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这股高兴劲儿,刘清明觉得,有些事,现在正是说出口的好时机。
他清了清嗓子,屋子里的笑声立刻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大家对未来的日子,都有了盼头,这是好事。”刘清明缓缓开口,“路通了,我们跟外面的联繫就多了。咱们的好东西能卖出去,外面的好东西也能运进来。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他看著在场的村民,继续描绘著未来的蓝图。
“像你们这些原来在山上的村子,可以利用那些坡田和沙壤土,大规模种植板蓝根。製药厂那边我已经谈好了,保底收购,价格只会比市场价高。”
“梅鹿养殖基地也会继续扩大规模,每个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入进来。”
“等这些產业发展起来,我们还要建加工厂,搞深加工,做出我们云岭乡自己的品牌。到时候,大家就不是光靠种地吃饭了,都是工厂的股东,年底等著分红就行。”
刘清明所描述的前景,让大家无比振奋。
如果说以前这些话还像是画大饼,但现在,公路即將修通,药材协议、养殖项目都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所有规划都在一步步实现,怎么能让人不心生希望?
说到这里,刘清明话锋一转,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时代在变,国家的政策也在变。我们要发展,就得跟上国家的步子。”
甘如柏和甘新华对视一眼,他们都是老党员,立刻感觉到了刘清明话里有话。
“书记,您有什么指示,就直说吧。我们都听您的。”甘如柏沉声说道。
刘清明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甘宗亮身上。
“市里最近三令五申,要求对全市民间的枪枝,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和收缴。这是国家的统一政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现在轮到我们这里。这不是只针对我们云岭乡。”
话音刚落,屋子里的气氛瞬间就变了。
刚才还满是喜庆的空气,一下子变得有些凝重。
甘宗亮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在座的几位,都是村里的民兵骨干,对枪的感情,外人很难理解。
那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他们的胆气,是他们对於国家最具象化的一种表现。
刘清明清楚地记得,那次进山围剿,民兵集结的时候。
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那种精气神。
他们贫困,但也富有。
现在要他们交出去,就好像抽走了他们的主心骨。
甘新华开了口,声音有点低沉。
“书记,这些枪……可是村里的老辈传下来的。当年国家建立民兵的时候,说我们是保卫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个人都自觉地训练,我们不怕牺牲,什么也不怕,我们知道,国家不会忘记我们。”
“是啊,书记。”另一个民兵也说道,“咱们虽然有枪,可从来没拿它干过一件坏事。都是用来保卫村子的。”
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犹豫和不情愿。
刘清明没有批评他们,他完全理解这种心情。
他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大家用枪保卫家园的功劳,市里知道,我也知道。我刘清明,第一个替你们记著。”
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量。
“但是,时代不同了。以前,乡里穷,派出所警力不足,很多地方管不过来,所以需要大家组织起来,维持秩序,抓捕罪犯。这一点,没人会否认。”
“可现在呢?通往市里的公路马上全线贯通,派出所的沈所长也跟我立了军令状,要加强巡逻,保卫全乡的平安。我们乡里马上要建药材基地,养殖基地,还要组织大家出去务工。大家以后的心思,要放在怎么赚钱,怎么过好日子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