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转型路线 > 五正确对待选择(第1页)

五正确对待选择(第1页)

五、正确对待选择

最近有一家民意调查机构在对中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调查时,发现他们大部分选择的都是当老板,也就是选择企业家这种职业。人们为什么更多地看好并选择企业家这种职业?因为在许多人看来,企业家是运作和拥有财富的人,是财富的代表和化身。我们在这里用不着对人们的这种选择的价值取向给以评价或指责,因为这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我们这里要分析的是,是否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选择了企业家这种职业,究竟是会成为财富的化身和代表,还是将意味着别的什么。也就是说,人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选择。无论是要选择,还是已经选择了企业家这种职业的人,都有一个正确对待选择的问题。从现实状况来看,不少人仅仅看到了企业家是财富的代表和化身这一面,而没有看到企业家意味着操劳、艰辛乃至苦难的一面,而这恰恰是人们正确对待选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谁能选择企业家这种职业

企业家是运作并拥有财富的人,因而企业家这种职业是许多人向往并喜欢选择的职业,但是企业家这种职业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干的,因为企业家这种职业对人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只有适合于它的内在要求的人,才能选择企业家这种职业。也就是说,企业家这种职业有着自己的内在要求,只有能够适合于它的内在要求的人,才能选择这种职业,否则,必将一事无成。实践中不知有多少人都试图创办和经营企业,但最终都败下阵来,甚至负债累累或进了监牢。因此,从这一点上讲,往往在现实中是职业选择人,而并不是人选择职业。世界上没有哪个职业好,哪个职业不好的问题,关键是你适合于哪个职业。所以对于要选择企业家这种职业的人来说,首先要搞清楚企业家这个职业的内在要求;自己能否适合企业家这种职业的内在要求。一般来说,企业家这种职业的内在要求有如下几点。

(1)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市场需求和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是变动着的,政策环境和信息的传递也会发生变化,这决定了为适应这种变化的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永无止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支配着各种经济资源。企业家的根本作用在于创新或实现新的组合。企业家根据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创新,通过改变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并使之重新优化组合,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资源效率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就是创新家,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主要力量。

企业家区别于一般企业经营者而创建其业绩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有新点子,而不是只会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走自己的路,实质就是企业家运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问题,想到他人没有想或不敢想的问题,抓住时机,出奇制胜,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创造独具一格的服务,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新路。

无数实践证明,企业家是创新家、开拓者,也是敢冒风险的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本身就充满着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尽管经过市场调研与预测,经过技术可行性论证,但它仍然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风险。企业家不仅要有胆识,有魄力,还要甘冒风险。只有在准确估计风险报酬的基础上,才能组织有效的风险管理,减少风险损失。总之,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支配下,只有具有敢冒风险、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的人掌握了企业,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2)对经济生活的高度敏感性。

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和存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谁能抓住机遇果敢决策,谁就会成为强者;否则,一旦失去机会,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对于经济生活的特殊敏感性。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他善于从每一个细小的商情信息中,发现别人尚未觉察的潜在盈利机会,并充分地加以利用,出奇制胜。也正是凭着这种灵敏的触角,企业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信息,审时度势,超前决策,并及时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中外成功的企业家的实践证明,对经济生活的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这是企业家知识、能力水平和远见卓识的综合体现,它根植于对企业、社会、消费者、市场、同行竞争对手的了解。在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企业家首先必须具备信息收集的能力,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迅速准确获取最新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善于结合本企业实际对掌握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提炼,进而提出几种可行性方案,最后,有效地利用信息,果断进行超前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家在作重大决策时必须集思广益,善于借助集体力量,进行民主决策。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失败和困境常常光顾,这就需要企业家全力以赴,灵活应变。摆脱困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灵活应对措施,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如制定新目标,改变目标重点,制定新政策,更换原有干部、成员,重新优化组合,引进新技术,等等。

(3)对企业发展有永不满足的追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企业家可被称为人格化的资本,其本能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资金的最大增值。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也只能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这种追逐资本增值永不满足的经济冲动,才可能使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政府机构的行政附属物,企业领导人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具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即企业管理官员,其办企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进入更高的行政序列。这种人所具有的是政治冲动而不是经济冲动,因此市场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关键是要让上级行政领导满意,把企业规模搞大了,级别提升了,就算大功告成;而从长远看,企业却可能因此陷入困境,他则不负任何责任。这种政治冲动越强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越不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把办好企业、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这样一种经济冲动,而不是把办企业当做升官的跳板这样一种政治冲动,才能使企业家真正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家对企业发展永不满足的追求还体现为其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市场如战场,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强硬的竞争对手,企业家只有具备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够坦然对待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各种危机,面对困难,自加压力,顽强拼搏,始终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充满信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外在因素把企业置于困境的情况下,企业家还要善于在逆境中实施风险决策,灵活应变,在风险的旋涡里识别和把握胜利的机遇,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真正的企业家,既能在有利的条件下使企业获得超常发展,又能在不利的条件下反败为胜。

(4)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

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独特地位、所起的举足轻重的领导作用决定了其必须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和极高的才干,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气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具有驾驭全局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多谋善断的科学决策能力,机敏灵活的应变能力,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的人才选拔和利用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等,对于其带领一个企业不断获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因为作为企业家,必须具有一系列特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而企业家必然具有令人信服的判断力,并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运用这种判断力。一般来说,企业家作出决策需要很多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成本是昂贵的,而且靠直接观察是得不到的,但决策不仅受客观信息的支配,而且受主观信仰的支配。一个人的信仰来源于他的文化、宗教以及直接生活经历。有些文化显得比其他文化更加鼓励企业家精神。有的文化强调个性而非共性,这有助于个人形成对形势的独立判断能力。有的文化强调人类的自主性,而非宿命地屈从于自然,这会促进企业家所需的那种自信心的建立。有的文化强调英雄主义的一面,而非追求权力的腐败效应,这有利于人们执行雄心勃勃的、需要高度组织性的计划,等等。例如,熊彼特提到了创立个人王朝的梦想和愿望、征服的愿望以及创造的快乐;而韦伯(Weber,1930)强调的是新教伦理与天命的概念;雷德利克(Redlich,1956)则强调“实业首领”的军国主义价值观。因此,研究工商业史的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强调文化和个性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

2。选择了企业家这种职业将意味着什么

企业家确实是运作和拥有财富的人,但是当一个人选择了企业家这种职业以后,就会发现企业家虽然运作和拥有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的生活中只有享受财富,享受财富带来的幸福,恰恰相反,当企业家运作和拥有财富时,他们将面临着因运作和拥有财富而带来的责任、艰辛、奉献、苦干,乃至苦难。

有位企业家告诉我说,一旦选择了企业家这种职业,就等于进了炼狱之门。这话不假,企业家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辛苦、奉献和责任。

除了必须具备职业要求的基本素质以外,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企业家还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选择,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勤劳致富是前提条件,靠着旁门左道来发财终归不会长久;企业家就是企业的人格化,要全身心奉献给企业,没有太多机会来进行个人的休闲与享受;企业家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是单纯以赚钱为目的;企业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清楚自己所肩负的各种责任,试图逃避责任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另外,企业家就要专心一意地把企业搞好,耐不住寂寞、受不了单调的企业家也就根本无法做好企业。另外,由于目前中国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健全,企业家在很多时候必须应对很多不规范的外部干扰,这时他们不得不屈尊求人,耗时耗力地去解决这些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

然而,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企业家既然拥有大量财富,一定都过着五彩缤纷的潇洒生活,可以尽情地享受人生。有一次我去录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他们做了一个对于中学生的调查,看看这些中学生们将来最希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其中绝大多数中学生都选择了做企业家,原因不外乎是当企业家以后就会有很多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此以后就不用再奔波辛苦了。其实,这些错误的想法根源于他们并不完全了解企业家这个职业的内涵。

(1)企业家意味着勤劳和苦干。

现在办企业非常难,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自己的产品要是没有与众不同之处,根本就无法脱颖而出,吸引到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企业家只有勤劳苦干,锐意进取,才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自己的产品。

企业家始终要为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苦思冥想,要么使得产品具有特性,和市场上的商品有差别,要么就要使得自己的企业具有特性,争取得到社会的认同,从而推销自己的产品。所以,企业家必须投入大量的努力,在企业制度的安排、企业文化的塑造以及企业战略的选择等方面能够有出彩过人之处,这样才可以推陈出新,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能够给企业带来极大收益,其次表现在别的企业很难模仿,再次它的竞争力不是只能表现在一时半会儿,而是能够持续存续下去。所以,企业要想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家必须要时刻注意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能够灵敏地触觉到市场上的变化趋向。消费者对于产品特性的需求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要尽量走在市场的前沿,抓住市场的潮流趋势,即使企业无法做到这一点,起码也要能够做到和市场的发展保持基本同步,不能落后。而且,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技术的研究开发速度也在随之加快,技术的升级带动了产品的升级换代,缩短了它们的生命周期,企业家必须能够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把握住什么样的技术才是消费者目前所需要的,或者是有在未来能够创造出一片消费市场的潜力的技术。另外,为了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的变化,企业要有良好的应变体制,通常在运行一段时期后,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体制僵化和人浮于事的情况,机制设计突显制约,这就要求企业家能够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及时消除企业中出现的问题,赋予企业活力。

所以,无论是外部的市场变化或是技术变化,还是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这些方面都需要企业家密切关注,不可有丝毫松懈。毕竟,企业只有创新才有竞争力,企业家必须时刻把心思放在自己的企业上,非常辛苦。

那企业家能不能不这么辛苦呢?有些企业家认为勤劳苦干太累,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太费心,总搞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太耗费资金,进行管理创新的成本又太高。这样,不如考虑走走捷径,看到市场上什么东西畅销,跟着仿制即可,如果自己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做个形似就行,反正能卖一时是一时,即使偷工减料,消费者一时半会儿也发现不了。这些想法完全要不得,任何企业家都必须勤劳和苦干,企业总跟在别的企业屁股后头走,捡人家剩下的市场份额,怎么能够有大出息?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偷奸耍滑、坑蒙拐骗的旁门左道做法更不可取。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有些人靠体制及法律的不健全而发了财,但这只是一时的现象,试想:

如果企业家希望靠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和打政策的擦边球而致富,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政策逐步完善留给企业家们的机会越来越小,而习惯于钻空子的企业家们会发现自己的业务越来越难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