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它面临什么? > 三正确对待诱惑(第1页)

三正确对待诱惑(第1页)

三、正确对待诱惑

企业家是运作财富并拥有财富的人,因而他们随时都要面对各种**。而且,企业家所面临的**的压力,要远远比拥有权力的政府人士的**的压力还要大,因为权力**的背后还是为了财富,而不是权力本身。因此,企业家必须要正确对待各种**。否则,就会在**中毁灭。经济学家们早就指出,为什么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寿命也就是三五年,就是因为很大比例的企业家们并没有远大的、切合实际的抱负,一旦拥有财富之后,他们就会过于沉迷于其面临的各种**之中,最终在**中消亡。

企业家完成初步积累,得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以后,由于财富的辐射效应,会使得他们面临各种**,摆在他们面前的短期利益、政治、名誉、权力、论道、游玩、美色和金钱等,时刻都对他们形成考验。而事业的小有成就会让其中的一部分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大家知道,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是因为他们的企业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立身的根本就是他们企业的业绩。因此,一旦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那么他们能够得到政治、名誉、权力、尊重等的根源也就随之枯竭,因为没有企业,也就没有企业家。

正是由于企业家随时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而企业家要正确对待**。当然,有时接受点小**也难免的,因为人无完人,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应当适度而为之。如果企业家能够安于寂寞,多一点忍耐,少一点浮躁,真正是把自己的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那么他就能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积极地为企业掌舵,从而使企业可以在广阔的商海中顺利航行。

1。正确对待短期利益的**

连续六年获得《财富》杂志“最富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的美国安然公司,因为涉及“长期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掩盖巨额债务并虚报盈余,最终给众多股民造成巨大损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也创造了美国大型企业从辉煌到破产时间最短的纪录。安然公司的前副董事长巴克斯特因为不堪忍受安然破产丑闻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而自杀,安然公司的前董事长肯尼斯·莱被指控犯有包括共谋欺诈、欺骗股民、银行欺诈和虚报经营业绩等11项罪行,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也被指控犯有包括欺诈和内部交易等35项罪行。

这件轰动全球的破产案给所有企业家提了一个醒,短期利益看似好赚,实则风险巨大。在我国,企业家赚取短期利益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而也正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行为而使企业遭受重创。

一是企业家制假造假,倒假卖假。很多人现在还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的“温州产”印象颇深,由于温州企业善于仿制商品,而且偷工减料,质量不过关,因而温州产品一般都和“假冒骗”划上等号,尤其是温州产的皮鞋被称为“一次性皮鞋”和“开口鞋”,最终在全国都出现了消费者排斥温州产品的行为,这给温州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二是上市企业靠会计事务所做假账,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随意编造经营业绩,以达到上市或是增发配发的目的。这些企业家欺骗股民、诈骗民众,把股市当作取之不尽的“大金矿”,把上市等同于“圈钱”,他们获得大量资金的目的,并不是用来发展企业,而是为了个人的消费挥霍。第一个倒下的企业就是郑百文,据郑百文的一位财务经理回忆,“郑百文其实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为了达到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公司硬是把亏损做成盈利报上去,最后蒙混过关。”为了上市,公司几度组建专门的做假账班子,把各种指标准备得一应俱全,企业在1998年时已经举步维艰,但是年终出财务报表时,公司高层的意见仍然是“要盈利”,然而窟窿已经包不住了,最终郑百文首次公布了重大亏损的实情。

实践证明,企业家为了获得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和企业的短命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出生快,死亡也快。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5万家民营企业成立,但同时每年又有10万多家民营企业倒闭;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究其原因,我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抱有很强的机会主义想法,很多人都是靠着制假造假而起家,并把这些手段当作自己屡试不爽的武器。

一些企业家认为,开办企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赚钱,他们把企业当作是单纯的赚钱工具,为了获取一些比较好赚的短期利益,他们甘冒巨大风险,一旦企业出事,立即改头换面,重新组建一个新的企业。急功近利容易导致企业家的短视行为,使企业家们产生投机的心理,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完全摒弃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根本长不大的主要原因。

对于企业家来讲,逐利是他们工作的应有之意,但是,这里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分,追逐短期利益不能忘了长期利益,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相关监督机制日益健全的市场经济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会让这些短视的企业家最终被淘汰出局,并且很难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

2。正确对待政治的**

企业家的本职工作是搞好企业,虽然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中离不开政治,但企业家绝不能“玩”政治。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更要注意这一点。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提倡“学而优则仕”,认为进入仕途发展是社会中最优秀人才的最佳选择,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他们,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也同样有机会进入仕途发展。正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现实情况所带来的机遇,很多企业家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要求拥有一定的政治发言权,从而真正名正言顺地树立起自己的社会地位,光宗耀祖。一部分企业家创办企业的初衷完全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而铺路,他们把进入仕途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老实说,这部分人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另外一部分企业家原本并不打算和政界搅和在一起,但是由于自己企业的成绩斐然而被动地获得一些政治资本,由此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好处,从此也就流连忘返,迷恋于政治了。

由于企业家的贡献巨大,他们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力也是无可非议,所罗门的格言中曾说,“假如一个人勤勉敬业,他将在国王面前站立,而不与小人为伍。”但是如果过于专注于政治而忽略自己的企业发展,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当前很多企业家顶着各种政治头衔,什么政协委员、人大委员等,活跃在各种政治场合中,以至于人们根本就不清楚他们究竟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而且,很多企业家最后因为没有很好地处理“官场”和“商场”的关系,不仅没有获得自己预期的政治资本,而且也因此荒废了自己的主业,导致企业的运行出现问题。

事实上,对于一心想做好实业的企业家来讲,和政治过于接近是非常危险的。也许企业家可以靠着政治特权而获得一些赚取巨额利润以的机会,但这只会是风光一时,而不可能长久一世。清朝后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官至三品,并且富可敌国,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但是最终也是落得被抄家的下场。曾经获委任为朝鲜的新义州经济特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杨斌,想要依靠拉起政治大旗做虎皮大衣,最终也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历数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富豪,自古到今,最为风光者多与政治结缘,比如吕布韦、邓通、董贤、石崇等,因此他们积累财富的速度很快而且数量极大,但是也正是由于和权力太过接近,他们家业败落的速度也是快得惊人。

权力的**是很巨大的,而且在中国尤为突出。然而,政界历来都是风云瞬息万变之处,人们都说商场上处处危机,遍地陷阱,但是政界也是如此,并且这两种风险并不完全一样,应对的权变之策也不尽相同。而且商界和政界的行业准则、成功的评价标准、成功的目标都完全不一样,企业家如果在商场失意,可能会导致自己倾家**产,但是一旦企业家在政界失败,结果很可能是要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如果企业家真正想把自己的企业办好,最好能够和政治保持适度的距离,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原则就是,“永不谋求职位,永不拒绝职位。”

3。正确对待名誉的**

企业家因为成绩和贡献巨大,获得各种名誉是完全应该和必要的,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非议,而且企业家的名誉也会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经营,但是企业家不能被名誉所**去沽名钓誉。英国人胡润曾经说过,每年他在评“福布斯中国富翁排行榜”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企业家来找他,和一般富翁们不希望露富的情况相反,这些企业家是希望自己的财富可以再“增加”一点,让自己能够上这个排行榜或是可以在排行榜上再靠前一些,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吹捧自己,扩大社会知名度,获得更多的名誉。

企业家在事业成功以后,随着他们被社会所肯定,能够扩大知名度并获得各种荣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在继续发展自己的企业时,肯定可以方便许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此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都要把握好度,不能因此而毁了企业。大家知道,企业家能够给地方政府创造利税收入,又可以解决地方上的人员就业问题,因而一些地方政府就把成功的企业家当作是本地发展的支柱和救星,并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各项荣誉和奖励,只要企业家开口,这些地方政府一般都会尽力提供方便,尽量配合。在这种氛围下,即使有时候企业家出现一些小问题,地方政府也是得过且过,尽可能避免事态严重化,甚至有一些地方领导或是担心企业家一旦倒下,就会缩减当地的财税来源,并且增大地方上的就业压力,或是担心这些被地方政府树立起来的典型一旦倒下,自己的政治业绩上就会出现败笔,而这两者显然都非常不利于自己的仕途发展,所以,为了自己的私利,他们经常还会袒护那些出现问题的企业家。除非这些企业家的问题过于严重,以至于地方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或是不宜再继续包庇他们,否则企业家可以顶着这些名誉的光环享用终生,甚至可以蒙荫自己的子孙,这也就是很多企业家煞费苦心追逐名誉的根本原因。

很多企业家关心自己的人气指数远甚于自己的企业和客户,他们把目光紧紧锁定在获得名誉以后的种种好处上,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得自己远不能承付的名誉。原沈阳欧亚实业公司董事长杨斌,在2001年度以75亿元人民币的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国富翁榜的第二位,他曾经获委任为朝鲜的新义州经济特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在2002年10月,杨斌在荷兰村被捕,2003年7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杨斌犯有虚报注册资本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合同诈骗罪、对单位行贿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罚金为230万元人民币。极为类似的还有原上海农凯集团总裁周正毅,在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翁榜上位列第11位,一直富有传奇色彩,然而在2003年6月,却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和操纵政权交易价格”而被上海市警方正式逮捕,最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对其执行有期徒刑3年。

目前,社会监督机制日益完善,包括新闻舆论的监督力量也越来越强,鉴于诸多知名企业家纷纷落马的事实,整个社会对于企业家的关注与日俱增,越是知名的企业家也越容易成为媒体的焦点。而且,市场经济正在逐步成熟,企业家一旦出现问题,就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容易遮掩而不会被太多人所知,舆论的监督力量要求企业家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家不可能凭借自己曾经作出过的贡献而受到法外开恩。所以,企业家即使获得与自己实力不相匹配的名誉,也并不见得会带来理想的结果。其实,只要企业家们全身心地发展企业,能够依法经营,那么他们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名誉。

4。正确对待权力的**

这里指的权力不是指政治上的权力,而是指企业内部的控制权。应该说,企业家要经营好企业,就必须要拥有应有的权力,但是企业家不能迷恋权力和搞“独权”,甚至排斥集思广益和毁坏企业应有的制度。这一点,对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国的企业家们大多是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于一身,企业内即使存在董事会,其作用也非常微小,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迄今为止还没有设立董事会,企业家把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企业内部的“家长制”色彩很突出。也就是说,因为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都是从“无产者”起步,通过艰辛创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才建立起自己的一番事业,所以很难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企业交给别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因此,即使是企业内部设立了董事会,聘用了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甚至为了追赶“流行”而招聘了大批的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或是MBA,或是请了著名的学者做顾问,但是出于对权力的执迷,他们不会把大权轻易下放。而且由于受到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政体制的影响,企业家也偏好于自己做出一切决策,一言九鼎。

这样,虽然一些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齐全,但是在企业家这种专制的情况下也是如同虚设,企业家很难会听取相关部门经理或是专家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企业里就是“一言堂”,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职业经理人或是董事会也就成为了美丽的摆设,先进的管理理念无法得到实施,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进程也就深受阻碍。企业的其他员工只能服从企业家的命令,一旦提出与企业家相左的意见,企业家就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权力的不尊重,这个时候的他们对于自己手中权力的热爱已经达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

在企业开始起步发展之时,权力的集中可能还有利于企业家迅速做出决策,以便灵敏地把握住市场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商机。然而,当企业已经初具规模、步入正轨以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企业对于领导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企业团队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人的能力总归是有限的,尤其是我国企业家整体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他们去管理日益庞大的企业。如果企业家对于权力的迷恋使得他们无法接受企业员工所提出的合理建议,而只是依靠自己的“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那么这样的个人集权只会增加企业家决策失误和经营失误的可能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