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全文 > 第452章 宣麻拜相(第2页)

第452章 宣麻拜相(第2页)

问题如雨点落入井中,激起层层涟漪。那涟漪竟不散去,反而逆流而上,沿着地下水脉迅速扩散至全县、全郡、乃至整个中原大地。

远方庙宇内,仪器突然失控。蓝液沸腾炸裂,铜管扭曲如蛇,几名工程师抱头惨叫,纷纷倒地。为首者瞪眼嘶吼:“不可能!人类情绪怎会形成共振场?!”话音未落,口中竟不由自主吐出一句陌生话语:“……妈,我对不起你,当年不该揭发你藏书……”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现诡异景象:正在说谎的官员突然哽住,被迫说出真相;施暴者看见受害者幻影,跪地痛哭;甚至连牢狱中的酷吏也在半夜惊醒,反复念叨:“我不该用烙铁烫孩子的嘴……”

这一夜,被称为“万问归源之夜”。

黎明时分,一切归于平静。那座废弃庙宇化作废墟,唯余一尊断裂的铜镜,映不出人脸,只显出四个扭曲大字:“**你们赢了**”。

七日后,皇帝派钦差抵达阳谷,带来一道前所未有的诏书:设立“国民问政院”,由各地推选平民代表三百人组成,每年召开“大问会”,直接向皇帝及三公百官质询国策。首场议题定为??

“如何防止权力再次以‘稳定’之名扼杀真言?”

归女被推举为首届问政使。她在大会上不穿官服,不持笏板,只带一口陶罐,里面装着十年来收集的未寄出之信。她当众拆开一封,朗声读道:

“亲爱的天地,我叫阿翠,十三岁就被卖到窑子。我想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一种法律,能保护像我这样的女孩,而不是逼我们学会忍耐?”

全场寂静。

她放下信,直视龙椅:“陛下,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良心能否安睡的问题。”

皇帝起身,脱下冠冕,深深一揖:“请代朕向所有被辜负的人致歉。从此之后,国家不再是遮羞布,而是赎罪台。”

会后,全国掀起“还问运动”。各地官府主动开放尘封档案,公布历年冤案;学校增设“批判思维课”,鼓励学生质疑课本;甚至连宫廷乐师也改编《盛世颂》,加入一段百姓哭声采样,名为《痛音章》。

而在阳谷,那口古井终于干涸了一夜。

次日清晨,人们发现井底现出阶梯,螺旋向下,深不见底。盲童率先摸索而下,众人跟随。行至百丈,豁然开朗??一座巨大cavern展现眼前,四壁镶嵌无数晶石,每一颗内部都封存着一段记忆影像:有农民抗税被捕的画面,有母亲抱着饿死婴儿哭泣的瞬间,有少年因写诗入狱的最后一瞥……

“这是‘记忆地宫’。”归女轻声道,“历代被抹去的声音,都藏在这里。”

正中石台上,摆放着七件物品:李三槐妻子的梳子、黑山营囚徒的焦骨、老妇手中的海碗、戍边少年的残甲、十岁男孩的作业本、盲童的旧铃铛,以及老宗师留下的陶罐。它们围绕一颗跳动的光球旋转,如同星辰拱卫太阳。

“这就是‘问之心脏’。”盲童跪下,“只要还有人愿意追问,它就不会停止跳动。”

众人肃立良久,最终一致决定:封闭入口,永不开发旅游。此地仅允许每年清明由七位提问者代表进入,献上新的问题种子,植入心脏周围土壤。

十年过去。

阳谷已成为天下人心中的圣地。问林已扩展至十里,树木参天,每棵树下都有人常年守候,记录其生长变化。奇怪的是,某些树木开花结果,果实竟是半透明胶囊,内藏微型纸卷,写着未来某人才能理解的问题。

又逢春分。

清晨,一群小学生来到井边。老师让他们每人写一个问题,投入火盆。大多数孩子问的是作业太多、游戏时间太少之类。只有一个瘦弱男孩,低头许久,才写下一句:

“如果所有人都变成好人,那以前做过的坏事,还算不算数?”

火焰升起,一只光蝶扑闪而出,径直飞向京城。

同一时刻,皇帝正在批阅奏章。那只蝶落在他手背,融化成一道金痕。他浑身一震,仿佛被雷击中,猛地站起,唤来太监:“打开先帝密柜,取出那份‘戊戌清算案’!”

那是三十年前一场政治清洗的全部名单,涉及两万余人。先帝遗训严禁翻案,否则“动摇国本”。

皇帝颤抖着手翻开第一页,第一个名字赫然在目??正是他亲舅舅,当年以“妖言惑众”罪被处决。而罪证,不过是一篇呼吁废除奴婢制的文章。

他跌坐龙椅,泪如雨下。

三日后,他亲自前往阳谷,在问殇之冢前焚毁密档,宣布全面平反戊戌案,并在全国建立“悔过碑林”,要求历任高官死后碑文必须包含一条自我批判。

他说:“治国者最大的罪,不是犯错,而是拒绝承认错。今天,我替父辈赎罪。”

这一拜,天地动容。

当晚,井水再度泛起微光。竹简依旧空白,但每个站在井边的人,都在心中清晰看见了新的一行字:

**问题不死,因为希望尚在呼吸。**

自此以后,每逢月圆,阳谷上空便会浮现淡淡光晕,形如问答符号。牧童说那是星星在对话,学者称其为“文明自觉场”,而最年幼的孩子坚信??

那是老宗师在天上,继续听着我们的声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