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世界尽头的奇迹属于哪一类书 > 3 生死大转运(第2页)

3 生死大转运(第2页)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北端,面向普里兹湾,背靠埃默里冰架和格罗夫山脉,站区经纬度为南纬69°22',东经76°23'。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3。6℃,连续极昼时间54天,连续极夜时间58天,最大风速43。6米/秒。虽然这里的自然条件很恶劣,但这却是东南极开展气象、地质、地球物理等科学研究项目条件最好的地域之一。

这两天持续的高强度工作,紧张的40多公里路程,使我们身心疲惫,到达中山站后,最渴望的就是能美美地睡上一觉。可躺下后却怎么也睡不着,窗外明晃晃的阳光让我倒不过时差。南极现在是夏季极昼,太阳终日不落。我只好把眼睛遮上,好不容易睡着。要命的是每次一觉醒来,总有一种时间错乱的感觉,分不清是白天还是晚上。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

12月1日

上午,我们从中山站出发,要返回雪龙船再拉一趟航空煤油。我和盖军衔一路换着开雪地车,但每次过冰缝时都是由盖军衔来负责驾驶。有经验的机械师可以控制好油门速度,过冰缝时既不能踩油门加速硬冲,也不能中途踩刹车增加停留时间,只有让雪地车以低转速匀速通过才相对安全。每次从冰缝上开过时,车身会悠悠向下一沉,短暂的悬空感让我紧张得汗流浃背,生怕这时候车辆熄火或者冰面承受不住车重发生垮塌。今天过一条冰裂缝时,前面的雪地车开过去后把冰裂缝压塌了一片,海冰的承重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后车若跟着开过去就很危险了,我和老盖只好提前停下车,把车上的大木板搬下来架在冰缝上,雪地车通过时就可以减轻车重对海冰的压强。

这么一路心惊胆战地把雪地车开回去,我到雪龙船时已累得直想趴在方向盘上睡死过去。刚回房间脱了衣服准备躺下,就接到亚玮打来的电话,说李队长让我们连轴转即刻出发,只有趁天亮前温度较低时走才相对安全。为了能赶在冰面开化前返回中山站,我们没睡一分钟又开始了漫漫海冰征途。

我和老盖还是一辆车断后,因为严重缺觉,我们俩只能换着开分段休息,我负责开前半段路。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开车很痛苦,我看着身边熟睡打呼噜的老盖,困意也很快弥漫上来,上下眼皮不由自主地往一块靠,大脑时不时地出现空白。因为雪地车采用的是无级变速控制系统,液压转向也很灵活,所以驾驶时打盹很危险,如果一不留心撞上了前车,车辆损坏严重没有可替换的车,那么这次Dome-A计划也就只得中止。为了保持清醒,我每隔五分钟就掐一下自己,心里默念:“就要到中山站了,到那了就能睡一天一夜,现在千万别睡着,赶紧开吧!”

为了赶在中午气温升高前离开海冰区,大家都把车开得很快,我是最后一辆车,更不敢开慢了被车队落下。快到冰山区时,雪地车仪表盘显示油量不足,我通过车台呼叫开头车的老崔停车加油,但车台里始终没有回应,我只好加速行驶以便赶上头车。我把雪地车开到每分钟1900转后,好容易超过了张胜凯开的第二辆车,我打开车窗冲他喊“要加油”,示意他把车停下来加油。哪知他没听清,以为我要他加油快跑,他把车开得更快了,这可把我追惨了。

⊙车队行进在冰山区。

好在车队到了海豹滩前就停下来集体加油,老盖这时也醒了,他负责给车加油并负责后半段行程。我在海豹滩拍了一段出镜报道,向观众介绍了雪地车过冰缝和海豹滩情况。拍摄时,有一只小海豹在我身边玩耍,它身上长着成年海豹没有的灰色绒毛,趴在冰缝边上笨拙地挪动肥胖的身体,显得格外可爱。当我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它时,它还挺配合地翻过身来,仰着头睁大眼睛看着我,两手拍着巴掌的样子真像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子。

海豹在遇到人时都会表现得很好奇,通常不会向人发起攻击。但我不敢太靠近它,说不好海豹会把你拖入深海。在南极曾发生过一起海豹攻击人的事件,英国南极调查局(BAS)的海洋生物学家(KirstyBrown)在南极半岛从事调查研究时,就被一只海豹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拖入海中溺亡。

这一趟海冰运输顺利完成后,我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了,脱了衣服倒头就睡,连续2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痛苦经历总算结束了。

我愿意大胆地说,世界将不会从这块土地上得到什么好处。

——南极探险家库克

12月2日中山站经纬度:69°22'S,76°23'E

前几天的海冰运输太紧张了,一直没时间好好领略这里的风光,我们几个队员上午起床后就在站区里拍照留念。在皑皑白雪映衬下,中山站红黄相间的建筑群显得鲜艳夺目。

中山站附近的蜂巢岩是值得一看的地方,这种石头在国内很难见到。按照老徐的指示方向,我在中山站边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奇怪岩石,孔洞的方向是有规律的,这些岩石看上去像片麻岩和花岗岩。

这种岩石的形成是由于南极常年狂风不断吹蚀岩石表面,风中含有的细小沙粒不断撞击岩石表面,岩石被撞击侵蚀后渐渐凹陷,当凹陷出现小坑时,就会有沙粒甚至是小石子留在其中,在狂风的作用下在坑中旋转,长期研磨使小坑不断加大加深,进而形成了千疮百孔的蜂巢岩。

⊙蜂巢岩。

⊙中山站的城市指向标。

下午,由4辆雪地车组成的车队从中山站又出发了,我们还要拉最后一趟物资。我们返回雪龙船装上物资就不停歇地往中山站赶。与昨天相比,海冰上的冰缝有增多的趋势,我们只能和海冰融化的速度赛跑。即使这么抢时间还是在返回时遇到了麻烦。有一条冰缝在一天时间里扩大了好几十厘米,如果车队仍按原路线走将十分危险。我们得就近再找一条安全的路线。由6名队员组成的探路队乘坐一辆雪地车出发了,在冰山之间找出避开冰缝的最佳路线需要的是经验和耐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探路,终于开辟了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尽管这条新路上还有几条冰裂隙,但宽度都不大,估计不会对雪地车构成威胁。在上面铺上厚木板后,雪地车通过冰裂缝就更安全了。

一群阿德雷企鹅看到我们在铺设木板,又从大老远地跑过来凑热闹,这些家伙瞪着一双双圆圆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看着他们悠闲的样子,我恨不得自己也变成一只企鹅。

⊙企鹅与我面对面。

根据新路线顺利通过冰山区后,我们内陆车队完成了最后一趟海冰运输任务。4天时间里,我们往返雪龙船和中山站4次,总行程1920公里,把80吨物资运到了中山站。晚上,中山站为我们举办了庆功会餐,庆祝这次海冰运输安全结束,这一段危险的行程算是熬过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