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奇妙的动物世界儿歌 > 第十章 动物的利用与珍稀动物(第2页)

第十章 动物的利用与珍稀动物(第2页)

复齿鼯鼠的外形很像大蝙蝠。头宽,眼大而圆,背部毛呈灰黄褐色,腹部毛色较浅,前、后肢之间有带毛的膜,有一条粗大的尾巴,在滑翔时起平衡作用。复齿鼯鼠把窝建在长有松柏的峭壁石洞或石缝中,窝的形状如鸟巢。复齿鼯鼠白天藏匿在窝内睡觉,清晨或夜间出来活动,善攀缘,能滑翔。

复齿鼯鼠又名“寒号鸟”,由于它昼伏夜出,晚上发出的叫声很像“哆啰啰,哆啰啰”,人们以为它受不了夜晚的寒冷而发出哀号,其实那是它本来的叫声。后来生物学家发现,它的窝虽然常建在高高的岩洞里,但窝里会用干草铺垫,入口还常用干草阻挡,所以窝内的温度还是比较适宜而稳定的。在一些故事里,复齿鼯鼠被当作懒惰者的代表,说它在天气暖和时只知道尽情享受,不知道准备过冬的物品,到了冬天就整天唱:“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复齿鼯鼠的粪便被称为五灵脂,性味甘温,无毒,入肝经,具有疏通血脉、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血滞、经闭、腹痛等,也用来治疗跌打肿痛和蛇虫咬伤等疾病。

复齿鼯鼠分布于我国河北、四川、云南、山西、甘肃、西藏等地。

动物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人们通过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性质,了解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新的设计思想。

飞行器与仿生学

像鸟类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根据鸟类的身体结构和飞行原理,人类制造出了飞机。经过多年的革新改造,现代飞机在体积、载重等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鸟类,也比鸟类飞得更快、更远、更高。一些飞行器还能航行到星际之间,更是鸟类所望尘莫及的。尽管这样,在某些飞行技术和飞行器的结构上,人造的飞机仍然不如鸟类那么完善精致,更不要说能源消耗方面了。例如,金鸻可以在海洋上空连续飞行4000千米,而体重只减少60克,如果飞机能用这种效率飞行,那将会节省许多燃料。

那些会飞的动物,如一些昆虫、鸟类为人类设计制作飞机提供了很多借鉴。一些水生动物的身体结构也为飞机制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图10-2蜻蜓

蜻蜓(图10-2)在飞行时每秒振翅30~50次,但它们那看似单薄的膜质翅膀并没有因高频率的颤动而折断,这是由于翅的前缘有一个特殊的减颤装置——翅痣。科学家根据翅痣的结构原理改变了飞机两翼的配重,添加了平衡重锤,解决了高速飞行时机翼颤动的问题。

苍蝇的体重很轻,它们在飞行时遇到刮风怎么办?它们会不会被大风吹落呢?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苍蝇在飞行时如果遇到了风,能在一阵风过后马上稳住身体,继续飞行,仿佛空中的不倒翁一样。它们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苍蝇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保持苍蝇身体平衡。受苍蝇身体结构的启发,科学家研制成一种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可使飞机在遇到气流时仍能保持平稳,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

如果走近广场上的鸽子,你会发现它们起飞时要发出比较大的声响;如果在野外遇到野鸡,你会发现它们突然起飞时发出的声响更大。但猫头鹰就不这样,它们能悄无声息地起飞,在猎物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击制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大多数飞鸟的翅膀边缘都是整齐的,而猫头鹰的翅膀边缘呈锯齿状,且腿部羽毛呈绒毛状,这些结构能够帮助猫头鹰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动噪声,让它们做到静音飞行。科学家希望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模仿猫头鹰羽毛后缘的可伸缩式刷子边缘及天鹅绒般的起落架涂层,大大降低飞机的噪声。

在设计飞机时,人们总要尽量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以节约燃油,并获得更大的速度。最初,人们以为物体表面越光滑,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小。后来,科学家发现,游泳健将鲨鱼的体表并不是绝对光滑的,而是布满了齿状的盾鳞,这些盾鳞形成了一种沟槽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大大减少鲨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受这一结构的启发,科学家为飞机设计了类似盾鳞的涂层,减小了飞行阻力,提升了飞行性能。

鳄鱼“流泪”的启示

凶残的鳄鱼在吞食猎物时,总是流着“悲伤”的眼泪,让我们觉得它们凶残而虚伪。其实它们是在通过眼泪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生活在咸水或海水中的动物,体内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盐腺,各种盐腺的构造基本一样:中间是一根导管,并向四周辐射出几千根细管,跟血管交织在一起,把血液中多余的盐分离析出来,再通过中央的导管排泄到体外。盐腺是动物天然的“咸水淡化器”。科学家从鳄鱼的“流泪”中得到启示,模仿盐腺的构造原理,研制出一种体积小、质量轻、效率高、价格低的“仿生海水淡化器”。

啄木鸟与新型安全帽

图10-3啄木鸟

啄木鸟(图10-3)一天可以敲啄木头约600次,每啄一次的速度可达550米秒,几乎是音速的1。6倍。而它们的头部摇动的速度更快,此时,它们的头部所受到的冲击力约为所受重力的1000倍,而一辆速度为56千米时的汽车撞在一堵墙上,受到的冲击力仅为所受重力的10倍。为什么啄木鸟头部受到那么大、那么频繁的冲击却不会得脑震**?原来啄木鸟头部的构造与众不同,它们的头骨非常坚硬,周围还有一层海绵状的骨骼,里面吸附着很多**,能起减震作用,头部两侧还有强有力的肌肉系统,也能起到减震作用。科学家由此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新型安全帽:外壳坚固,里层松软,下部有一个保护领圈,避免突然而来的旋转运动造成的脑损伤。经过对比实验,这种安全帽比一般防护帽效果好很多。

长颈鹿与飞行抗荷服

长颈鹿身高在5米以上,头部距离心脏甚至达3米,如果没有高的血压,大脑就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血液。据测定,长颈鹿的心脏泵压是一般哺乳动物的2~3倍。同时,长颈鹿皮肤的真皮层紧紧包裹肌肉组织,并向内施加压力,形成“皮肤紧绷”的现象。这样血液被皮肤向内的压力压向上半身。科学家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仿照长颈鹿皮肤的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有一套充气装置,在正过载作用时,会自动充入一定数量的气体,压缩空气对人体腹部和下肢的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使飞行员的血压保持正常。

跟变色龙学伪装

变色龙靠出色的伪装进行捕猎和避敌。变色龙为什么这么善于伪装呢?原来,变色龙的皮肤里有一个变幻无穷的“色彩仓库”,藏着各种色素细胞,一旦周围环境的光线、色彩发生了变化,变色龙就随之改变体色。

科学家希望仿照变色龙,制成一种既能自动改变颜色,又始终与环境保持一致的军装。这种军装用一种对光线变化很敏感的化学纤维织成的布料制成,在森林里是深绿色,在草地上又变成麻黄色。士兵穿上这种军装,可以放心地在各种不同的地形行军而不会暴露。

跟萤火虫学照明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两种物质。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在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一种高能化合物)的参与下,荧光素被氧化,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光子就会发出荧光。所以,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近年来,科学家先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提取出了荧光素,后来又提取出了荧光素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素酶、ATP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照明。由于这种光不需要电源,不会产生电火花,所以不会导致爆炸事故。

二、珍稀动物

传世久远的活化石——中国大鲵

图10-4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图10-4)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体形最大的两栖动物,成年中国大鲵体长一般为60~80厘米,最大可达200厘米。因其外形像鱼,能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呜哇、呜哇”声,又被人们称为娃娃鱼。

中国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基部略呈柱状,向后逐渐侧扁,末端钝圆,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中国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野生中国大鲵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水流较急、清澈阴凉的山区河流或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它在傍晚后出洞觅食,天快亮时回到洞穴隐匿,以蟹、虾、鱼、蛙、水生昆虫为食。它不善于追捕,只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不能咀嚼,只能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中国大鲵有很强的耐饥本领,数月甚至一年以上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它也能暴食,一次可以吃下体重五分之一的食物。当食物缺乏时,中国大鲵会残杀同类,甚至以卵充饥。中国大鲵每年7~8月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卵呈圆形,乳黄色。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中国大鲵也是两栖动物中的寿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寿命超过50年,最长可达130年。

中国大鲵是一种有3。5亿年历史的活化石,有重要的科研和教学价值。根据出土的化石来看,现在的中国大鲵与1。65亿年前的大鲵在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现在的中国大鲵与恐龙时代的大鲵几乎完全一样。中国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是两栖类与爬行类的中间过渡类型。

过去,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野生中国大鲵。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侵扰、环境污染,目前野生中国大鲵的栖息地已经破碎化、岛屿化,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野生中国大鲵的基因交流,使它们的种群繁衍非常困难。野生中国大鲵资源日益稀少,亟须加强保护。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野生中国大鲵经人工养殖到第三代才可以申请销售。目前,人工养殖中国大鲵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饲养者也比较多,这对保护野生中国大鲵有重要的意义。

白蚁的天敌——穿山甲

图10-5穿山甲

穿山甲(图10-5)属于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丘陵、灌丛等较潮湿的地方。因其擅长挖穴打洞,又身被角质鳞片,犹如带着一身盔甲,故名穿山甲。仔细观察,穿山甲身上还有一些稀疏的毛,头部、腹部和四肢内侧的毛粗而硬,鳞甲间的毛略长软。穿山甲的头呈圆锥状,眼睛小,嘴巴突出,没有牙齿,四肢粗短,足具五趾,爪强健有力。成年穿山甲体长50~100厘米,体重1。5~3千克。

穿山甲的**期为每年的4~5月,**时雌雄同居,**后再分开独立生活。妊娠期大约5个月,每年产1胎,每胎1~2仔。刚出生的穿山甲体重只有100克左右,6个月就可以长到1500克,这时小穿山甲就可以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了。穿山甲外出时,幼兽会攀附在母兽背尾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