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案 > 第八章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第3页)

第八章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第3页)

除了拥有保护色外,有些动物还能隐匿自己的行踪。例如,阿氏天蛾的幼虫在夜间以咀嚼式口器嚼食树叶,天亮时会把树叶从叶柄基部咬断,这就消灭了自己的踪迹,使鸟类无法找到自己;另一种夜蛾的幼虫也于夜间嚼食树叶,但天亮时不咬断叶柄,而是迁移到较远的树丛深处。这两种办法都能起到逃避敌害的效果。

装死

对很多植食性动物来说,如果既没有逼真的伪装,又没有快速逃跑的能力,也不会挖洞躲藏,那么在遇到危险时,装死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求生术了。

我们常见的很多甲虫具有这种本领。当它们爬行的时候,我们用树枝轻轻地碰它们一下,它们就立即静止不动,就像死了一样。我们当然很轻易地就明白了它们的意图,但对鸟类来说,这种装死是很有效的。很多鸟类不吃死的东西,只吃会动的。看到甲虫一动不动,鸟就认为它是死的,于是转身去找别的猎物,这只甲虫就逃过了一劫。

图8-7负鼠

负鼠(图8-7)是哺乳动物中最擅长伪装的,它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袭击以至于无法逃跑时,就会装死以求保全生命。它们在即将被擒时,会立即躺倒在地,脸色变淡,张开嘴巴,伸出舌头,眼睛紧闭,肚子鼓得老大,呼吸和心跳停止,做假死状,使追捕者一时产生恐惧感,不再去捕食。如果这样还不足以迷惑对方的话,负鼠会从肛门旁边的臭腺排出一种恶臭的黄色**,这种**能使对方更加相信它们已经死了,而且腐烂了。此刻,当追捕者碰触其身体的任何部位时,它们都纹丝不动。大多数捕食者都喜欢新鲜的肉,因为动物死亡后身体会腐烂,还会生出蝇蛆等,所以它们对已经死亡的动物会置之不理。等敌害走远后,负鼠又从装死的状态恢复过来。

有人曾认为负鼠的装死并非骗术,而是它们的胆子太小,在大难临头时真的被吓昏过去了。科学家借助电生理学对负鼠进行活体脑测试,揭开了这一谜底。针对负鼠身体在不同状况下记录在案的生物电流的数据分析,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负鼠处于装死状态时,它们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不但与动物麻醉或酣睡时的生物电流情况大相径庭,甚至大脑的工作效率更高。看来,负鼠的装死真的是装的。

拟态

拟态是动物在进化中形成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

有一类蝴蝶,在收合竖立翅膀时特别像干枯的树叶,被称为枯叶蝶(图8-8),学名枯叶蛱蝶。这种形态可以让它们不容易被鸟类等天敌发现。

图8-8枯叶蝶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活着一类高超的伪装大师——竹节虫。它们的身体特别像一段竹节,能根据光线、温度、湿度改变体色。当它们停在树枝上时,还会偶尔将中胸足、后胸足抬起来轻轻地抖动,就像微风吹过树枝一样。白天它们静静地站在树枝上,蜥蜴、鸟类、蜘蛛等天敌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即使偶尔被天敌发现了,它们还会在起身飞走的瞬间发出亮丽的彩光迷惑敌人,在敌人错愕的瞬间逃之夭夭。如果有动物经过,它们还会像树枝那样掉在地上一动不动地装死,并在周围环境安静下来之后伺机逃走。

在加拿大,有一种斑马蜘蛛经常捕食苍蝇。但有一种苍蝇却能经常逃过蜘蛛的捕杀。原来,这种苍蝇的翅膀上有黑色的条纹,这些条纹很像斑马蜘蛛的脚。当苍蝇遇到斑马蜘蛛又来不及逃跑的时候,就会张开翅膀,让斑马蜘蛛误将自己当作同类,在斑马蜘蛛走开后再从容飞走。曾有科学家将这种苍蝇翅膀上的条纹涂成白色,发现这种苍蝇就很容易被斑马蜘蛛吃掉了。

六、动物的防御策略

你知道吗?在古代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交战双方要修筑工事,防御敌方的进攻。战斗时,将士们手拿盾牌,身披铠甲,以防御敌方的刀箭。在竞争激烈的大自然里,有的动物行动缓慢,有的动物身体柔软,有的动物性情温和,但它们都有独特的招数防御敌害侵扰。下面要讲的几种动物可以让你看看动物界另类的生存之道。

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界里,每一种动物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所以,动物的生存策略里不仅有进攻,更要有积极的防御。从体格健硕的非洲野牛到微不足道的小小甲虫,成功的防御都是它们生存下来的重要保障。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动物的防御策略。

铠甲

图8-9犰狳

很多动物都用铠甲保护自己。生活在中美洲、南美洲的犰狳(图8-9)拥有一身铠甲。这些铠甲由许多细小的骨片构成,每个骨片上都长着一层坚韧的角质鳞甲。拥有这样一身“刀枪不入”的铠甲是多么安全啊。可是你想过没有,铠甲即使再坚固,如果没有了灵活性,照样会被别的动物想方设法吃掉。犰狳的铠甲上有关节索,使它们能灵活自如地将身体蜷曲起来。长期的演化,还使它们的肩部、腰部的甲片在卷曲时撑起很大的空间,能让头、尾和四肢缩进去。遇到野猫等肉食性动物时,犰狳会蜷缩成一团,铠甲的边缘插进泥土里。如果肉食性动物稍微碰它们一下,它们就会将身体卷成一个圆球,让捕食者无从下口。有时它们还会采用第二招,就是趁捕食者不注意,猛地蹦向空中。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往往将捕食者吓得赶紧跳到一边。在捕食者慌乱的时候,犰狳早已逃之夭夭了。犰狳的铠甲不但可以防御捕食者,还可以防御被捕食者的攻击。犰狳喜欢吃蚂蚁,蚂蚁当然是不会让它们安静地进食的,负责守卫的兵蚁会一次一次地向它们发起进攻。可兵蚁那锋利的上颚根本不能破坏犰狳的铠甲,只能任由它们吃够了扬长而去。犰狳还是蛇的天敌,坚硬的铠甲保证了它们不用担心蛇会反咬一口。

除了犰狳、穿山甲这样的大型动物以外,很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铠甲,如河蚌、螃蟹等甲壳动物,还有蜗牛、甲虫等。它们的甲壳也像犰狳的铠甲一样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毒毛

多数人都不喜欢毛虫。它们的样子丑陋,还长了一身毒毛,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就会被它们的毒毛刺螫,轻则会引发皮肤炎症,重则会导致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如果发现皮肤上有毛虫的毒毛,就要马上用胶带反复粘贴,尽可能地将毒毛拔净,以免发生中毒或过敏反应。

鸟类能识别哪些昆虫能吃、哪些不能吃。没有经验的小鸟如果误食了带有毒毛的毛虫,会导致口腔溃疡肿胀,几天不能吃东西。这种痛苦的经历会让它们不敢再捕食那种毛虫。

除了毛虫,很多蜘蛛(图8-10)也用毒毛来武装自己。有一种蜘蛛的腿上、屁股上长满了又细又长的毒毛。当它的天敌(如吃昆虫的哺乳动物)靠近时,它就会马上将身上的毒毛抖落下来。这些毒毛随风飘散,飞入捕食者的眼睛、鼻孔里,捕食者马上就会鼻酸、流泪,它就会趁此机会赶紧离开。

图8-10蜘蛛

粪便

经过长期的演化,很多动物的粪便也被派上了特殊的用场。狼、狗、虎、狮等动物用粪便标识领地,同种的其他个体根据气味,就知道自己是否侵犯了别人的领地。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侵入者就会赶紧撤退。

用粪便作为防御武器最突出的代表当属鸟类了。乌鸫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如果它的领地曾被人类破坏或种群中有些个体曾经受到人类攻击,它就会报复人类。它会瞅准机会飞到人的头顶喷出又臭又黏的粪便,让人无法停留。

臭屁

图8-11黄鼠狼

黄鼠狼(图8-11),学名黄鼬,身体细长而灵敏,能在墙缝等狭小的空隙快速穿行,是捕食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的高手。但它遇到狗、狼等大型动物的时候,就得赶快逃走。如果和狗狭路相逢,它会怎么办呢?它有绝妙的化学武器——臭屁!它的臭屁可以让其他动物退避三舍,它也就趁机溜走了。如果黄鼠狼遇到了刺猬,就会用臭屁对着刺猬的头部熏它。刺猬因为极度讨厌这种强烈的臭味,就赶紧伸展身体甩甩头部,黄鼠狼就趁此机会将刺猬咬死食用。

图8-12臭鼬

不过,在动物界放屁最臭的,还得首推臭鼬(图8-12)。它和黄鼠狼是近亲,都是鼬科动物。当遇到敌害时,臭鼬会突然倒立,露出臭腺。如果对方还不识相赶紧溜走,它就会对着敌害喷射奇臭无比的**。这种**能喷射3米多远,落入眼睛会导致短时间失明,喷入鼻腔,会导致昏厥,落到地上也能传到500米远的地方。多数捕食者在闻到这种气味后都会极度厌烦地赶快离开,臭鼬也趁着捕食者心烦意乱的时候赶紧溜走。

硬刺

图8-13刺猬

刺猬(图8-13)的背部密布硬刺,遇到天敌的时候只需将身体蜷成一团,就出现了“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的局面,使自己能够“虎口逃生”。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哺乳动物体表的毛发本来是用来保暖的,刺猬背上都是硬刺,保暖效果一定大打折扣。那它们怎么抵御寒冷呢?原来,刺猬有冬天进洞休眠的习性。天气转冷的时候,它们就会蛰伏在洞里不出来,靠地洞来保暖。

图8-14刺鲀

海洋里的刺鲀(图8-14)通常生活在热带珊瑚礁里。刺鲀身体胖乎乎的,背鳍和臀鳍短小,位于身体后部,游泳能力弱。通过长期的演化,刺鲀的鳞片逐渐演化成了棘刺。当遇到危险时,刺鲀就会大口吞咽海水或空气,让身体胀得鼓鼓的,使棘刺一根根树立起来,变成一个大刺球。然后它们翻转身体肚皮朝天浮在水面上,嘴里还发出“咕咕”的恐吓声。捕食者要么被这副模样吓走,要么面对浑身硬刺无从下口,只得悻悻离开。如果那些体大口阔的鲨鱼因为贪吃而将其吞下,刺鲀就会卡在它们的食道里将它们活活憋死或饿死。面对这样的“美味”,谁还敢尝试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