!怎么不要?”黄文儒的声音沉稳有力,“你小刘送上门的政绩,我当然要!”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於惠嫻刚刚递过来的那份《可行性报告》上。
全產业链基地。
现在,刘清明又提到了积架公司。
难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繫?
一个念头,在黄文儒的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
“於总,积架公司,最近是不是有进军大陆市场的计划?”刘清明问道。
於惠嫻的心里一动。
这个消息,在行业內还属於半公开的秘密。
虽然有所耳闻,但具体细节,只有少数核心圈子的人才清楚。
刘清明远在京城,是如何知道的?
她压下心头的惊讶,回答道:“是有这个说法。据我所知,他们正在评估几个沿海城市,沪市的可能性最大。他们计划在內地建设第一座晶圆厂。”
“已经定下来了吗?”刘清明追问。
“这我就不清楚了,这属於他们公司的核心决策。”於惠嫻实话实说。
她隨即反应过来,试探著问:“刘主任,你的意思是……想让他们来清江投资?”
问完,她自己就先摇了摇头。
“恕我直言,刘主任,这恐怕不太现实。云州虽然发展很快,但无论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是產业配套环境,跟沪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甚至有些不给黄文儒面子。
但黄文儒並没有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