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奇妙的动物世界 纪录片 > 第八章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第2页)

第八章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第2页)

一般,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268亿亿个气体分子,只要其中有9000个油酸分子,狗就能嗅出来。在一桶水中滴入数滴碳酸,狗也能分辨出来。有人还发现,狗对人脚汗中的脂肪酸十分敏感,如果每天人的每只脚分泌的汗液为16立方厘米,其中千分之一穿过鞋底透出来的话,每个脚印上就有2。5×1011个脂肪酸分子,狗就可以根据这些脂肪酸分子嗅出人的踪迹。狗对于主人在生气、恐惧、高兴时传递出的身体气味也十分敏感,可以根据气味辨别出主人的情绪变化。所以,它们看起来非常的“善解人意”。

猪的鼻子

图8-4猪的吻鼻部(任维鹏绘)

长期的演化,使猪的吻鼻部(图8-4)不仅突出,而且十分坚韧有力,猪用鼻端拱土,靠灵敏的嗅觉寻觅植物的地下根、块茎等。猪在拱土时,在潮湿的泥土里呼吸,泥土里的细微颗粒可以有效滤过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人们根据猪鼻子的结构,加上过滤装置,制成了防毒面具,所以我们看到防毒面具很像猪的吻鼻部。

猪还能通过分辨气味来识别自己的“家人”。猪妈妈在生完仔猪后,会将仔猪身上的污物舔舐干净,同时也在仔猪身上留下了自己的气味,之后就根据这些气味来识别自己的子女。如果其他仔猪想浑水摸鱼,偷吃奶水,就会被猪妈妈通过灵敏的嗅觉分辨出来,用有力的嘴巴拱到一边。刚刚出生的仔猪,如果需要寄养,就要在身上涂抹些“后妈”的尿液或唾液等分泌物再混入仔猪群,混淆母猪的嗅觉让其难辨亲疏。

从集市上买回来的仔猪来自不同的家庭,它们身上也有不同的气味,如果直接混养在一起,就会互相撕咬吵闹不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夜晚并群,用稍带异味的消毒药(如含氯消毒剂),加水稀释喷洒仔猪的身体,干扰猪群的嗅觉,第二天仔猪就会相安无事、亲如一家了。

此外,猪那发达的吻鼻部还是它们的独门防身武器。尤其是野猪,皮糙肉厚,身上又涂满了凝固的松脂和泥沙,即使是老虎那锐利的爪、锋利的牙齿对它们也无可奈何。如果一不小心被野猪用长着獠牙的嘴巴一拱一甩,来犯之敌非死即伤。所以,即使是号称森林之王的老虎,也不敢轻易冒犯成年野猪。

大象的鼻子

众所周知,大象拥有动物界最长的鼻子。它们那2~3米长的鼻子令马来獏、高鼻羚羊、长鼻猴等长鼻子动物黯然失色。如果问你,鼻子是干什么的,你一定会回答,用来呼吸和分辨气味啊。其实,大象的鼻子除了这两项基本功能以外,还有很多奇妙的本领呢。

鼻子是大象的“手”。它们伸长鼻子,能轻而易举地把树上的果子和枝叶采下,然后再卷回鼻子,送进嘴里;若是想吃地面上的草,把草连根拔起时,它们会用鼻子在腿上拍打掉泥土再送到嘴里吃;当大象进行感情交流时,常常将鼻子互相缠绕在一起,就像两个人在握手谈笑。鼻子能使大象帮人类搬运沉重的物品。经过驯服的大象能轻松地卷起几百千克重的树木或货物,一头大象就是一台活的起重机,可以抵得上20~30个人的劳动力。在缅甸和泰国都建有“大象学校”,大象“毕业”后,便被分配去做“搬运工”。

鼻子是大象的清洁器。大象的生活离不开水源,在大热天要用鼻子吸足水,然后喷洒全身,鼻子是比淋浴还方便的洗澡机。同时,大象还常用鼻子往身上涂抹泥沙,以防止蚊虫叮咬,保护皮肤。

鼻子是大象的防身武器。遇到胆敢放肆的野兽,它们会先挥动鼻子抽打敌人然后将敌人卷起抛到空中,这样有力的武器不是相当于我们人类的双拳吗?如果敌人还不屈服,大象就会抬起像柱子一样粗的腿,将对手踏成肉饼。

鼻子是大象的抽水机。大象口渴的时候,把鼻子插进河水中“咕咚咕咚”地吸起水来,中间不用停留换气,所以尽管大象身躯庞大,需水量大,可只需一会儿工夫,它们就喝足了。对此,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象鼻子主要是用来呼吸的,用它喝水时,水不会呛入肺部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来,在大象的鼻腔后面食道上方,有一块特殊的软骨,就像我们人类的会厌软骨一样,能很好地将呼吸和进食分开。大象吸水时,喉咙部位的肌肉收缩,“阀门”关闭,水可以顺利进入食道,而不进入气管。饮水后,大象会喷出鼻内残留的水,这时,“阀门”自动打开,呼吸正常进行。

那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有这样一些奇特的功能呢?原来,它们的长鼻子是由近4万块各具功能的小肌肉组成的,还有上千万根神经末梢支配着这些肌肉。这些肌肉相互配合,就能使大象的长鼻子伸缩自如,做出灵巧的动作。大象长鼻子的鼻端生有一个(亚洲象)或两个(非洲象)手指般的突起物,有舌头尝味和鼻子嗅气味的两种功能。所以,地面上什么样的草能吃、什么样的草不能吃,大象都能用鼻子进行判断,而不需要放到嘴里尝一尝再做决断。

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样长?这是大象适应环境,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原来,大象祖先的鼻子和个子都没有现在这样大。据考证,大象祖先的高度相当于现在猪的高度。后来,由于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大象祖先的身材渐渐高大,四肢越来越长。为了从地面取食,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大象的上唇慢慢延长,鼻子在上唇上边,自然也逐渐伸长,这样取食、拾物就更方便了。大象鼻端的指状突起,正是上唇的遗迹,是一种遗迹器官,反映了它们祖先的形态特征。

四、动物的炫耀

你知道吗?我们经常看到萤火虫在黑夜发出美丽的荧光,看到雄性孔雀展开漂亮的羽毛,看到羚羊在狮子走来时并不急于奔命,而是潇洒地来几个漂亮的跳跃。你可能不知道,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活动都属于动物的炫耀。

通过炫耀,动物可以获得异性的青睐,也可以让竞争对手自愧不如,还可以让敌人知难而退。炫耀不是花架子,而是动物通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项非常实用的本领,对于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炫耀的类型和作用。

求偶炫耀

哺乳动物(如鹿、羚羊)有可观的仪式化的求偶炫耀,但一般情况下,哺乳动物的求偶炫耀不如鸟类复杂。哺乳动物也通过类似于鸟类的鸣叫等方式吸引雌性,但有时会和气味标记以及身体姿势的表演同时进行。例如,鹿科动物采用一边鸣叫一边喷洒尿液做气味标记的方式吸引雌性。最近的研究表明,圈养大熊猫的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中包含了一部分有关年龄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雄性向雌性进行炫耀的资本。

种内斗争炫耀

吓退竞争对手

动物之间在进行种内斗争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炫耀是非常有用的。例如,雄狮之间通常并不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很多时候都是龇牙低吼,通过观察对方的牙齿和音量,做出适当的权衡,当觉得自己不是对手的时候,它们会明智地退出竞争。所以,必要的炫耀其实是一种“文明”的竞争,这种行为使得互相争斗的双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甚至连不必要的体力支出都避免了。

显示优秀基因

图8-5长鼻猴

长鼻猴(图8-5)是东南亚加里曼丹森林里特有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鼻子大得出奇,雄性长鼻猴随着年龄的增长鼻子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像茄子一样的红色大鼻子。生物学家认为,雄猴的大鼻子就是长期性选择的结果,拥有大鼻子就意味着它拥有优秀的基因,是雌猴眼中标准的“美男子”。当争夺配偶或相互争斗的时候,雄猴的大鼻子就会向上挺立或上下摇晃,这种动作能让同类意识到它是健康有力的,鼻子较小的雄猴就会知难而退。

种间斗争炫耀

让竞争对手望而生畏

例如,狮子在进食的时候,常常有鬣狗前来抢夺,此时狮子就会龇牙怒吼。狮子那尖利的牙齿和血盆大口以及瘆人心魄的吼声都起到了炫耀的作用,这无异于告诉鬣狗,再敢狮口夺食就是自寻死路。如果这种炫耀不见效,狮子就会作势扑向鬣狗。但它们一般不会真的进攻,因为那样其他鬣狗就会乘虚而入,狮子的猎物就会彻底丢失。所以,狮子总是通过向鬣狗炫耀自己的威严和力量,让鬣狗在自己进食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才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让捕食者知难而退

图8-6羚羊

羚羊(图8-6)在看见狮子靠近自己时,只要还没有到危险距离以内,它们不会立即四散逃命,而是在原地跳跃。一头健壮的羚羊可以跳起2米多高、7米多远,这就是对狮子的炫耀。羚羊通过跳跃向狮子表明,自己是非常健康而且善于奔跑的,如果狮子向自己发动进攻,只能是白白浪费体力。羚羊作为植食性动物,有着丰富的食物来源,所以它们时常对狮子炫耀一下无损于自己的体力。而狮子作为肉食性动物就不一样了,它们的每餐食物都来之不易,所以狮子是不会轻易消耗体力的。作为成熟的猎手,狮子会随时估计对手的实力,在没有多少胜算的情况下它们绝不会轻举妄动。这样,羚羊通过自己的炫耀行为为自己节省了体力,也获得了更多的取食时间;狮子通过观察羚羊的炫耀行为,找到年老体弱的个体发动进攻,提高了捕食的成功率。试想一下,如果羚羊一看见狮子就逃之夭夭,那不成了每天都疲于奔命了吗?如果狮子不顾羚羊的炫耀贸然发动进攻,那几个回合下来,它们还有力气去捕食吗?所以,被捕食者的炫耀对捕食双方都是有利的。

五、动物的逃生本领

你知道吗?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动物是会“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然后“从容就义”,还是会采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策略,“识时务者为俊杰”,直接逃跑呢?事实上,不论是处于被捕食地位的植食性动物,还是主动攻击的肉食性动物,当意识到自己不是对手的时候,赶紧逃生都是不二之选。直接逃跑通常是跑得快的植食性动物的策略。采用种种手段迷惑对方,甚至通过伪装不让对方发现自己,是其他不善快速奔跑动物的逃生策略。

逃跑

蛾是常见的鳞翅目昆虫。它们的后胸两侧各有一个鼓膜器,分别和两个感受器相连。当蝙蝠距蛾还有30多米,还没有发现蛾的时候,蛾的鼓膜器已经接收到蝙蝠的超声波而产生振动,鼓膜器内的感受器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入脑中。脑部的神经中枢就会发出指令,使蛾尽快朝远离蝙蝠的方向飞走,以逃避敌害。如果逃跑没能成功,蛾还能最后一搏。这当然不是指蛾能飞得更快或和蝙蝠打斗,而是指蛾能根据左右两侧鼓膜器所受的声波刺激的强弱不同,判断蝙蝠在自己身体上下左右的方位,使自己和蝙蝠做同一方向飞行。这不是在和蝙蝠赛跑,因为它飞不过蝙蝠。蛾是在做大转圈飞行,或飞快俯冲落入树丛、草丛隐蔽起来,有了树丛、草丛的干扰,蝙蝠就无法准确定位了,蛾也就成功地躲过一劫。

隐蔽

隐蔽是动物逃避敌害最常用的方式。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很多动物的身体颜色总是和环境色彩非常接近,这被称为保护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变色龙了,它们的体色可以随环境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在草丛里的蛙,多数是绿色的,这样可以尽量躲避天敌;而在田地里的蛙,则是黑灰色的,这比较接近泥土的颜色,也不易被敌害发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