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最后,我看到了苏茜的正面照片。
办案单位认为她是不堪学业压力自杀,我却不那么认为,高三确实黑暗,每天被各种习题考试淹没,但是,自杀并不是最好的解脱方法。
我试着寻找苏茜的家人,后来才得知苏茜竟然是孤儿,她死了,便与这个世界一点联系也没有了。
想想,也感觉悲伤。
那一刻,我忽然感慨人的生命很脆弱。
那天下午,我坐上回市里的火车离开了。
我本想去寻找史春泽的杀人动机,不仅没有找到,反倒多了一桩不愿了却的心事。
在回到东闽市不久,我联系到苏茜生前的两个好朋友,季萍萍和滕佳丽。
在与她们的交谈中,二人都提到苏茜平日里性格内向,但是内向不是她自杀的关键,关键在于她自杀前情绪曾经低落,甚至请了一周长假,回来后不久便自杀了。
这更加激发了我心中的好奇,如果说苏茜因学业压力导致跳楼,这种压力是长期积累的,总要有最后一根稻草来压倒这头骆驼。
做刑警的职业敏感告诉我,那一周长假是关键只是,事情过去太久了,我也无法追查当年苏茜为何请假,请假后又去了哪里。
很多秘密就这么被时间掩埋,风化,直至消失不见。
我在浏览季萍萍和滕佳丽提供的苏茜生前的照片时,看到了那盆开花的四季春。
那是季萍萍为苏茜拍的生活照。
照片中的她微笑着,怀里抱着一盆小小的四季春。
她们也证明,苏茜非常喜欢那盆四季春,但是在她死后,那盆四季春却不见了。
当时,她们被苏茜的死吓坏了,也没有太多在意,它就这么被忽略了。
这让我感觉史春泽的那盆四季春更加非同寻常了。
经历了不小的波折,我再次联系到当年史春泽的高中室友,他们称在苏茜自杀后不久,寝室里确实多出了一盆四季春,当时还有人问起是谁的,史春泽称是他买的,一向不喜欢花草的史春泽对于那盆四季春十分在意。
苏茜的四季春不见了,史春泽的寝室却出现了一盆。
最后,在史春泽那盆四季春的盆内壁上,我发现了圆珠笔刻上去的“稚蝶”二字。
稚蝶?
季萍萍和滕佳丽都表示,那时候的苏茜喜欢写诗歌,笔名就叫做“稚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