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奇妙的动物世界儿歌 > 第六章 哺乳动物(第2页)

第六章 哺乳动物(第2页)

爱吃鱼的蝙蝠的回声探测器不仅能在空气中工作,对水也有极强的穿透力。它们紧贴水面飞行,并向水中发送信号。大部分回声从水面反射回来,在空气中消散。此外,进入水中的声波也很难探测到鱼的方位,这是因为含80%水分的鱼体与周围水环境的传声特性非常接近。幸亏鱼体内的鱼鳔(俗称鱼泡)里充满空气,蝙蝠可以通过鱼鳔探测到鱼的准确位置,进而将鱼轻松捕获。

人无完人,蝙蝠也一样。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在有玻璃幕墙的大型建筑物前,经常有撞死、撞伤的蝙蝠。研究人员认为回声定位系统具有声学反射镜特性,光滑、垂直的建筑表面形成了“声学镜面”,光滑平面反射的声波远离蝙蝠的行进方向,接收不到反射声波的蝙蝠认为前方空无一物,继续高速飞行,而这也成了蝙蝠的感官陷阱。

三、嗜血的“魔鬼”——吸血蝙蝠

你知道吗?在现实生活中,当吸血蝙蝠用锋利无比的牙齿咬开动物的皮肤时,受害者常常毫无察觉。在吸血蝙蝠的唾液中还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能让被咬的动物流血不止。

图6-4吸血蝙蝠

吸血蝙蝠(图6-4)是名副其实的以血为食的类群,也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吸血种类。吸血蝙蝠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体形较小,最大的个体体重不超过40克。它们的头骨和牙齿已高度特化,上门齿特大,上犬齿演变成小刀状,均有异常锐利的“刀口”。吸血蝙蝠的后肢很强壮,它们能在地上迅速移动,甚至能进行短距离跳跃,飞行能力也很强。它们没有尾巴,有鼻叶。通常情况下,一只吸血蝙蝠每个繁殖季节只孕育一个后代。它们往往生活在完全不见光的地方,如洞穴、老井、空心树中等,这些地方栖息的吸血蝙蝠数量从一只到数千只不等,常常还生活着其他种类的蝙蝠。每个吸血蝙蝠家族通常只有一只雄性,雌性吸血蝙蝠及其后代的数量则在20只左右。

吸血蝙蝠每隔几天便要享受一顿血餐。它们的牙比其他蝙蝠少,但前排牙齿已演化成锋利的刀片,可以极准确地割开熟睡动物的皮肤,而不被那些动物察觉。由于吸血蝙蝠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的化学成分,因此它们可以痛快畅饮被吸血动物的血液,一次的吸血量可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一半。吸血蝙蝠的肾脏很特殊,使它们在吸血后不久就能排尿,将所吸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排出体外。这样,吸血蝙蝠就能轻装返回栖息地,既减少能量消耗,又减少危险。回到栖息地后,吸血蝙蝠继续消化这些脱水的血液,直到形成粪块。

本来,吸血蝙蝠主要吸食马、牛、鹿等动物的血液,但近年来因为栖息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吸血蝙蝠有时也会咬伤人类。据报道,委内瑞拉一个叫瓦劳的偏远部落经常遭到吸血蝙蝠的袭击。有的吸血蝙蝠携带致病菌,这导致数十人被咬后身亡,甚至一些研究人员也成了受害者。

四、哺乳动物对工具的使用

你知道吗?养鱼的人都知道,由于经常给鱼喂食,当有人靠近鱼缸的时候,鱼就会来到水面张开嘴等着投食。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鱼永远也不会认识给它们喂食的人,它们来要食物是因为简单的条件反射。同样,鳄鱼也不会认识饲养员,只要距离合适,它们随时都有可能攻击饲养员。但乌鸦可以记住偷猎者的面容,当偷猎者再次出现时乌鸦会向同类发出警报。哺乳动物同鸟类一样,是高智商动物,很多哺乳动物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它们的一些行为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海獭可以做一件我们一度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做的事:利用工具来达到某个目的。它先在海里捞起一只贻贝,然后在水面仰卧漂浮,并在肚皮上放一块石头,接着用前肢捧着贻贝,用贻贝撞击石块。由于在水里使不上劲,再加上它动作笨拙,要把一只贻贝打开,通常要猛敲30多次。但为了享受到美味的贻贝肉,海獭非常耐心地做这件事。吃完一只,它会把那块石头挟在腋下,潜入水里再寻找下一只贻贝,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打开。

一种生活在非洲森林里的卷尾猴,会将一种拥有超厚果皮的核果收集起来,扔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让它的外皮腐烂变软,三四天后再搬回去,用巨大的石块将核果砸碎,吃掉里面的种子。这种猴子的体重虽然只有十几斤,却能搬起相当于自身体重2倍的石块去砸核果。

图6-5黑猩猩

黑猩猩(图6-5)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能使用天然工具,甚至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研究人员发现,当一只黑猩猩把青苔当作海绵吸水供自己饮用之后,它的家族成员也很快学会了这种获得清洁饮用水的方法,并且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黑猩猩不但会用现成的工具,而且会自己制造工具,甚至学会了“琢磨”工具。丛林里的黑猩猩经常吃一种坚果,会在**的树根或石块上找一个大小相当的凹坑,把坚果放进去,再找一块大小适宜的石头,用适当的力气,既能恰好砸破果核,又不会将果仁砸得粉碎。据科学家观察,小黑猩猩要将这一“技术”掌握好,就要不断地向父母和其他同类学习,几年以后才能砸得恰到好处,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图6-6行军蚁

在森林里,行军蚁(图6-6)可不是好惹的。它们特别凶猛而且数量众多,其他动物搞不好就会被它们咬伤甚至吃掉。昆虫、蜘蛛、蝎子、蜥蜴等多数小动物遇到行军蚁都是赶快躲得远远的,以免引火烧身。但是黑猩猩遇到行军蚁就不会这么做。行军蚁在地面前进,黑猩猩就爬到树上用一根树枝插到行军蚁的队伍里,然后将钓上来的行军蚁吃掉。小黑猩猩一开始不知道这么做,直接蹲在地上抓行军蚁吃,但很快就受不了行军蚁的疯狂进攻和啃咬,不得不赶紧逃走。通过观察学习,小黑猩猩最终学会了成年黑猩猩吃行军蚁的方法。

五、狗的嗅觉

你知道吗?人能嗅出2000~4000种气味,训练有素的人,甚至能辨别10000种气味。然而在动物界,还有比我们嗅觉更灵敏的,比如狗,它们能分辨大约200万种不同的气味。

人类的嗅觉相当敏锐,在1立方米的空气中,只要有110000毫克的人造麝香,人就能嗅出来。狗不仅能嗅出比人多得多种类的气味,而且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够从许多混杂在一起的气味中,嗅出要寻找的那种气味。所以,有人说狗是靠鼻子生活的动物。

狗的鼻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各种动物的鼻子构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有许多褶皱,褶皱上有一层黏膜,黏膜上覆盖着一层黏液,黏膜里藏着许多嗅觉细胞。具有气味的物质分子溶解在黏液里,并刺激嗅觉细胞,嗅觉细胞兴奋之后,就会向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发出神经冲动,大脑皮层就产生了味觉。由于狗鼻子里的嗅觉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比绝大多数其他动物的更胜一筹,所以它们辨别气味的能力也更强。

猎人可以利用猎犬敏锐的嗅觉去打猎和追踪猎物,警察利用警犬灵敏的嗅觉侦破案件,科学家从狗鼻子得到启发,仿造出“电子警犬”,用来识别和分析各种可疑的气味。随着人类对狗鼻子更深入的了解,狗敏锐嗅觉背后的机理将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六、关于老鼠的一些知识

你知道吗?从进化程度上说,老鼠与人有90%的相同基因,是一类高智商动物。在遇到人类设置的种种意在谋取它们性命的“陷阱”时,老鼠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和机巧,甚至超过了8岁的儿童。

图6-7老鼠

老鼠(图6-7)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当想到它们会啃噬家具、糟蹋粮食的时候,人们会对它们痛恨无比;当想到它们聪明机智、活泼机敏时,人们又对它们有了一些喜欢。对生物科学研究者而言,老鼠是不可多得的实验材料,它们因为容易饲养、繁殖迅速、和人亲缘关系较近,可以代替人体进行很多实验。下面关于老鼠的一些知识,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它们。

分布最广的老鼠是褐家鼠,又称沟鼠,由于具有偷乘轮船的本领,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老鼠的门齿每年长52~65厘米。如果不让它们磨牙,它们就会因为牙的疯长而无法张口进食。虽然长得快,老鼠的牙却很容易磨损,为了使自己的牙保持一个合适的长度,老鼠只得不断啃咬接触到的一些硬东西,包括水泥、砖、木头、电线等。

老鼠的繁殖能力极强。如果遇到食物充足、空间足够的理想环境,一只雌鼠一年要受孕几次,每次8~10胎。俗话说:一公加一母,一年两百五。

老鼠行动机警灵活,怕人,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老鼠有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熟悉的环境改变一部分,会立即引起它们的警觉,使它们不敢向前,在经过反复熟悉后它们才敢在新环境里活动。如果在某处受过袭击,它们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老鼠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在沙漠等干旱地区的老鼠,可以长时间不喝水,有的种类甚至可以终生不喝水,仅靠食物中的那点水来维持生命。在食物上,老鼠也表现出了特别强的适应能力。它们食性很杂,从五谷、蔬菜、植物根茎,到肉类、皮骨甚至人类的皮鞋,即使是像蛇、蝎一类有毒的动物,它们也照吃不误。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群鼠与毒蛇相斗,最后咬死毒蛇,吞食蛇肉的现象。

老鼠的免疫力也特别强。许多能致人或其他动物于死地的恶性细菌和病毒,老鼠却不会感染。这就是有些老鼠虽然生活在那么肮脏污浊的环境中,却很少患病的原因。

并不是所有的老鼠都和人有利益冲突,很多种类都生活在偏僻的环境中,如沼泽地和热带雨林。有些种类的老鼠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亟待人类保护。

七、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