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研究所,瓦尔瓦拉得意地告诉他:那篇译作发表了,主任夸她比布兹欧金翻译得还好!他为她的大言不惭感到吃惊——因为那篇稿子几乎是他为帮她而重译的。但出于同事关系,他只能苦笑而已。
回到家中,布兹欧金想到妻子走了,阿拉也不来电话了,顿时感到十分轻松:再也不必在妻子与情人之间应付、奔走了,竟高兴地跳起舞来。正在这时,阿拉却打来电话,表现出更浓的情意。而这个电话还没有打完,妻子又推门走了进来,正要与他发生新的吵闹,汉斯兴致勃勃地跑来,又要拉他一起进行“马拉松”了……
于是,布兹欧金的生活,就像马拉松那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地重新开始了……
这就是十分典型的“热讽”了:善意的嘲弄与揶揄,使人在不无同情的笑声中,对主人公的人生态势有近乎自身的体验,进而获得一种“亲切的反省”。
有“热讽”品格体现的影视作品,像苏联影片《办公室的故事》,像著名的经典之作《唐·吉诃德》,像日本系列影片《寅次郎的故事》中“男人的烦恼”等篇章,像我国影片《模特儿的风波》、《二子开店》等,都可参看。
(二)笑谑品格
笑谑品格,指以幽默、夸张、误会、对比、反差、错位、怪诞等为主要艺术手段所形成的“噱头”,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象作肯定式喜剧表现的品格。其中,也可细分为两种:这里称为“橘红色幽默”与“黑灰色幽默”。
1。“橘红色幽默”
通过可笑人物、可笑事件的举止或进程,使观众在开心的笑声中获得对人物或事件的某种赞同与认定。
比如著名的美国影片《一夜风流》:富家女埃伦为抗拒父亲对自己自择婚姻的专制性反对,经过一系列令人发笑不已的极具喜剧性的场面展现后,终于逃离被监禁的豪华游艇,准备去找那个“一见钟情”而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的轻浮势利的飞行员。在路上的公共汽车中,与被报社炒了鱿鱼的记者彼得邂逅。一个出身富豪之家,根本不谙世事而负气任性;一个历经生活坎坷艰难,但天性诙谐、本质善良。于是在两人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不时发生着喜剧噱头了。尤其是两人偶然又必然地住进同一间旅馆房间、又面临埃伦父亲所派侦探的追踪盘查的那场戏,尤其令人拍案叫绝!试想:陌路相逢的男女,住进同一旅馆房间,能平安无事吗?埃伦能不胆战心惊——在彼得那不时的不明不白的调侃、暗示与不无“轻浮”、满不在乎的举止中?!于是,埃伦对彼得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怀疑、恐惧、期待、臆想又防范”的可笑内容。而当侦探进房查问两人关系时,埃伦与彼得又出于不同目的,把“一对闹别扭的恩爱夫妻”表演的天衣无缝!同时,俩人也都产生了彼此真正了解之后的爱情。下面情节的发展,也极具喜剧性:彼得为了要面子(求婚不能两手空空),趁埃伦睡熟后,驾车赶去报社要稿酬。而埃伦醒来时,由于身无分文被旅店老板赶出来,以为彼得看不起自己而独自离去,这位娇小姐只好向现实妥协,给父亲打电话求助,并勉强地同意父亲为她与那位飞行员举行婚礼(而父亲此举,也是出于爱女儿的一种无奈、一种向女儿的妥协)。彼得一方,则误会了埃伦,便闯到埃伦家,向她父亲要钱。父亲同意履行当初登报的悬赏,准备给彼得一万元。而出乎意外:彼得厌恶富人重钱轻情的行径,只要求还他在路上为埃伦所花费的39元6角——因为那是他当时的全部家当。因双方的误会而使人发笑的这场戏后,影片结尾更充满了出人意料的喜剧色彩:当埃伦与飞行员在牧师的主持下,就要成为夫妻之际,在父亲的暗中支持下,埃伦猛地跑离婚礼现场,充满**地扑到了真正使自己恋爱的彼得的怀抱!
像美国的《错婚记》,法国的《三个男人一个摇篮》,我国的《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临时爸爸》等,均属于这类影片。
2。“黑灰色幽默”
也是通过可笑人物、可笑事件的举止或表现,使人对表层人事产生赞许、同情的笑声。但与嬉笑幽默不同的是:这种表层幽默的背后,却潜藏着强烈的残酷与深重的苦涩,令观众不能不产生笑后的严肃反思乃至觉悟中的悲酸苦恨。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影片《陆军野战医院》:
朝鲜战场上的一座美军战地医院。在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神圣庄严”的欺骗话语与混乱无秩的战地场景极不协调的交织间,当外科军医“鹰眼”和“公爵”刚一出现,就演出了一场偷军车、闯卡子、逗宪兵的“军中痞子式”闹剧。军阶最高的军医伯恩斯少校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但道貌岸然、整日《圣经》不离手。与他人品相同的女护士长候利汉在医院中,也以监视同事、向上司打小报告而受到“鹰眼”们的反感。一天,医院长官布莱克外出,授权伯恩斯代理职权。严厉的长官一走,全营饮酒狂欢。伯恩斯与候利汉悄悄溜到没有人的帐篷内,给司令官哈蒙将军写告状信,告医院军风不正。写完信,俩人疯狂**起来。传令兵“雷达”遍寻伯恩斯不遇,却发现他们两人正在鬼混,便偷偷把麦克风放到帐篷的床下,并把电线拉到播音室,找了“鹰眼”等几个哥们儿一起偷听他们**的声音。大家一听愕然。军医“捕兽者”认为应该与全营兄弟共享,于是用大喇叭向全营地传出候利汉的呻吟:“吻我,弗兰克,吻我灼热的嘴唇!”全营大笑……
外号“无痛”的牙医一向以“大情人”自居,却发现自己在战场上突然性无能了,于是伤心地向众人宣布要自杀。“鹰眼”几人表示要成全战友,协助他没有痛苦地离开人世,晚上,为他举行了庄重的告别仪式。会场布置一如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无痛”躺在棺材里,吞下“鹰眼”隆重而不无悲痛地交给他的一粒黑色药丸。在《自杀是没有痛苦的》歌声中,军医们依次向他告别,人人送他礼品:钱包、扑克牌、酒、**女郎杂志,等等。“无痛”入睡后(因为那只不过是一粒普通的镇静剂),“鹰眼”叫自己的情人“漂亮妞”为“无痛”治病——与他**。“漂亮妞”不肯,明天她就要复员,她想今晚跟“鹰眼”一起过。“鹰眼”道:“是他的生命重要,还是你的贞操重要?”她终于被说服。第二天早上,“无痛”醒来、精神抖擞地去上班,“漂亮妞”也告别众人,乘机而去……
候利汉得了“热唇”的外号,仍然不得人心。于是,当轮到女兵洗澡的时候,众人把其他女护士拦住,“尊重”地让“热唇”先进洗澡的帐篷内,“鹰眼”、“公爵”等人通知大家端上椅子,一排排地坐在帐篷前。一声锣响后,帐篷向着观众的一面突然被高高吊起,如同舞台开幕一样——**裸的“热唇”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她哭着去找布莱克告状,而布莱克正和情人躺在被窝里。听“热唇”说要告他管理不善、应撤他的职,他瞪着眼睛说:让这职务见鬼去吧!
驻日本的美军司令部派直升机接“捕兽者”与“鹰眼”去给日本某参议员妻子进行剖腹产。俩人带着高尔夫球棍,忘乎所以地兴冲冲上了路,准备好好玩一场并享受一餐日本饭。但事情并不如意,他俩因为得罪了当地美军医院负责人马伦上校险些被宪兵拘捕。最后,他们用计将马伦麻醉过去,让赤条条的妓女躺在他身边,拍下照片。马伦有口难辩,只得放走他们……
哈蒙将军收到伯恩斯和候利汉的告状信,亲自来医院视察。“鹰眼”知道哈蒙是个球迷,故意在他面前大讲医院的球队如何棒(其实医院根本没有什么球队),以转移他的注意力。果然,哈蒙提出要让自己的球队与医院的球队比赛,输赢赌注为5000美元。于是,一场代表美国精神的橄榄球赛开始。医院负责人布莱克郑重宣布比赛的原则是“组织、纪律、团结”。尽管医院的拉拉队叫得起劲,医院球队仍然敌不过训练有素的对方球队。到第二场结束,比分已到0∶16,对方以压倒优势取胜。布莱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而哈蒙则洋洋得意(他可以又借机敲经济窘迫的医院一大笔钱)。“鹰眼”见形势不妙,开始使出绝招儿。因此到第三场开始后,对方球员忽然一个接一个晕倒在地——原来医院队的球员趁抢球混乱之际向对方主力身上扎麻醉针——形势顿时扭转,医院队乘胜追击,终于以16∶18的比分,转败为胜……
最后,影片在一位演员对全营广播中的一句“他妈的军队!”声中,令人哭笑不得地变为黑场……
这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喜剧,以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为题材,影射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讽刺失去控制的军事机器及支持它的价值观念。由于本片对现行制度的嬉笑怒骂和辛辣挖苦引起了反叛的青年一代的共鸣,它成为20世纪70年代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在影片中,其黑色幽默随处可见——
影片打出字幕时,背景是野战医院的直升机正运送气息奄奄、惨不忍睹的重伤员,而配乐却是一首歌词滑稽的小合唱《自杀是没有痛苦的》:“自杀是没有痛苦的,它带来很大的转机……一个伟人要求我,作出表态莫犹豫……如果我是自由人,我就选择不去死;如果你们都同意,你们也可照着办……”在这里,画面、歌词、音乐极不调和。接着打出“伟人们”鼓吹战争的必要和要青年们去送死的“慷慨激昂”的演说场景,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接下去,影片似乎处处都在为挖苦麦克阿瑟所说的“他们在一切方面都很出色”这句话,全片所有人物都是“非英雄”化形象,以“鹰眼”几人为代表的青年人,都玩世不恭,对战争、军队、纪律、宗教、荣誉、贞操等受传统尊重的价值观一概采取大不敬的态度。而刻意制造不和谐,也是本片的特点:像军医们在血淋淋的伤员面前、在吱吱嘎嘎的锯骨声中打趣说笑;像帐篷外在运送白布裹着的尸体,帐篷内的军人则喝酒赌钱;像在“组织、纪律、团结”的口号下,球员们的肆意作弊;像“漂亮妞”被“鹰眼”说服上床去和“无痛”**时,音乐却是庄严的颂诗;像双方球员从打球变成打架时,音乐突然变成雄壮的进行曲……这样,影片就使观众在笑声里又不觉间潜生一种酸涩与悲凉,进而进行更为深刻的沉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类似作品,像美国影片《第二十二条军规》、《摩登时代》,意大利影片《警察与小偷》以及西方现代派戏剧《秃头歌女》等,均可参看。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分别介绍两种喜剧品格,而不是列论两种喜剧类型:因为往往有这种情况——在一部喜剧作品中,两种喜剧品格是交织在一起的,尽管可能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